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閱读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过于强调自己“教”的作用,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必须改变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局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方法习惯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中我们认识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高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享受快乐;寻找方法,促进成长;养成习惯,收获成功。
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指引学生“乐”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快乐地去阅读;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谈的上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 预设核心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好问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备课时会根据文章体裁、高段孩子的特点,预设两到三个核心问题。比如教学《凡卡》这篇记叙文时,我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凡卡的心愿是什么?结尾写道:“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另一个问题是找出课文中插叙的部分,想一想,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当我抛出这两个问题后,由于孩子的求知欲,急切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赞同,于是自主阅读就在学生中潜移默化开始了[1]。期间,学生还可以进行交流,当讨论无果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孩子分析课文,解决困难,收获成功。渐渐地,学生阅读的信心增强,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 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三峡之秋》这篇散文时,在导入时展示三峡四个季节的图片,学生很快被美丽的景色所震撼,激发了孩子进一步了解三峡的欲望;接着我追问:“三峡的四季的确很美,但作者却认为三峡最美的还是在秋季,想知道为什么吗?”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紧接着,我马上播放了一段展示三峡之秋的视频,看完后学生们更激动了,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于是,我又问道:“多美的三峡之秋,你们想去亲自体会她的美吗?那就走入作者的笔下,去领略她的美吧!”就这样,我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阅读的情景,他们愿意去阅读,并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 运用丰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曾问过我班的学生:“你们喜欢怎样的阅读形式?”90%的学生都提到了”快乐”一词。在阅读中怎样带给学生快乐呢?我觉得如果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五(下)的一篇历史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我安排了几个擅长表演的孩子提前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课本剧的排练,然后在教学时,我把课堂设计成了一个剧场,其他孩子作为观众来观看这场课本剧,孩子们兴趣之高,严肃的课堂一下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当然,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我把剩余的学生分成了四组,然后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排练。期间,我也会进行一些指导。经过精心准备,呈现的节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主动融入到阅读中,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让他们爱上阅读。
二、方法是学生必胜的法宝,启发学生“会”阅读
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有了,那还需要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自主阅读。“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教师还应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金钥匙”——自主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金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一) 制定阅读预习卡
小学高段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不全面的,往往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文章读是读了,但是真正没有学到东西。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我个人认为,制定阅读预习卡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能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让学生“会”阅读。针对高段孩子的特点,我把阅读预习卡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自学的生字、自学的词语、摘抄优美的句子、摘抄重点段落、我想说(两到三句感想)。每学习一篇文章前,学生先完成阅读预习卡,通过阅读预习卡教会孩子自主阅读。
(二)批注重点句段
针对一些长篇文章,为了节约阅读教学时间,我们常常会教给孩子“抓重点句段进行详读、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比如长篇课文《小英雄雨来》,我们会先让孩子进行快速浏览,拟出故事各个情节的小标题;然后通过情节曲线图找出故事的高潮,对其进行着重分析、理解;接着,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对这些重点句段进行批注,即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深入思考,以此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学写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在小学阶段常常表现在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学生在阅读书籍和文章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它是一种学生的感悟和评价。写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学生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要通过读而有感[2]。这种写读后感的方法会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去思索,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习惯是学生最佳的学伴,帮助学生“同”阅读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从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对于他们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段的孩子,我们一般会培养孩子“边阅读边思考问题”、“不动笔墨不看书”、“借助工具书”的习惯等,学生形成了这些自主阅读的习惯,就不会依赖于老师。他们常常会在老师阅读教学前进行自主阅读,然后会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老师在教学时,当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同学的理解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综上所述,培养高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点拨、启发、激励的作用,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文本,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红艳.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杨姗姗.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教学探溪.2011.
【关键词】兴趣方法习惯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中我们认识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高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享受快乐;寻找方法,促进成长;养成习惯,收获成功。
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指引学生“乐”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快乐地去阅读;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谈的上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 预设核心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好问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备课时会根据文章体裁、高段孩子的特点,预设两到三个核心问题。比如教学《凡卡》这篇记叙文时,我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凡卡的心愿是什么?结尾写道:“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另一个问题是找出课文中插叙的部分,想一想,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当我抛出这两个问题后,由于孩子的求知欲,急切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赞同,于是自主阅读就在学生中潜移默化开始了[1]。期间,学生还可以进行交流,当讨论无果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孩子分析课文,解决困难,收获成功。渐渐地,学生阅读的信心增强,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 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三峡之秋》这篇散文时,在导入时展示三峡四个季节的图片,学生很快被美丽的景色所震撼,激发了孩子进一步了解三峡的欲望;接着我追问:“三峡的四季的确很美,但作者却认为三峡最美的还是在秋季,想知道为什么吗?”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紧接着,我马上播放了一段展示三峡之秋的视频,看完后学生们更激动了,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于是,我又问道:“多美的三峡之秋,你们想去亲自体会她的美吗?那就走入作者的笔下,去领略她的美吧!”就这样,我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阅读的情景,他们愿意去阅读,并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 运用丰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曾问过我班的学生:“你们喜欢怎样的阅读形式?”90%的学生都提到了”快乐”一词。在阅读中怎样带给学生快乐呢?我觉得如果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五(下)的一篇历史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我安排了几个擅长表演的孩子提前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课本剧的排练,然后在教学时,我把课堂设计成了一个剧场,其他孩子作为观众来观看这场课本剧,孩子们兴趣之高,严肃的课堂一下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当然,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我把剩余的学生分成了四组,然后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排练。期间,我也会进行一些指导。经过精心准备,呈现的节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主动融入到阅读中,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让他们爱上阅读。
二、方法是学生必胜的法宝,启发学生“会”阅读
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有了,那还需要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自主阅读。“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教师还应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金钥匙”——自主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金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一) 制定阅读预习卡
小学高段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不全面的,往往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文章读是读了,但是真正没有学到东西。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我个人认为,制定阅读预习卡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能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让学生“会”阅读。针对高段孩子的特点,我把阅读预习卡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自学的生字、自学的词语、摘抄优美的句子、摘抄重点段落、我想说(两到三句感想)。每学习一篇文章前,学生先完成阅读预习卡,通过阅读预习卡教会孩子自主阅读。
(二)批注重点句段
针对一些长篇文章,为了节约阅读教学时间,我们常常会教给孩子“抓重点句段进行详读、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比如长篇课文《小英雄雨来》,我们会先让孩子进行快速浏览,拟出故事各个情节的小标题;然后通过情节曲线图找出故事的高潮,对其进行着重分析、理解;接着,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对这些重点句段进行批注,即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深入思考,以此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意图。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学写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在小学阶段常常表现在写读后感。读后感就是学生在阅读书籍和文章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它是一种学生的感悟和评价。写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学生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要通过读而有感[2]。这种写读后感的方法会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去思索,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习惯是学生最佳的学伴,帮助学生“同”阅读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从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对于他们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段的孩子,我们一般会培养孩子“边阅读边思考问题”、“不动笔墨不看书”、“借助工具书”的习惯等,学生形成了这些自主阅读的习惯,就不会依赖于老师。他们常常会在老师阅读教学前进行自主阅读,然后会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老师在教学时,当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同学的理解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综上所述,培养高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点拨、启发、激励的作用,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文本,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红艳.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杨姗姗.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教学探溪.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