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继续推进,课程设置和考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应试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数学课程作为一门主要课程,依然在高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高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绩提高是研究热点.目前一线数学教师根据课程改革思想和先进理念,围绕着课堂教学进行着各种教学方式,尝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变革,高中数学课堂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在此背景下,依据教学经验和文献资料,提出构建“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下,通过改善原有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或缺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本人所带班级中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前对两组进行数学水平测试,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
2.实验设计
首先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完善实验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期间两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同,只是两组采用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7.6分,平均成绩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因为实验前两班成绩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具有不同的效应,从而对两班的成绩产生了影响.实验组所采用的“动态可控”教学模式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两组的变异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数,变异系数越大,说明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越大),对照班变异系数大于实验班.说明对照班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不大.可能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注意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对象在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等三种考题类型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在准确率上优于对照班,说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更能掌握对应知识点,在识记方面强于对照班.由于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课堂情况的反馈,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理解和综合分析方面实验班也优于对照班.整体上来说采用“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对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类题型有更好的把握.
三、分析与讨论
1.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的理论原因
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在理念上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动态可控”教学模式是根据系统论设计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注重教学反馈的基础上,综合启发教学、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现为教师和学生自愿组成的多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目标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师在遵循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机械地按事先设定的思路教学,而是要善于及时捕捉出现的无法预见的教学反馈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充分利用现场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随时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教学反馈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2.“动态可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动态可控”的实施,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定标”、“实施”、“评价”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动态可控式”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和经验基础,允许学生对自我个性进行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强调教师是引导
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变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动态可控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和完善知识结构,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方面有所创新.实际上最为根本的变化是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尊重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情况出发,借助相关教学理论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提出更为优化、稳定、高效的思想理念,在此基础上找到切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更为优化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和建议
在对学生现状和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论观点提出“动态可控”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动态可控”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堂观察和测评卷收集数据的分析来看,虽然“动态可控”模式教学和一般教学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班教学模式效果优于对照班,但是“动态可控”模式需要教师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会造成教师负担过大.
教学实验只是小范围验证了“动态可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制定详细细则.
一、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本人所带班级中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前对两组进行数学水平测试,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
2.实验设计
首先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完善实验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期间两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同,只是两组采用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7.6分,平均成绩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因为实验前两班成绩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具有不同的效应,从而对两班的成绩产生了影响.实验组所采用的“动态可控”教学模式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两组的变异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数,变异系数越大,说明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越大),对照班变异系数大于实验班.说明对照班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不大.可能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注意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对象在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等三种考题类型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在准确率上优于对照班,说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更能掌握对应知识点,在识记方面强于对照班.由于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课堂情况的反馈,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理解和综合分析方面实验班也优于对照班.整体上来说采用“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对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类题型有更好的把握.
三、分析与讨论
1.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的理论原因
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动态可控”教学模式,在理念上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动态可控”教学模式是根据系统论设计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注重教学反馈的基础上,综合启发教学、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现为教师和学生自愿组成的多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目标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师在遵循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机械地按事先设定的思路教学,而是要善于及时捕捉出现的无法预见的教学反馈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充分利用现场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随时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教学反馈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2.“动态可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动态可控”的实施,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定标”、“实施”、“评价”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动态可控式”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和经验基础,允许学生对自我个性进行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强调教师是引导
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变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动态可控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和完善知识结构,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方面有所创新.实际上最为根本的变化是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尊重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情况出发,借助相关教学理论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提出更为优化、稳定、高效的思想理念,在此基础上找到切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更为优化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和建议
在对学生现状和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论观点提出“动态可控”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动态可控”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堂观察和测评卷收集数据的分析来看,虽然“动态可控”模式教学和一般教学在教学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班教学模式效果优于对照班,但是“动态可控”模式需要教师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会造成教师负担过大.
教学实验只是小范围验证了“动态可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制定详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