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背景】
1.“清风扬帆”江苏省廉政文化周活动是江苏省纪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培育崇尚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反腐倡廉建设的浓厚文化氛围。为迎接第三届“清风扬帆”江苏省廉政文化周的举行,区教育局号召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题班会活动。
2.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配置资源的权力而展开的寻租博弈,导致现阶段我国腐败案件频发。高中学生尚处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毫无疑问会对高中生的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等观念造成冲击甚至扭曲,导致部分学生在人生追求上出现放弃信仰、漠视正义、缺乏社会公德与责任意识、鄙视知识等极具颠覆性的信仰危机,严重影响到高中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说过,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高中时代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信仰、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让高中生具备反腐倡廉意识,直接关系到反腐工作的宣传和预防,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对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课前准备】
1.“廉洁文化进校园”,这个主题是非常严肃的,怎样让同学们关注与参与呢?是找些材料进行单纯的说教,还是发动学生完成自我教育?我和班委成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在多次的讨论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后,确定了以下三个可以引起同学们兴趣的主题:“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反贪污越反越多?”“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
2.明确了班会要辨析的三个主题后,我在班级进行了动员,希望班级同学对这三个问题展开研究。有十余位同学对这几个话题很感兴趣,陆续到我这里来报名。我把他们分成三个小组,各自进行相应的准备,每个小组确定一位主讲人。
【教育目标】
1.通过辨析“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学生能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腐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腐败源于制度的不完善,腐败的失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扭曲,并危及经济的正常发展。
2.通过辨析“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学生能认识到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反腐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通过辨析“反贪污越反越多?”,学生能认识到现阶段腐败的高发生率有其历史性,认识到“越反越多”的说法是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误判,是反腐败“急躁症”、“速胜论”的体现,也能认识到我国的反腐努力已经收到了很大成效。
4.通过此次班会课,学生能提高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抵制诸如“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反贪污越反越多”、“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等奇谈怪论,具有崇尚廉洁、勤政廉政的意识。
【教育过程】
主持人:学生A
温家宝总理今年“两会”前夕在与网民交流时曾说过: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温总理表示,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将把查处主要领导侵权渎职、贪污腐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总理的谈话反映出党和政府已将反腐问题提升到了空前高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腐败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个个位高权重的贪官落马,昭示出党和国家的反腐决心。
近年来,反腐倡廉也一直高居“两会”民意关注度前列,这种高度关注,一则显示当下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民众希望切实推进有效的反腐举措。因此,反腐是民心所向,反腐倡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今天,我们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透彻地了解腐败的根源、腐败的危害以及反腐倡廉的必要性。
曾经有同学提出: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腐败,反腐败就会减缓经济的发展。也有同学对此提出了质疑。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B同学的看法。
第一小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
发言人:学生B(播放制作的PPT)
1.从历史现象入手:明朝张居正改革带来了“万历中兴”,但是当时的政治却是阴暗腐败;美国在19世纪也曾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与政府官员腐败横生并存的时期(如19世纪70年代)。提出设问: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吗?
