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初中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关于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并坚持写读书心得。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阅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8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结合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关于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并坚持写读书心得。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语文的阅读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充分落实到实处:首先领导学生多记多读,读的多了,自然感情更为丰富。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内涵。
一、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已经基本完成教育学生识字断句,带领学生初步感知語文的任务,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法训练,通过让学生广泛接触语文,感受文字和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时期打好的语文基础,会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分析阅读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设置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除了要以语文阅读训练方法为基准,也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解能力,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正确的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人。有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找到其写作目的、主旨和重点内容,并且明白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指,通过语文阅读的训练,学生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自阅读全新的文本,思考并理解其核心内容和细节。有正确的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三观,能敏锐地体验各种情感,能成为一个有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独特的个体。而初中生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要适应其心理发展,难度要适中,随着进展而逐步加深。
二、初中语文阅读部分的教学现状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的教育基本到位,刚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良好的字词基础,能完成阅读的第一阶段任务,即断文识句。而初中语文进入第二阶段阅读教学后,学习成效并不理想,根据每年中考语文阅读部分的评分情况,在三年的初中阅读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并未达到目标水平;根据高中语文教师的反馈,高中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不能适应高中语文的教学难度,导致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要替学生补漏初中阅读能力的缺失,而高中阶段的阅读任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这就是初中阅读部分的教育现状。
具体反思初中的阅读教育,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发现了一个显著的问题,从初中起,大部分语文老师都只重视应试,着眼点在试卷阅读文章之后的题目,设计答题模板,标准答案风行一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高考。甚至闹出文章作者做阅读题目也搞不清文章中心思想内容,导致其分数不及格的笑话。如此教学,学生唯争分数之多寡,不问学问之有无,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分数游戏消磨殆尽,高考过后,大多数人语文能力从此止步不前,语文教育这盘大棋,基本全盘皆输。
三、教学初中语文閱读部分的方法
要解决初中语文阅读部分教学的问题,改善现状,首先要明确一个语文教学的观点,考试和教育不是一回事,考试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考试和教育的错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舍本逐末的问题,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才能下好语文教育这盘大棋,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才能走上正轨。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对连续三届初中学生进行初中三年不间断的阅读训练,根据中考情况和学生本人及高中老师的反馈,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优异,阅读能力、思维水平和谈吐见识也同比高于其他学生。事实证明,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不会影响考试成绩,而且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完成学生以优异成绩升学的任务。
首先,我根据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课外延伸——课后作业三位一体,基本涵盖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之前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测验,也回归其本位,只起到检验学习效果,改善教学方法的作用。整个方案清晰简明,可执行性高,并且各部分各司其职,不会出现本末颠倒的情况。课堂教学,以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为蓝本,每册书设有六个单元,总共30篇课文。除文言文、诗歌等特殊体裁,每册书的阅读文本基本稳定在20篇左右,初中一共6册书,课堂的阅读文本在120篇左右,对于三年的初中阅读学习而言,不算多。课堂上,主要以这120篇文章为学习材料。书本分发给学生后,我会鼓励他们将教材的文章通读几遍,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本的了解,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已经基本熟悉文章。课堂上,主要采用讨论主体问题,我点讲细节及发散延伸的教学方式。讨论的主体问题包括:文章的体裁、结构,以及整篇文章大体写了什么,具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的好吗,好在哪儿?以上问题,学生在多次接触文本后都能思考出自己的答案,作为语文老师,我主要是追问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以及做一些细微的补充说明。
一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新鲜、有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一般都很活跃,讨论经常是延续到课下,甚至持续一整天的。想法是倾向于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除了课堂的思考和发言,我希望学生多写,把想法转化成文字。所以,我们在初中三年一直坚持的课后作业就是为此而设计的。每个星期,学生阅读指定的一篇课外文章,这些文章经过我精心挑选,大多是对课内文章的延伸和补充。完成阅读后,学生上交读书心得,字数不限,重点是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对文章的看法,我会逐字逐句阅读学生读书报告并作出评语。这些作业在教学之初就已设计完成,根据学生进度进行增减。
学生三年的阅读量基本为课本的两倍,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培养起阅读兴趣,他们会自主找书来看,并且对于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而对于阅读能力的教育是分阶段、连贯进行的,初中的语文教育承前启后,所以至关重要。
