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计预习问题,启动学生创新思维;设计探索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设计讨论问题,树立学生创新意识;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设计开放问题,开拓学生创新精神。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数学;问题教学;发展;开拓
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问题教学”无论从教学形式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讲,都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更具有活力。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较具有吸引力的课题研究之一,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的欢迎。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数学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教学体会。
一、设计预习问题,启动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计预习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领会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理解问题的程度,找出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想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启动创新思维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指导学生预习,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设计了以下的自学问题。
问题1: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走3米怎样表示?走 5米表示什么意义?
问题2: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几米?列出算式?
问题3: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西走几米?列出算式?
问题4:算式3 (-5)表示什么意义?能否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其意义?3 (-5)=?
问题5:算式(-3) 5表示什么意义?能否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其意义?(-3) 5=?
问题6:5 (-5)=?,(-5) 5=?
问题7:5 0=?,(-5) 0=?
学生在自学问题指导下预习教材,容易解决5 3,(-5) (-3),3 (-5),(-3) 5,5 (-5),5 (-5),5 0, (-5) 0等于多少等问题,特别是问题4、5是开放性问题,由于3 (-5),(-3) 5具有多种实际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动。
二、设计探索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就是要求教师正确引导他们勇于思考,敢于钻研,善于探索知识的奥秘。数学问题尤其是数学定理都有它的探索、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揭示数学定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数学定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切不可直接提出定理,要挖掘再现定理产生和发展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定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如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下列探索性的问题。
问题1(复习提问):(1)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什么?
问题2(提出问题):(1)画任意一个∠AOB,再画这个角平分线OC;(2)在∠AOB平分线OC上任意取一点P,再画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PF、PE;又在OC上再取一点Q,再画点Q到∠AOB两边的距离QM、QN;
问题3(实验问题):(1)分别量出点P,Q到∠AOB两边的距离,你会发现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2)继续在∠AOB的平分线OC上再取一些不同的(下转52页)(上接50页)点,按上面的步骤操作会得出什么情况?
问题4(猜想问题):针对上面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你的实验结论?得到什么样的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5(论证问题):怎样对猜想的结论推理论证?
三、设计讨论问题,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讨论问题是创设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刺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推进学生思维活动,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科学艺术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讨论问题,才能使教学气氛活跃,师生情感互动,教学过程和谐,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问题之所以奥妙无穷,在于其形式多样,变化多端。针对一些典型的课例,挖掘题目内涵,选择不同的背景,提出多种设想,创造一个一个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探究,启发学生质疑,由疑激思,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培育了学生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探索数学问题变化性、规律性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设计开放问题,开拓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问题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具有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抓住问题的实质,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问题的模式,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对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有利。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改革,深化数学问题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教学中启动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能,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世贵. 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数学;问题教学;发展;开拓
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问题教学”无论从教学形式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讲,都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更具有活力。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较具有吸引力的课题研究之一,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的欢迎。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数学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教学体会。
一、设计预习问题,启动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计预习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领会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理解问题的程度,找出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想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启动创新思维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指导学生预习,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设计了以下的自学问题。
问题1: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走3米怎样表示?走 5米表示什么意义?
问题2: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几米?列出算式?
问题3: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西走几米?列出算式?
问题4:算式3 (-5)表示什么意义?能否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其意义?3 (-5)=?
问题5:算式(-3) 5表示什么意义?能否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其意义?(-3) 5=?
问题6:5 (-5)=?,(-5) 5=?
问题7:5 0=?,(-5) 0=?
学生在自学问题指导下预习教材,容易解决5 3,(-5) (-3),3 (-5),(-3) 5,5 (-5),5 (-5),5 0, (-5) 0等于多少等问题,特别是问题4、5是开放性问题,由于3 (-5),(-3) 5具有多种实际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启动。
二、设计探索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就是要求教师正确引导他们勇于思考,敢于钻研,善于探索知识的奥秘。数学问题尤其是数学定理都有它的探索、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揭示数学定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数学定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切不可直接提出定理,要挖掘再现定理产生和发展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和发现定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如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下列探索性的问题。
问题1(复习提问):(1)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什么?
问题2(提出问题):(1)画任意一个∠AOB,再画这个角平分线OC;(2)在∠AOB平分线OC上任意取一点P,再画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PF、PE;又在OC上再取一点Q,再画点Q到∠AOB两边的距离QM、QN;
问题3(实验问题):(1)分别量出点P,Q到∠AOB两边的距离,你会发现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2)继续在∠AOB的平分线OC上再取一些不同的(下转52页)(上接50页)点,按上面的步骤操作会得出什么情况?
问题4(猜想问题):针对上面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你的实验结论?得到什么样的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5(论证问题):怎样对猜想的结论推理论证?
三、设计讨论问题,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讨论问题是创设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刺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推进学生思维活动,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科学艺术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讨论问题,才能使教学气氛活跃,师生情感互动,教学过程和谐,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问题之所以奥妙无穷,在于其形式多样,变化多端。针对一些典型的课例,挖掘题目内涵,选择不同的背景,提出多种设想,创造一个一个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探究,启发学生质疑,由疑激思,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培育了学生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探索数学问题变化性、规律性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设计开放问题,开拓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问题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具有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抓住问题的实质,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问题的模式,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对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有利。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改革,深化数学问题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教学中启动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能,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世贵. 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