2.列举反面教材:明朝万历时期尽管出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官员腐败并存的格局,但是这种格局到万历末年已经难以为继。从万历后期到明朝覆灭,出现市场衰败,政府财政收支困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局面。最后,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大军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灭亡。
3.腐败因何而生:既然经济发展与腐败没有必然关系,那么什么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呢?腐败与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密切相关,在那些国家控制重要经济资源并广泛介入经济的地方,往往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同时腐败源于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此外还与国家和社会公众对腐败的容忍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对腐败现象的容忍度越高,腐败现象就越猖獗;容忍度越低,腐败现象就越难以滋生和蔓延。
4.感悟与反思: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腐败的失控会腐蚀社会治理机制,引起公众的不满,造成严重的经济扭曲,并加大爆发全面危机的风险。因此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腐败,但腐败将不可避免地危及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学生A
我想,听完了B同学的陈述,大家一定认识到,腐败并不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而是有相应的原因的。那么,腐败有什么后果呢?从刚才B同学的总结中我们看到,腐败会破坏社会和谐,引起公众的不满,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然而,也有人说,不能将腐败一棍子打死,他的理由是: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经济的发展。然而腐败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吗?欢迎C同学给我们解惑。 第二小组:“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
发言人:学生C(播放制作的PPT)
1.指出当前存在的一种论调:要振兴中华、大国崛起,就必须维持经济高速增长,那么,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法宝就不能丢;只要这个法宝不丢弃,权力就有寻租的空间!如果要彻底地反腐败,就必须要改变“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策略,于是有人就担心GDP会滑落。所以,有人以“发展是硬道理”、“不能影响经济发展”来抵制反腐败。这表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打着经济发展的旗号公开反对反腐败。
2.以菲律宾和泰国为例指出腐败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以韩国、日本、美国为例指出反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结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反腐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主持人:学生A
感谢C同学的精彩解答。现在,同学们一定明确了经济发展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了。的确,腐败不仅不能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腐才是经济发展真正的助推器。那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很显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反腐败讲廉洁。然而,很多人对反腐败没有信心,认为现阶段腐败“越反越多”。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听听D同学的观点。
第三小组:“反贪污越反越多?”
发言人:学生D(播放制作的PPT)
1.指出我国目前确实处于腐败现象的高发期:从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看,呈现的是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从腐败现象的表现特点看,呈现的是集团化和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从腐败现象的整体态势看,尽管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但腐败的总体规模仍维持在高位。
2.现阶段腐败高发生率有其历史性:在社会体制深刻转换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腐败高发生率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以20世纪中叶的新加坡为例);只有当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双重转换基本完成以后,腐败高发的势头才会逐步降下来。
3.“越反越多”的说法其实是反腐败“急躁症”和“速胜论”的表现,是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造成的;“越反越多”的说法,还有可能是对“身边腐败”的一种片面感受。
4.结论:海内外分析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反腐努力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在“透明国际”每年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中国的排名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反腐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主持人:学生A
听完D同学的介绍,同学们一定能正视反腐败的作用和效果,也更清楚自己为何会产生“腐败越反越多”的错误看法了吧。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树立崇高理想,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当然我们也要相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国家不断推进反腐败举措后,腐败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而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今天的“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布置作业】
本星期的周记为此次班会课的个人感悟,题目自拟,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思考。
【反思】
首先,班主任一定要正确认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廉政文化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社会各界对此都非常关注。毋庸置疑,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如请客送礼、“金钱至上”等已经渐渐在校园中扩散开来,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因此学校绝不是一片“净土”和“世外桃源”。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公职人员的后备军,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十分必要,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必须本着对现实和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重视这个活动,而不是让这样严肃且有深远意义的活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其次,必须根据班会课的主题选择相应的班会课形式。“廉洁文化进校园”这样的主题班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使之既能让班会收到实效,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我教育),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在确定了班会课上需要辨析的几个主题之后,是让学生进行个人演讲好呢,还是进行小组讨论甚至是全班辩论的形式好?我和班委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还是觉得用个人演讲的方式比较好,避免在讨论和辩论中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因为高中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以及经验的局限,容易在集体讨论和辩论中出现一些过激言论,那就会冲击班会的主题和效果。
