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如何看“劳动”?
国人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导致“休闲意识”普遍高涨。我们当然鼓励人们将劳动所得用于文明、健康、积极的“休闲”;但同时我们也绝不能遗忘和放弃“以辛勤劳动为荣”的传统美德。现代工业社会正在把人们引向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居住在高楼大厦中,其能源供应、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乃至废物的处理都依赖于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与此同时,人们又误认为不断增长的消费似乎可以补偿其他生活领域,特别是劳动领域遭受的挫折,因此,人们疯狂地追求消费,甚至把消费与满足、幸福完全等同,即只用消费的数量来作为衡量自己的幸福尺度。 人类在劳动中获得彻底解放,即让每个人从以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升华到把劳动作为生活目的的自由活动的生活享受,这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那当今我们围绕“劳动的解放”究竟要做些什么?
其一,不要随便把人们从传统的直接性的劳动岗位上驱赶,确保他们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其二,合理配置劳动和休闲的时间比例。
其三,把人们的劳动转变成真正自主性的活动。人是不是真正实现了“劳动的解放”,还是看劳动有没有实现自主性。尽管现在还不可能完全改变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但一定要尽可能地使人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劳动中获取欢乐。
——摘自《文汇报》
牺牲的“大智慧”
有人怕谈牺牲,因为他们往往把牺牲与舍弃生命联系起来。诚然,为了道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甚至是一种最高尚的牺牲,但是牺牲的种类可以是时间、金钱或某种权利,也可以是健康和生命;可以是自己的亲人、同志,也可以是并不相识的路人,更可以是正义的事业;可以是生死搏斗的战场和灾区,也可以是平凡的岗位。
社会和人类需要道德,道德需要牺牲。牺牲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是我们每个人正常生活所必需。这是由于人类总是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需要彼此之间的交往。不但言语上要相互商议、鼓励,还要有行动上相互支持、帮助。在这些“相互”中,处处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牺牲。这些牺牲,可能是自己的财富、时间、精力的付出,也有可能是青春与生命。
牺牲虽然并不追求个人的直接利益和报酬,但也决不只是损失,决不会丧失牺牲者的主体性和尊严:为他人作了好事,他人会记住他,感谢他;以后自己遇到机会或困难,别人也会以其牺牲来回报自己。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些相互的、持续的牺牲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前人已经认识到“吃亏是福”,把牺牲当成是一种光荣,一种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目光宏远,是大聪明、大智慧。
——摘自《人民论坛》
“促进消费,拉动生产”值得推敲
消费应该适当,这样方才有利于身心。就像饮食要适当,不能为了拉动生产,增加他人就业,在你吃饱后还劝你再多吃些。这是此话不当之一。其二,关乎政府的角色问题。政府不应该过于重视生产,那样容易站在厂商一边。生产自有厂商们操心,政府应该站在劳资之间,协调他们的关系。在消费方面,政府不应该一味帮助商人促进消费,应协调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应协调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同为消费者,利益是大不一样的。
“促进消费,拉动生产”,是个冠冕堂皇的口号。不断开发奢侈品,诱惑消费,充其量有2亿人有那种消费能力——出国旅游、扩大住房、买车等等。一个13亿人的大国,企图完全依靠不到2亿人的消费拉动生产和就业,是不可能的,路会越走越窄。促进消费,拉动生产,眼睛不能盯着2亿人,应该增加大部分公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实际上真的要开发合理消费,必须盯着这些人才行。
——摘自《北京日报》
男女同龄退休是权利
现行的“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制度”,使得男女两性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方面有显著差异,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和“同工不同酬”的事实。
这种制度是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老龄化水平不相适宜的。随着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和支取年限的延长,国家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若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国家在减轻养老保险负担的同时,又增加了就业压力。如果劳动力人口不能充分就业,同样也会成为负担人口,从而与老年人口“争夺”社会保障资源。
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世界最多。国家要为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支付足额养老金,将成为巨大负担。从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看,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以后将显著下降,当前处于退休年龄阶段(55岁至60岁、60岁至65岁)的人口将成为未来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甚至延长男女两性退休年龄的政策在未来是必需的。
不妨实行女性“弹性退休制度”,兼顾男女同龄退休的平等权和女性提前退休的自主权。即如果女性主观上有继续工作的意愿并且客观上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可以让女性与男性同时退休;但若女性客观上能胜任工作但主观上不希望继续工作,可以让女性提前退休。
——摘自《新京报》
“和”之三态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可分为3个层面——互利、互容、互保,分别与“太和”“中和”“保和”相对应。
