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在中职教育中从事美术教育多年后,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容做了调查,得出结果是:喜欢临摹、写生课的学生占少数,而大部分的学生对作品赏析课表现出了热情。以他们的话来说“我们又不是画家的料,学会画画对我们今后也没多大用处”。相比较而言,临摹和写生更注重于绘画技能的学习,而赏析课以听和看为主,是一种比较轻松和自主的学习,所以学生更易接受。
尽管调查所取的样本有一定的局限,但从这份调查结果中还是比较客观地表明,中职学生对美术主动学习的主观愿望不强,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实际上,中职学生的年龄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同,都处于成长发育进程中的迷茫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中职学生又有他们的特点,他们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薄弱,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外表可能比较成熟,但心智年龄的发育速度远小于生理年龄;而且他们一定程度上,更追求新鲜、刺激,讨厌刻板、机械、千篇一律。面对这样的学生,美术课倘若依然延续初中阶段以强调基本功为目的临摹练习,美术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如何让美术课在中职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了些许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几经选择,把美术赏析课作为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1.通过美术赏析进行平等交流,鼓励审美个性
在美术赏析课中,美术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拉近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赏和思考,鼓励每个学生把各自的看法和想法大胆说出。中职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弱,由于缺乏自信,开始有些胆怯,害怕说错,这时教师站在参与者的角度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鼓励,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在一旁则加以肯定。久而久之学生放下了以往因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包袱,这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他们长期由于作为“差生”而与教师之间存在的隔膜消除了,他们的思想开始活跃,参与的意愿也开始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由此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班级同学间的凝聚力。这为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前提。
比如在欣赏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名画赏析课上,笔者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观赏画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探究性,在学生观赏画作的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欣赏视觉去感受艺术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在学生看画的同时,我会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理解作品中的人物的笑容,是神秘、牵强、愉悦还是忧伤?对作品中的用色有何感想?作品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由此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观看、感受、思考。让学生通过欣赏体验到,并不是只有时尚、前卫、漂亮才是美,含蓄、典雅、温柔、宁静更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是一种能让人复归平静和安宁的美,从而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一种更广泛更具体的认识。
2.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赏析与音乐、历史、网络、文学等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在赏析课上我们可以采用美术和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方法,这能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能力,对于处于此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将是受益终生的。
以美术和音乐为例,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感性的空间。在欣赏国画山水时,结合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的思绪和感受随着音乐而潺潺流淌;在欣赏油画作品时可选择与主题较接近的西洋乐,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舒缓、温柔、浪漫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自由、和愉悦状态,此时更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从而能让人更深入地去感受画面中的意境,体验不同层次的美。
有些抽象作品,如:《百老汇爵士》,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针对此作品的特点,结合西洋乐中的爵士乐,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单纯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有的说色块是闪烁的霓虹灯;更有的学生通过爵士乐的悠扬和节奏感受到了色块的跳跃,并把这种跳跃感和霓虹灯的闪烁联系起来;学生借助音乐这种形式,已经能从静态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动态的美,这是欣赏绘画作品的一种较高境界,由此可见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网络的普及,也可以将网络与美术欣赏相结合,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这必将能为美术教学开辟一条更新更宽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
3.美术赏析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赏析的选择范围极其广泛,涉及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既介绍东方艺术,也介绍西方艺术,既讲授古典艺术,也讲授现代艺术。比如:在介绍到壁画时,从最早的洞窟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到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在《受伤的野牛》中从野牛线条的力量感和动感联想到了西班牙的斗牛;从敦煌莫高窟中《九色鹿》的神话故事,我们知道了做人的本质;从山水画的欣赏联想到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等。
同时,美术赏析课上既介绍前卫艺术,也介绍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如:从杨柳青的年画到现在青少年中风靡的美少年卡通画;从民间庙会上的踩高跷到前一阵街头流行的啪啦啪啦舞等等。久而久之,通过以上这些艺术活动,能逐渐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宽容的审美心理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引导他们用这种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和人。
由此可见,美术赏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有重要意义。
4.美术赏析可以促进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培养
