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课很枯燥,内容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也为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更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尝试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心理选择授课模式的方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授课模式
对于单纯的理论理解课,学生是最不感兴趣的,课堂气氛往往最沉闷。我尝试应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知识和德育融为一体,互动贯穿课堂。会计平衡公式是《基础会计》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面对如此重要的一节理论知识,我尝试了此种教学模式。
首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复习提问前,我用鼓励的语气对学生说:“请大家珍惜这一节课的45分钟,在这45分钟内,我需要同学们的合作,需要同学们的参与,更需要同学们的勇气。”这样,无形之中缩小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受到了鼓舞,有了一种想去表现自己、想去尝试的愿望。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学生会把学习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拉开了序幕。
第二,授课环节的和谐过渡。讲解完了概念,我联系实际,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企业的业务成千上万,这么多的业务有没有规律呢?这些业务对平衡公式有何影响呢?为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暂时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公司员工的身份陪我一起走进下面的公司。”这样,不但点出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好奇中走进下一环节的学习。
第三,让多媒体为知识和德育架起和谐的桥梁。在课件的左边,我设计了一把钥匙。最后一个例题是含有“资本”的业务分析题。讲解例题后,我接着说:“学习了会计上的资本,同学们想过自己的资本吗?选择了职业学校,就选择了专业理论和技能,希望同学们今天学好技能,用技能这把钥匙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资本,用它开启人生之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授课模式
教师大多有一个体会:刚开始接触一门新课,多数学生都很新奇,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过了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经过深入调查,我才明白。原来,学生是求变、求新的。教师如果常用一种授课模式,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我认为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授课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惰性,是上好会计课的一种较好的策略。
“分配率”是《基础会计》中的内容,我在授课时采用了实例法、情景模拟法和引导法。用情景模拟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家庭,替父母解决实际问题,我举了这样一个实例:“我们班的某某和某某,某一天相约为各自的父母去买煤,共发生运杂费500元。请同学们帮他们把运杂费分开。”结果,不但被提到名字的学生(平时成绩特别差)很积极,而且,其他学生也都忙着帮他们分钱、算账。结果,全班学生只有三个不会分。于是我又用引导法,把学生的名字改为企业名称,把煤改为材料名称,把学生的分钱思路一步步写出来,再让他们计算。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做出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会计中的分配率。”“啊,原来这么简单。”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且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实例法、情景模拟法和引导法这三步,大多数学生都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也深深感悟到:恰当的授课模式所带来的课堂效益是如此之高。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成功教育,而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学生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而是动力问题、习惯问题。因此,选择恰当的授课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佳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授课模式
对于单纯的理论理解课,学生是最不感兴趣的,课堂气氛往往最沉闷。我尝试应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知识和德育融为一体,互动贯穿课堂。会计平衡公式是《基础会计》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面对如此重要的一节理论知识,我尝试了此种教学模式。
首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复习提问前,我用鼓励的语气对学生说:“请大家珍惜这一节课的45分钟,在这45分钟内,我需要同学们的合作,需要同学们的参与,更需要同学们的勇气。”这样,无形之中缩小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受到了鼓舞,有了一种想去表现自己、想去尝试的愿望。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学生会把学习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拉开了序幕。
第二,授课环节的和谐过渡。讲解完了概念,我联系实际,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企业的业务成千上万,这么多的业务有没有规律呢?这些业务对平衡公式有何影响呢?为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暂时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公司员工的身份陪我一起走进下面的公司。”这样,不但点出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好奇中走进下一环节的学习。
第三,让多媒体为知识和德育架起和谐的桥梁。在课件的左边,我设计了一把钥匙。最后一个例题是含有“资本”的业务分析题。讲解例题后,我接着说:“学习了会计上的资本,同学们想过自己的资本吗?选择了职业学校,就选择了专业理论和技能,希望同学们今天学好技能,用技能这把钥匙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资本,用它开启人生之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授课模式
教师大多有一个体会:刚开始接触一门新课,多数学生都很新奇,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过了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经过深入调查,我才明白。原来,学生是求变、求新的。教师如果常用一种授课模式,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我认为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授课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惰性,是上好会计课的一种较好的策略。
“分配率”是《基础会计》中的内容,我在授课时采用了实例法、情景模拟法和引导法。用情景模拟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家庭,替父母解决实际问题,我举了这样一个实例:“我们班的某某和某某,某一天相约为各自的父母去买煤,共发生运杂费500元。请同学们帮他们把运杂费分开。”结果,不但被提到名字的学生(平时成绩特别差)很积极,而且,其他学生也都忙着帮他们分钱、算账。结果,全班学生只有三个不会分。于是我又用引导法,把学生的名字改为企业名称,把煤改为材料名称,把学生的分钱思路一步步写出来,再让他们计算。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做出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会计中的分配率。”“啊,原来这么简单。”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且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通过实例法、情景模拟法和引导法这三步,大多数学生都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也深深感悟到:恰当的授课模式所带来的课堂效益是如此之高。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成功教育,而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学生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而是动力问题、习惯问题。因此,选择恰当的授课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