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把知识化理性为感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引发学生心灵感悟。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创设意境;二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中组织教学,使用网络学习工具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如何转变学生的角色,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效性
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延展是透过阅读、写作、听说及生活经验,整体发展,互相影响而成。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一、創设意境,感受真切
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学生难以理解,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有很丰富的意蕴。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借助多媒体,重现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想象它的意境。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课堂中播放FLASH课件,悠扬的轻音乐,伴随着屏幕上的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再将出现两只黄鹂出现在山水之间,并上下飞舞,这时学生看到出现两只黄鹂鸟,样子十分活泼可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出现“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动画,伴随着诗朗诵,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那跳跃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学生能够较快理解古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乐意境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通过多媒体课件,降低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文,避免死记硬背古诗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更感兴趣。
二、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可能会很高,但是拓展、开放学习能力可能会很差,原本聪灵的个性可能会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主人?
当今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移动柜和多媒体教室,这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第二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学到的理念提供了硬件条件。所谓“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试着将学生带入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节课中我就事领学生走进网络教室,一人一机。首先我教会学生百度地图的搜索、放大、缩小、三维和测距等基本操作,这既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前提条件,让学生掌握了一个新的技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然后在活动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任务:一是快速在地图中找到祖国首都“北京”;二是使用百度地图的“三维”功能,查看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建筑;三是使用“测距”工具测量天安门广场的长和宽;四是在百度地图中测出学校离北京的距离。在此活动设计中,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三、转变角色,创新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利用这一载体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思维等都贯穿统一起来,更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老师都处在精心设计的网络里,全体学生都能认真思索、积极参与、发现问题、深入挖掘、肯说愿写、乐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学生完全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课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搜集课上用的相关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例如《詹天佑》一课,我在讲“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火车沿“人字形线路”上山的FLASH动画,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讲詹天佑决定对1100多米长的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即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然后又为学生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中部凿井法),这让孩子们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最后再呈现八达岭的风光图片,请学生上在电子白板上画出铁路示意图。通过课文的讲解、动画的观看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此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激励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并具有较久的学习持久性,使学生能够长时间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株绽放得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得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得情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效性
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延展是透过阅读、写作、听说及生活经验,整体发展,互相影响而成。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一、創设意境,感受真切
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学生难以理解,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有很丰富的意蕴。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借助多媒体,重现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想象它的意境。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课堂中播放FLASH课件,悠扬的轻音乐,伴随着屏幕上的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山脚绿水环绕,柔嫩的柳枝,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时再将出现两只黄鹂出现在山水之间,并上下飞舞,这时学生看到出现两只黄鹂鸟,样子十分活泼可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出现“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动画,伴随着诗朗诵,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那跳跃的黄鹂,飞翔的白鹭,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欣赏了诗的意境,学生能够较快理解古诗的内涵,陶醉在优美的声、画、乐意境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通过多媒体课件,降低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诗文,避免死记硬背古诗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更感兴趣。
二、激发情感,开阔视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可能会很高,但是拓展、开放学习能力可能会很差,原本聪灵的个性可能会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主人?
当今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移动柜和多媒体教室,这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第二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学到的理念提供了硬件条件。所谓“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试着将学生带入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节课中我就事领学生走进网络教室,一人一机。首先我教会学生百度地图的搜索、放大、缩小、三维和测距等基本操作,这既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前提条件,让学生掌握了一个新的技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然后在活动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任务:一是快速在地图中找到祖国首都“北京”;二是使用百度地图的“三维”功能,查看天安门广场周边的建筑;三是使用“测距”工具测量天安门广场的长和宽;四是在百度地图中测出学校离北京的距离。在此活动设计中,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节课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三、转变角色,创新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利用这一载体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思维等都贯穿统一起来,更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老师都处在精心设计的网络里,全体学生都能认真思索、积极参与、发现问题、深入挖掘、肯说愿写、乐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学生完全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课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搜集课上用的相关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例如《詹天佑》一课,我在讲“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火车沿“人字形线路”上山的FLASH动画,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讲詹天佑决定对1100多米长的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即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然后又为学生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中部凿井法),这让孩子们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最后再呈现八达岭的风光图片,请学生上在电子白板上画出铁路示意图。通过课文的讲解、动画的观看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此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激励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并具有较久的学习持久性,使学生能够长时间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株绽放得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得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得情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