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探讨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自由落体运动就是采用这种物理思维而抽象出来的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每年的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也总是出现在试题中.不过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物体总会受到空气阻力,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就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我查阅了所有保留的物理教科书,人教版各次出版的教科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如下:
  人教社1995年10月第2版1998年4月第3次印刷的高级中学课本《物理 第一册(必修)》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社2000年2月第2版2001年4月第1次印刷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 必修)《物理 第一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社2003年6月第1版2004年5月第4次印刷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 第一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社2004年5月第1版2004年7月第1次印刷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 必修》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在我校高一级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 必修》,是2006年12月第2版2009年7月第7次印刷,教科书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如下: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至少15年以来,人教社出了5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一直沿用1995年高级中学课本《物理 第一册(必修)》的定义,而且人教社教科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似乎也影响了其它出版社的教科书.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4年6月第1次印刷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必修1)》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仅作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编2007年5月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共同必修1》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所有出版社的教科书定义自由落体运动都说是“从静止开始下落”,但我认为这样定义自由落体运动是不严谨的,其原因分析如下.
  1. 物理学中,何谓静止?2006年12月第2版2009年7月第7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 必修》第三章第7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指出:“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所受合力为0时,加速度为0,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从这两句可以得出,静止是指同时满足速度为0和加速度为0,只有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就不是静止.
  2. 教科书所表述的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全程(包含起点和终点)只受到重力,不受其它力;②从静止开始下落,即起点是静止的.
  3. 从动力学方面分析定义:从条件②可知,物体在起点处于静止,即表示物体在起点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必须还受到一个大小等于重力,方向跟重力相反的外力,才能保证合力为0,这就是说,在起点不是只受到重力,这明显与条件①相互矛盾.
  4. 从运动学方面分析定义:从条件①可知,物体全程只受到重力,即全程的加速度为g,也就包括起点和终点的加速度为g,而由条件②可知,起点物体是静止,即物体的加速度为0,故可以得出条件①和条件②互相冲突.
  5. 从教科书过程分析定义:(以我校2009年高一年级学生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为例)教科书先叙述一重物挂在线上,把线剪断,在重力作用下,重物沿竖直方向下落;再叙述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也沿竖直方向下落;接着又安排演示实验,让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小玻璃球等放到抽出空气的玻璃筒中,当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物体下落情况;最后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粗看这三个实验,以为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细看却并非如此:第一个实验要细分为线剪断前和剪断后,线剪断前,重物还挂在线上,重物此时处于静止,线剪断后,重物就不是静止,而重物下落是从线剪断后开始下落,即表示重物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第二个实验也要细分为释放石头前和释放石头后,释放石头前,石头还在手中,石头此时处于静止,释放石头后,石头就不是静止状态,而石头下落就是从释放石头后开始下落,即表示石头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第三个演示实验,下落状态不明显,说从静止开始下落,显得武断而不严密.教科书在对自由落体运动下了定义以后,接着再演示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最后还加上一句“许许多多事实表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更加使学生误认为静止就是初速度为0,延续了学生的错误思维,不利于学生认知的矫正和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满足教科书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两个条件,相互矛盾、相互冲突,而且定义的过程不细化、不严密,故人教版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是不严谨的.我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应该如下表述才正确: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速度为0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样的定义,指出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是:①起点速度为0,而不是静止状态;②全程只受到重力,包含起点也只受到重力而不受其它力.从而不会出现自相矛盾,确保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正确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这就是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的课程很多都是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创立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在
随着新课改日益普及,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的首要目标,如何在简短的上课时间让学生吸收更多,是现在高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针对当今高效课堂为引,分
现代教育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尝试探究教学” 以“尝试——讨论探究——再次尝试” 为基本模式,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为参与过程,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下面是笔者运用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几点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入情入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自
高中是学生学习最关键的时期,一方面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课业内容开始增多、难度加深,这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高中英语不管是从语法、词汇量,还是阅读、作文方
文章介绍了煤矿井下开采技术特点及井下采煤,分析了井下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探究发展的对策及加快推进井下采煤技术措施.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方法以及实践的最后时期,宁夏高校的体育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合理进行社会体育运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是启发其坚持终生
用“手”做物理实验,既方便,又可增添乐趣.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细心挖掘,会发现很多物理知识、规律可通过“手”来演示,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整理一些实例,展示用“手”做实验的魅力.    一、力学    1. 演示物体的运动:拿出一支长铅笔,然后用向前平伸的两食指水平地支持住它的两端,当两食指慢慢地向里靠扰的过程中,铅笔将会怎样运动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高校的课程教学也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主三学”的教学模式,不
七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必须把好语音、词汇、句型、课文学习的四道关口,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具体的方法.
本文探讨了煤矿发生水害的原因,并对煤矿水害治理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只要牢固树立水患意识,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落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