美术赏析是一种极其有益的高情感活动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了由内容健康且意义深远的作品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对中职学生人格和情感的巨大影响。
如在欣赏罗中立人像作品《父亲》时,作品中的“父亲”长年累月经受风吹日晒的皮肤在阳光下呈现古铜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一道道沟壑,渗透出生活的艰辛和苦楚。他的眼睛充满了辛酸、无奈,从老人的鼻子使人想到农田上默默耕耘的老牛,老农手里的碗盛着和他脸一样颜色的茶,那粗糙的手指,呈现出铁锈一样的颜色。整幅作品以黄色为背景,使人想到无数和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通过对人物表情、用色、和人物动作的分析,让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祖辈像画中的人物一样艰辛的生活,感受到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在蹉跎岁月中无怨无悔的耕耘着,这是一种不同于《蒙娜丽莎》的原始的、质朴的美,让学生能从中体验到这份朴实的情怀。
在介绍敦煌壁画时,我有意地选择了“鹿王本生故事图”和“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图”,上则故事谴责了人性的贪婪和忘恩负义,下则故事告诉我们舍己为人是人性善良的体现。通过神话故事来教导学生怎样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教导学生要学会做事必先学会做人。
在介绍到作品《开国大典》时,结合《红旗颂》的音乐,通过画面中凝重的人物表情和浓烈的色彩,让学生去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那一份神圣和激动,在音乐中我们好象听到了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为此加倍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一般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在美术赏析教学中都能得到体现或部分得到体现。在美术赏析中,有认识功能中的诸多科学性、历史性、文学性、美术知识性等内容;有教育功能中的诸多道德性、伦理性、人道性、正义性、思想性、精神性等内容;有审美功能中的诸多艺术种类、造型、构图、色彩、表现技法、表现风格、等内容。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赏、感知,不但记忆了大量的艺术形象,而且无形之中得到了指向真、善、美的超绘画性目的和有助于“人格完善”方面的收获。这对中职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职学生的美术教学采用美术赏析的形式,体现了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的教学要求。在美术赏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她)们身上也有着同龄的年轻人共通的美,我们有责任和他们一起发掘他们自身的美。在上海地区,这个群体的人数是占了同龄人的46%,这对构建第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创造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的学业后,无论他们是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求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倘若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美,懂得了美存在于世间万物,懂得了美流淌于时间长河,懂得了美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懂得了美就在你、我、他的心间,这就是我们应得到的最值得欣慰的回报!
笔者虽作了一些尝试,但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也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和塑造自我。■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王逊著.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中国大百科全书 .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4]范凯熹编著.外国美术教育史.湖南美术出版社,教育出版社,1989.
尽管调查所取的样本有一定的局限,但从这份调查结果中还是比较客观地表明,中职学生对美术主动学习的主观愿望不强,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实际上,中职学生的年龄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同,都处于成长发育进程中的迷茫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中职学生又有他们的特点,他们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薄弱,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外表可能比较成熟,但心智年龄的发育速度远小于生理年龄;而且他们一定程度上,更追求新鲜、刺激,讨厌刻板、机械、千篇一律。面对这样的学生,美术课倘若依然延续初中阶段以强调基本功为目的临摹练习,美术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如何让美术课在中职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了些许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几经选择,把美术赏析课作为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1.通过美术赏析进行平等交流,鼓励审美个性
在美术赏析课中,美术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拉近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赏和思考,鼓励每个学生把各自的看法和想法大胆说出。中职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弱,由于缺乏自信,开始有些胆怯,害怕说错,这时教师站在参与者的角度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鼓励,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在一旁则加以肯定。久而久之学生放下了以往因怕说错而不敢说的包袱,这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他们长期由于作为“差生”而与教师之间存在的隔膜消除了,他们的思想开始活跃,参与的意愿也开始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由此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班级同学间的凝聚力。这为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前提。
比如在欣赏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名画赏析课上,笔者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观赏画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探究性,在学生观赏画作的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欣赏视觉去感受艺术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在学生看画的同时,我会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理解作品中的人物的笑容,是神秘、牵强、愉悦还是忧伤?对作品中的用色有何感想?作品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由此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观看、感受、思考。让学生通过欣赏体验到,并不是只有时尚、前卫、漂亮才是美,含蓄、典雅、温柔、宁静更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是一种能让人复归平静和安宁的美,从而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一种更广泛更具体的认识。