总之,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广泛阅读并练习表达,这样是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阅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08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结合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关于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并坚持写读书心得。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语文的阅读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充分落实到实处:首先领导学生多记多读,读的多了,自然感情更为丰富。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内涵。
一、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已经基本完成教育学生识字断句,带领学生初步感知語文的任务,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法训练,通过让学生广泛接触语文,感受文字和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时期打好的语文基础,会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分析阅读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设置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除了要以语文阅读训练方法为基准,也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解能力,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正确的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人。有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找到其写作目的、主旨和重点内容,并且明白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指,通过语文阅读的训练,学生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自阅读全新的文本,思考并理解其核心内容和细节。有正确的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三观,能敏锐地体验各种情感,能成为一个有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独特的个体。而初中生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要适应其心理发展,难度要适中,随着进展而逐步加深。
二、初中语文阅读部分的教学现状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的教育基本到位,刚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良好的字词基础,能完成阅读的第一阶段任务,即断文识句。而初中语文进入第二阶段阅读教学后,学习成效并不理想,根据每年中考语文阅读部分的评分情况,在三年的初中阅读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并未达到目标水平;根据高中语文教师的反馈,高中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不能适应高中语文的教学难度,导致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要替学生补漏初中阅读能力的缺失,而高中阶段的阅读任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这就是初中阅读部分的教育现状。
具体反思初中的阅读教育,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发现了一个显著的问题,从初中起,大部分语文老师都只重视应试,着眼点在试卷阅读文章之后的题目,设计答题模板,标准答案风行一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高考。甚至闹出文章作者做阅读题目也搞不清文章中心思想内容,导致其分数不及格的笑话。如此教学,学生唯争分数之多寡,不问学问之有无,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分数游戏消磨殆尽,高考过后,大多数人语文能力从此止步不前,语文教育这盘大棋,基本全盘皆输。
三、教学初中语文閱读部分的方法
要解决初中语文阅读部分教学的问题,改善现状,首先要明确一个语文教学的观点,考试和教育不是一回事,考试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考试和教育的错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舍本逐末的问题,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才能下好语文教育这盘大棋,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才能走上正轨。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对连续三届初中学生进行初中三年不间断的阅读训练,根据中考情况和学生本人及高中老师的反馈,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优异,阅读能力、思维水平和谈吐见识也同比高于其他学生。事实证明,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不会影响考试成绩,而且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完成学生以优异成绩升学的任务。
首先,我根据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课外延伸——课后作业三位一体,基本涵盖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之前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测验,也回归其本位,只起到检验学习效果,改善教学方法的作用。整个方案清晰简明,可执行性高,并且各部分各司其职,不会出现本末颠倒的情况。课堂教学,以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为蓝本,每册书设有六个单元,总共30篇课文。除文言文、诗歌等特殊体裁,每册书的阅读文本基本稳定在20篇左右,初中一共6册书,课堂的阅读文本在120篇左右,对于三年的初中阅读学习而言,不算多。课堂上,主要以这120篇文章为学习材料。书本分发给学生后,我会鼓励他们将教材的文章通读几遍,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本的了解,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已经基本熟悉文章。课堂上,主要采用讨论主体问题,我点讲细节及发散延伸的教学方式。讨论的主体问题包括:文章的体裁、结构,以及整篇文章大体写了什么,具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的好吗,好在哪儿?以上问题,学生在多次接触文本后都能思考出自己的答案,作为语文老师,我主要是追问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以及做一些细微的补充说明。
一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新鲜、有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一般都很活跃,讨论经常是延续到课下,甚至持续一整天的。想法是倾向于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除了课堂的思考和发言,我希望学生多写,把想法转化成文字。所以,我们在初中三年一直坚持的课后作业就是为此而设计的。每个星期,学生阅读指定的一篇课外文章,这些文章经过我精心挑选,大多是对课内文章的延伸和补充。完成阅读后,学生上交读书心得,字数不限,重点是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对文章的看法,我会逐字逐句阅读学生读书报告并作出评语。这些作业在教学之初就已设计完成,根据学生进度进行增减。
学生三年的阅读量基本为课本的两倍,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培养起阅读兴趣,他们会自主找书来看,并且对于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而对于阅读能力的教育是分阶段、连贯进行的,初中的语文教育承前启后,所以至关重要。
总之,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广泛阅读并练习表达,这样是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