互利。要形成公平的利益关系,就不能回避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互利是平等的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互换,并在互换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形成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使双方或多方受益。它体现出一种社会契约精神,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义务付出劳动,又都有权利享受发展成果。普遍意义上的互利可表达为“合作”,它体现了最高形态的和谐——“合”,即“太和”。
互容。改革发展的目的,概括来说是两点:一是把蛋糕做大;二是把蛋糕分好。不把蛋糕做大,社会就会失去动力;不把蛋糕分好,社会就会失去平衡。而要将蛋糕做大分好,实现共同富裕,势必会出现先富与后富之分。互容是指富者要“利他不损己”,贫者要“利己不损他”。这就形成了人与人普遍的“互利互不损”。互容保持了贫富、强弱双方的和谐发展,使贫弱者受到救助,体现了中间形态的和谐,即“中和”。
互保。在追求和谐发展的社会,极端富强与极端贫弱都决不可忽略。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利大于损”的互保行为:极端富强者“利他略损己”,极端贫弱者“利己略损他”。互保使极端富强者和极端贫弱者进入和谐发展的社会轨道,体现的是最低形态的和谐发展,即“保和”。
——摘自《人民日报》
看待收入分配应防止新偏向
一、正确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世界上用来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逐步增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国际上提出的基尼系数,我们不要轻视它,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具体分析和运用。
二、把“仇富”的对象搞清楚
现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产生“仇富”思想很自然。人们所“仇”的,一是“权贵资本”,包括利用公权利搞腐败的贪官和老板;二是那些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黑心商人;三是偷税漏税非法所得者;四是因行业垄断而收入过高者,等等。对这些富人的仇恨是推进社会进步、深化改革的动力。我们政府应该对这些人严厉制裁,以平民愤。
三、不要搞“民粹主义”
这里的“民粹主义”是指反对收入分配差距、绝对“妖魔化”富人、崇尚平均主义等逆市场机制的思潮。实现贫富和谐的目标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收入分配的公正原则;其次是收入分配的机会均等原则。如果国家政策过度向弱势阶层倾斜,让“怀弱”成为“民粹主义”,必然会影响经济效率,减少财富增长,最终不利于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
四、关注公平不能向效率开刀
我们不能一般地反对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激励效率的重要杠杆。社会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调节收入水平过分悬殊。但一个社会首先必须保持一定的竞争性差距,以便刺激效率,促进发展。
——摘自《北京日报》
国人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导致“休闲意识”普遍高涨。我们当然鼓励人们将劳动所得用于文明、健康、积极的“休闲”;但同时我们也绝不能遗忘和放弃“以辛勤劳动为荣”的传统美德。现代工业社会正在把人们引向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居住在高楼大厦中,其能源供应、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乃至废物的处理都依赖于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与此同时,人们又误认为不断增长的消费似乎可以补偿其他生活领域,特别是劳动领域遭受的挫折,因此,人们疯狂地追求消费,甚至把消费与满足、幸福完全等同,即只用消费的数量来作为衡量自己的幸福尺度。 人类在劳动中获得彻底解放,即让每个人从以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升华到把劳动作为生活目的的自由活动的生活享受,这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那当今我们围绕“劳动的解放”究竟要做些什么?
其一,不要随便把人们从传统的直接性的劳动岗位上驱赶,确保他们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其二,合理配置劳动和休闲的时间比例。
其三,把人们的劳动转变成真正自主性的活动。人是不是真正实现了“劳动的解放”,还是看劳动有没有实现自主性。尽管现在还不可能完全改变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但一定要尽可能地使人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劳动中获取欢乐。
——摘自《文汇报》
牺牲的“大智慧”
有人怕谈牺牲,因为他们往往把牺牲与舍弃生命联系起来。诚然,为了道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甚至是一种最高尚的牺牲,但是牺牲的种类可以是时间、金钱或某种权利,也可以是健康和生命;可以是自己的亲人、同志,也可以是并不相识的路人,更可以是正义的事业;可以是生死搏斗的战场和灾区,也可以是平凡的岗位。
社会和人类需要道德,道德需要牺牲。牺牲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是我们每个人正常生活所必需。这是由于人类总是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需要彼此之间的交往。不但言语上要相互商议、鼓励,还要有行动上相互支持、帮助。在这些“相互”中,处处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牺牲。这些牺牲,可能是自己的财富、时间、精力的付出,也有可能是青春与生命。
牺牲虽然并不追求个人的直接利益和报酬,但也决不只是损失,决不会丧失牺牲者的主体性和尊严:为他人作了好事,他人会记住他,感谢他;以后自己遇到机会或困难,别人也会以其牺牲来回报自己。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些相互的、持续的牺牲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前人已经认识到“吃亏是福”,把牺牲当成是一种光荣,一种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目光宏远,是大聪明、大智慧。
——摘自《人民论坛》