2.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赏析与音乐、历史、网络、文学等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在赏析课上我们可以采用美术和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方法,这能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能力,对于处于此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将是受益终生的。
以美术和音乐为例,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感性的空间。在欣赏国画山水时,结合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的思绪和感受随着音乐而潺潺流淌;在欣赏油画作品时可选择与主题较接近的西洋乐,如:在欣赏《蒙娜丽莎》时可以选择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当舒缓、温柔、浪漫的音乐响起时,人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自由、和愉悦状态,此时更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从而能让人更深入地去感受画面中的意境,体验不同层次的美。
有些抽象作品,如:《百老汇爵士》,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针对此作品的特点,结合西洋乐中的爵士乐,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单纯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有的说色块是闪烁的霓虹灯;更有的学生通过爵士乐的悠扬和节奏感受到了色块的跳跃,并把这种跳跃感和霓虹灯的闪烁联系起来;学生借助音乐这种形式,已经能从静态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动态的美,这是欣赏绘画作品的一种较高境界,由此可见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网络的普及,也可以将网络与美术欣赏相结合,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这必将能为美术教学开辟一条更新更宽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道路。
3.美术赏析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美术赏析的选择范围极其广泛,涉及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既介绍东方艺术,也介绍西方艺术,既讲授古典艺术,也讲授现代艺术。比如:在介绍到壁画时,从最早的洞窟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到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在《受伤的野牛》中从野牛线条的力量感和动感联想到了西班牙的斗牛;从敦煌莫高窟中《九色鹿》的神话故事,我们知道了做人的本质;从山水画的欣赏联想到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等。
同时,美术赏析课上既介绍前卫艺术,也介绍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如:从杨柳青的年画到现在青少年中风靡的美少年卡通画;从民间庙会上的踩高跷到前一阵街头流行的啪啦啪啦舞等等。久而久之,通过以上这些艺术活动,能逐渐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宽容的审美心理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引导他们用这种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和人。
由此可见,美术赏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有重要意义。
4.美术赏析可以促进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培养
美术赏析是一种极其有益的高情感活动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了由内容健康且意义深远的作品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对中职学生人格和情感的巨大影响。
如在欣赏罗中立人像作品《父亲》时,作品中的“父亲”长年累月经受风吹日晒的皮肤在阳光下呈现古铜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一道道沟壑,渗透出生活的艰辛和苦楚。他的眼睛充满了辛酸、无奈,从老人的鼻子使人想到农田上默默耕耘的老牛,老农手里的碗盛着和他脸一样颜色的茶,那粗糙的手指,呈现出铁锈一样的颜色。整幅作品以黄色为背景,使人想到无数和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通过对人物表情、用色、和人物动作的分析,让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祖辈像画中的人物一样艰辛的生活,感受到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在蹉跎岁月中无怨无悔的耕耘着,这是一种不同于《蒙娜丽莎》的原始的、质朴的美,让学生能从中体验到这份朴实的情怀。
在介绍敦煌壁画时,我有意地选择了“鹿王本生故事图”和“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图”,上则故事谴责了人性的贪婪和忘恩负义,下则故事告诉我们舍己为人是人性善良的体现。通过神话故事来教导学生怎样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教导学生要学会做事必先学会做人。
在介绍到作品《开国大典》时,结合《红旗颂》的音乐,通过画面中凝重的人物表情和浓烈的色彩,让学生去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那一份神圣和激动,在音乐中我们好象听到了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为此加倍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一般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在美术赏析教学中都能得到体现或部分得到体现。在美术赏析中,有认识功能中的诸多科学性、历史性、文学性、美术知识性等内容;有教育功能中的诸多道德性、伦理性、人道性、正义性、思想性、精神性等内容;有审美功能中的诸多艺术种类、造型、构图、色彩、表现技法、表现风格、等内容。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赏、感知,不但记忆了大量的艺术形象,而且无形之中得到了指向真、善、美的超绘画性目的和有助于“人格完善”方面的收获。这对中职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职学生的美术教学采用美术赏析的形式,体现了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的教学要求。在美术赏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她)们身上也有着同龄的年轻人共通的美,我们有责任和他们一起发掘他们自身的美。在上海地区,这个群体的人数是占了同龄人的46%,这对构建第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创造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的学业后,无论他们是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求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倘若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美,懂得了美存在于世间万物,懂得了美流淌于时间长河,懂得了美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懂得了美就在你、我、他的心间,这就是我们应得到的最值得欣慰的回报!
笔者虽作了一些尝试,但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也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和塑造自我。■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王逊著.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中国大百科全书 .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4]范凯熹编著.外国美术教育史.湖南美术出版社,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