再次,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和发挥学生在班会课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发挥班会课的德育功能。在确定了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后,我就让几位同学分别准备各自的演讲搞了。他们查资料,问老师,做幻灯片,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与逻辑,得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如反腐必须与法制相结合、与权力制约相结合等),并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探究中通过分析和思考,分辨是非、对错和美丑,分享探究心得,从而使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我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结语】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提出“解放班主任”的口号,笔者是非常赞成的。如果班主任把班会课看成是上传下达的工具,大谈班级和学生规划,或者罗列班级存在的问题,把班会课搞成一言堂,把学生看做被管理的对象,那就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被大大弱化,而班会课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主题班会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形式的选择性及教育內容的针对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实在在地达到教育效果。
1.“清风扬帆”江苏省廉政文化周活动是江苏省纪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培育崇尚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反腐倡廉建设的浓厚文化氛围。为迎接第三届“清风扬帆”江苏省廉政文化周的举行,区教育局号召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题班会活动。
2.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配置资源的权力而展开的寻租博弈,导致现阶段我国腐败案件频发。高中学生尚处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毫无疑问会对高中生的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等观念造成冲击甚至扭曲,导致部分学生在人生追求上出现放弃信仰、漠视正义、缺乏社会公德与责任意识、鄙视知识等极具颠覆性的信仰危机,严重影响到高中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说过,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高中时代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信仰、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让高中生具备反腐倡廉意识,直接关系到反腐工作的宣传和预防,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对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课前准备】
1.“廉洁文化进校园”,这个主题是非常严肃的,怎样让同学们关注与参与呢?是找些材料进行单纯的说教,还是发动学生完成自我教育?我和班委成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在多次的讨论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后,确定了以下三个可以引起同学们兴趣的主题:“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反贪污越反越多?”“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
2.明确了班会要辨析的三个主题后,我在班级进行了动员,希望班级同学对这三个问题展开研究。有十余位同学对这几个话题很感兴趣,陆续到我这里来报名。我把他们分成三个小组,各自进行相应的准备,每个小组确定一位主讲人。
【教育目标】
1.通过辨析“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学生能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腐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腐败源于制度的不完善,腐败的失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扭曲,并危及经济的正常发展。
2.通过辨析“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学生能认识到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反腐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通过辨析“反贪污越反越多?”,学生能认识到现阶段腐败的高发生率有其历史性,认识到“越反越多”的说法是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误判,是反腐败“急躁症”、“速胜论”的体现,也能认识到我国的反腐努力已经收到了很大成效。
4.通过此次班会课,学生能提高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抵制诸如“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反贪污越反越多”、“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等奇谈怪论,具有崇尚廉洁、勤政廉政的意识。
【教育过程】
主持人:学生A
温家宝总理今年“两会”前夕在与网民交流时曾说过: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温总理表示,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将把查处主要领导侵权渎职、贪污腐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总理的谈话反映出党和政府已将反腐问题提升到了空前高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腐败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个个位高权重的贪官落马,昭示出党和国家的反腐决心。
近年来,反腐倡廉也一直高居“两会”民意关注度前列,这种高度关注,一则显示当下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民众希望切实推进有效的反腐举措。因此,反腐是民心所向,反腐倡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今天,我们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透彻地了解腐败的根源、腐败的危害以及反腐倡廉的必要性。
曾经有同学提出: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腐败,反腐败就会减缓经济的发展。也有同学对此提出了质疑。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B同学的看法。
第一小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
发言人:学生B(播放制作的PPT)
1.从历史现象入手:明朝张居正改革带来了“万历中兴”,但是当时的政治却是阴暗腐败;美国在19世纪也曾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与政府官员腐败横生并存的时期(如19世纪70年代)。提出设问: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腐败吗?
2.列举反面教材:明朝万历时期尽管出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官员腐败并存的格局,但是这种格局到万历末年已经难以为继。从万历后期到明朝覆灭,出现市场衰败,政府财政收支困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局面。最后,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大军的双重打击下,明朝灭亡。
3.腐败因何而生:既然经济发展与腐败没有必然关系,那么什么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呢?腐败与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密切相关,在那些国家控制重要经济资源并广泛介入经济的地方,往往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同时腐败源于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此外还与国家和社会公众对腐败的容忍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对腐败现象的容忍度越高,腐败现象就越猖獗;容忍度越低,腐败现象就越难以滋生和蔓延。
4.感悟与反思: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腐败的失控会腐蚀社会治理机制,引起公众的不满,造成严重的经济扭曲,并加大爆发全面危机的风险。因此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腐败,但腐败将不可避免地危及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学生A
我想,听完了B同学的陈述,大家一定认识到,腐败并不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而是有相应的原因的。那么,腐败有什么后果呢?从刚才B同学的总结中我们看到,腐败会破坏社会和谐,引起公众的不满,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然而,也有人说,不能将腐败一棍子打死,他的理由是: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经济的发展。然而腐败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吗?欢迎C同学给我们解惑。 第二小组:“腐败能推动社会发展?”
