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同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协同论又称协同学,协同效应,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将协同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能提升教育的价值功效,并且能更好的实现教育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协同论 整体性 统一性 教学
  
  协同论又称协同学,协同效应,是由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与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并称为“新三论”。协同学的名称来自希腊语即“协调合作之学”,主要从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上去研究自组织机制。哈肯说“协同学是研究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诸如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神经元、力学元、光子、气管乃至人类)所构成的各种系统。本书将研究这些子系统是通过怎样的合作才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尤其要集中研究以自组织形式出现的那类结构,从而寻找与子系统性质无关支配着自组织过程的一般原理。”
  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多元性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涉及自然学科的知识,而且也与其它人文学科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将协同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协同,使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有助于教育的协同作用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一、协同论的特点
  
  协同论的中心议题是探讨是否存在支配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结构或功能的自组织形成过程的某些普遍原理。其特点主要有:
  (一)整体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结构整体,协同学就是研究协同作用对整体运动的影响,并通过协调系统内部的具体机制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状态。但在功能上却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一个小孩手上有一辆玩具汽车,他很快就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跑,于是把他拆成各个零件。但当他们发现他们无法将那些零件重新拼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时,往往坐在一摊零件中哭鼻子,于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就体会到一句箴言的含义,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正如歌德所说:部分已在我掌中;所惜仍欠精神锁链。”
  (二)协作性
  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如激光中的原子和光子,生物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社会系统中的工厂、农村、团体和个人等等,它们的性质虽然完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他们的相互作用相互协作,才使得系统以很有规律的方式结合着并维持着其平衡,达到了能量守恒。
  (三)统一性
  哈肯在协同学应用过程中发现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是各子系统之间应有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才有可能使各子系统在相互作用和协作时产生新的有序状态。
  (四)动态性
  协同学认为,构成系统的物质、能量要素是不断更新的,系统是不断发生质变的,构成系统的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是一个以立体网络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组织机构,不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相互作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联运动。无论系统是处在无序状态还是处在有序状态,它都不会绝对稳定在某一个值上,而是随着系统各要素的独立运动或在局部产生的各种协同运动以及环境因素的随机干扰而产生波动。
  
  二、协同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协同论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管理科学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比如我们常常无法描述一个个体的命运,但却能够通过协同论去探求群体的“客观”性质。又如,针对合作效应和组织现象能够解决一些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可以应用协同论去建立一个协调的组织系统以实现工作的目标。协同论思想虽然确立不久,但已在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随着科学技术所研究和解决的系统对象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对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协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深刻,协同论思想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领域。
  (一)利用协同论的整体性实施教学,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教育的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果,通过各种显性或者隐性的教育途径传递给学生,经过学生的内化、积淀,使其成为学生人生发展中持久的禀赋。一个人的素养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影响下的统一整体。因而教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只有整体和谐才有教育力。利用协同论的整体性实施教学,不仅强调了教育目标与过程应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教育观,而且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观,从而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利用协同论的统一性实施教学,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育的目的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方向和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价值观决定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活动。因此,正确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对于我们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比自然世界更复杂、更丰富、更多样。但是它也具有统一的宗旨: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统一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等等。教育不能没有统一性,如果丧失了统一性,也就意味着它失去了目的性。因此利用协同论的统一性实施教学,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育的目的性。
  (三)利用协同论的协作性实施教学,有助于加强教育学科间的融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向融合式教育发展,强调将教育看成一个整体,各科融合,交叉,以达到整体效果。哈肯在阐述协同论时曾讲到:“我们现在好像大山脚下从不同的两边挖一条隧道,这个大山至今把不同的学科分割开;尤其是把‘软’学科和‘硬’学科分割开。”可见哈肯也赞同不同学科的融合,其融合方式就是利用协同理论。再看一下我国此次的课改与过去相比也更突出综合化的倾向,并“可以发现其间透出强烈的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的耦合意向,由此凸显了人文与审美教育,形成人文、审美和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因此,利用协同论的协作性研究教育教学,将有助于加强教育学科间的融合,不仅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储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其它育人的良策。
  (四)利用协同论的动态性实施教学,有助于及时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脉向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变化不仅是历史性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性的产物,与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如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的一些著名教学法、教育思想被介绍到我国,影响了我国教育观念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应用于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教育范式也显现一系列范式的转移,使的教育教学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对于人的创造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义也得到充分肯定。“协同论是要研究所构成的各种系统是通过怎样的合作在宏观尺度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从而寻找与子系统性质无关的,支配着组织过程的一般原理。”利用协同论的动态性研究教育教学,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把握影响教育教学的各要素之间,内部与外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满足,以他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协同论的领域与许多学科有关,它的一些理论是建立在多学科联系的基础上的(如动力系统理论和统计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协同论的发展与许多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并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跨学科框架。毫无疑问,协同论的出现是现代系统思想的发展,它为我们进行正确的教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运用杠杆定律可用较小的力举起极大的重量一样,将协同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也可用较小的努力在教育上获得极大的效应。
其他文献
Since the formal deductive system (?) was built up in 1997, it ha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fuzzy logic and fuzzy reaso
基础教育是科技新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课程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构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语的变化,新课程必须对教学活
对当下正在进行的新课改(第八次课改),师生、家长们都寄予了厚望。他们渴望新课改给学校带来新气象、新景致、新感觉。因为,前几次课改不仅未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学校景象,反而使之更浓烈。学校只闻教师讲课声,或学生作业考试声;只见学生整天泡在教室作与练,教师整天伏案批与改;师生行色匆匆,表情凝重,天性受压。  描绘、展望新课改后的学校景象,首先必须弄清本次课改之特征。概括起来,本次课改有以下特征:一是学习领域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高等师范院校烹饪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是适应职教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烹饪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合作学习 烹饪教学 小组合作    21世纪的教育需要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本文就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探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摘要:“概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其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结合性与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教育教学目的的特殊要求,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是实施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概论”课社会实践存在教学计划执行困难,教师带队指导困难,组织安排困难,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经费支出困难等现实问题;构建有效可行的“概论”社会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改进“概论”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不断得以提升,并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同时其价值的实现途径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出了几点思考,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需求以及灌输引导和接受选择这两种实现途径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实现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被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思想政
摘要:新课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公平性。笔者通过对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分析,认为其在公平性的背后更多地关注了城市学生的学习。本文试图提出一系列措施,以帮助新课程改革最终实现其公平的理想。  关键词:教育公平 课程公平 农村初中 新课程    英国教育哲学家伯恩斯坦曾说过:“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它认为是公众的教育知识,既反映着这个社会的权力分配情况,又反映着社会权力控制的一
摘要:文中首先从高校计算机专业《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特点、教学信息组织、关键教学环节、教学资源建设等总结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然后分析该课程的考核方法,最后探讨学校现有教学评价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这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高校课堂教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高校 算法 课程建设 教学评价 实施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随着全球经
摘要:对话教学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被大力提倡,它革新了传统的“独白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当代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精神。思想性和人文性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特征。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独白”式的教学使学生认知与情意相分离、认知与行为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独白式教学面临的危机与困境,说明了它已无法继续担当思想政治教学主导方式的角色,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