“促进消费,拉动生产”值得推敲
消费应该适当,这样方才有利于身心。就像饮食要适当,不能为了拉动生产,增加他人就业,在你吃饱后还劝你再多吃些。这是此话不当之一。其二,关乎政府的角色问题。政府不应该过于重视生产,那样容易站在厂商一边。生产自有厂商们操心,政府应该站在劳资之间,协调他们的关系。在消费方面,政府不应该一味帮助商人促进消费,应协调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应协调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同为消费者,利益是大不一样的。
“促进消费,拉动生产”,是个冠冕堂皇的口号。不断开发奢侈品,诱惑消费,充其量有2亿人有那种消费能力——出国旅游、扩大住房、买车等等。一个13亿人的大国,企图完全依靠不到2亿人的消费拉动生产和就业,是不可能的,路会越走越窄。促进消费,拉动生产,眼睛不能盯着2亿人,应该增加大部分公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实际上真的要开发合理消费,必须盯着这些人才行。
——摘自《北京日报》
男女同龄退休是权利
现行的“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制度”,使得男女两性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方面有显著差异,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和“同工不同酬”的事实。
这种制度是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老龄化水平不相适宜的。随着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和支取年限的延长,国家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若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国家在减轻养老保险负担的同时,又增加了就业压力。如果劳动力人口不能充分就业,同样也会成为负担人口,从而与老年人口“争夺”社会保障资源。
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世界最多。国家要为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支付足额养老金,将成为巨大负担。从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看,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以后将显著下降,当前处于退休年龄阶段(55岁至60岁、60岁至65岁)的人口将成为未来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甚至延长男女两性退休年龄的政策在未来是必需的。
不妨实行女性“弹性退休制度”,兼顾男女同龄退休的平等权和女性提前退休的自主权。即如果女性主观上有继续工作的意愿并且客观上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可以让女性与男性同时退休;但若女性客观上能胜任工作但主观上不希望继续工作,可以让女性提前退休。
——摘自《新京报》
“和”之三态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可分为3个层面——互利、互容、互保,分别与“太和”“中和”“保和”相对应。
互利。要形成公平的利益关系,就不能回避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互利是平等的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互换,并在互换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形成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使双方或多方受益。它体现出一种社会契约精神,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义务付出劳动,又都有权利享受发展成果。普遍意义上的互利可表达为“合作”,它体现了最高形态的和谐——“合”,即“太和”。
互容。改革发展的目的,概括来说是两点:一是把蛋糕做大;二是把蛋糕分好。不把蛋糕做大,社会就会失去动力;不把蛋糕分好,社会就会失去平衡。而要将蛋糕做大分好,实现共同富裕,势必会出现先富与后富之分。互容是指富者要“利他不损己”,贫者要“利己不损他”。这就形成了人与人普遍的“互利互不损”。互容保持了贫富、强弱双方的和谐发展,使贫弱者受到救助,体现了中间形态的和谐,即“中和”。
互保。在追求和谐发展的社会,极端富强与极端贫弱都决不可忽略。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利大于损”的互保行为:极端富强者“利他略损己”,极端贫弱者“利己略损他”。互保使极端富强者和极端贫弱者进入和谐发展的社会轨道,体现的是最低形态的和谐发展,即“保和”。
——摘自《人民日报》
看待收入分配应防止新偏向
一、正确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世界上用来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逐步增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国际上提出的基尼系数,我们不要轻视它,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具体分析和运用。
二、把“仇富”的对象搞清楚
现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产生“仇富”思想很自然。人们所“仇”的,一是“权贵资本”,包括利用公权利搞腐败的贪官和老板;二是那些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黑心商人;三是偷税漏税非法所得者;四是因行业垄断而收入过高者,等等。对这些富人的仇恨是推进社会进步、深化改革的动力。我们政府应该对这些人严厉制裁,以平民愤。
三、不要搞“民粹主义”
这里的“民粹主义”是指反对收入分配差距、绝对“妖魔化”富人、崇尚平均主义等逆市场机制的思潮。实现贫富和谐的目标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收入分配的公正原则;其次是收入分配的机会均等原则。如果国家政策过度向弱势阶层倾斜,让“怀弱”成为“民粹主义”,必然会影响经济效率,减少财富增长,最终不利于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
四、关注公平不能向效率开刀
我们不能一般地反对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激励效率的重要杠杆。社会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调节收入水平过分悬殊。但一个社会首先必须保持一定的竞争性差距,以便刺激效率,促进发展。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