发言人:学生C(播放制作的PPT)
1.指出当前存在的一种论调:要振兴中华、大国崛起,就必须维持经济高速增长,那么,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法宝就不能丢;只要这个法宝不丢弃,权力就有寻租的空间!如果要彻底地反腐败,就必须要改变“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策略,于是有人就担心GDP会滑落。所以,有人以“发展是硬道理”、“不能影响经济发展”来抵制反腐败。这表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打着经济发展的旗号公开反对反腐败。
2.以菲律宾和泰国为例指出腐败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以韩国、日本、美国为例指出反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结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反腐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主持人:学生A
感谢C同学的精彩解答。现在,同学们一定明确了经济发展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了。的确,腐败不仅不能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腐才是经济发展真正的助推器。那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很显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反腐败讲廉洁。然而,很多人对反腐败没有信心,认为现阶段腐败“越反越多”。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听听D同学的观点。
第三小组:“反贪污越反越多?”
发言人:学生D(播放制作的PPT)
1.指出我国目前确实处于腐败现象的高发期:从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看,呈现的是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从腐败现象的表现特点看,呈现的是集团化和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从腐败现象的整体态势看,尽管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但腐败的总体规模仍维持在高位。
2.现阶段腐败高发生率有其历史性:在社会体制深刻转换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腐败高发生率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以20世纪中叶的新加坡为例);只有当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双重转换基本完成以后,腐败高发的势头才会逐步降下来。
3.“越反越多”的说法其实是反腐败“急躁症”和“速胜论”的表现,是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造成的;“越反越多”的说法,还有可能是对“身边腐败”的一种片面感受。
4.结论:海内外分析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反腐努力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在“透明国际”每年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中国的排名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反腐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主持人:学生A
听完D同学的介绍,同学们一定能正视反腐败的作用和效果,也更清楚自己为何会产生“腐败越反越多”的错误看法了吧。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树立崇高理想,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当然我们也要相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国家不断推进反腐败举措后,腐败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而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今天的“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布置作业】
本星期的周记为此次班会课的个人感悟,题目自拟,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思考。
【反思】
首先,班主任一定要正确认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廉政文化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社会各界对此都非常关注。毋庸置疑,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如请客送礼、“金钱至上”等已经渐渐在校园中扩散开来,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因此学校绝不是一片“净土”和“世外桃源”。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公职人员的后备军,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十分必要,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必须本着对现实和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重视这个活动,而不是让这样严肃且有深远意义的活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其次,必须根据班会课的主题选择相应的班会课形式。“廉洁文化进校园”这样的主题班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使之既能让班会收到实效,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我教育),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在确定了班会课上需要辨析的几个主题之后,是让学生进行个人演讲好呢,还是进行小组讨论甚至是全班辩论的形式好?我和班委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还是觉得用个人演讲的方式比较好,避免在讨论和辩论中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因为高中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以及经验的局限,容易在集体讨论和辩论中出现一些过激言论,那就会冲击班会的主题和效果。
再次,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和发挥学生在班会课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发挥班会课的德育功能。在确定了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后,我就让几位同学分别准备各自的演讲搞了。他们查资料,问老师,做幻灯片,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与逻辑,得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如反腐必须与法制相结合、与权力制约相结合等),并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探究中通过分析和思考,分辨是非、对错和美丑,分享探究心得,从而使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我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结语】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提出“解放班主任”的口号,笔者是非常赞成的。如果班主任把班会课看成是上传下达的工具,大谈班级和学生规划,或者罗列班级存在的问题,把班会课搞成一言堂,把学生看做被管理的对象,那就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被大大弱化,而班会课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主题班会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形式的选择性及教育內容的针对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实在在地达到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