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从边境地区高校教学的实际出发,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寻找出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三大困境: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困境、教学质量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困境、课程性质与教学手段之间的困境。同时,针对这三大困境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教学改革设想,为进一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解决好古代汉语教学与现实脱节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 困境 改革设想 探索 实践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太多的跟现实脱节从而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怎样深刻认识到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怎样采用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中文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便成为了每一位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边境地区高校的教学实际对以上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 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1、 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困境
随着数十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日新月异,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采用的成果非常充足,因此从理论到文献,从文化常识到作业练习,教材的编写十分厚重的,各种教材多数是厚厚的两册一千多页。但是,反过来各个学校对于古代汉语课程的课时却是在不断地压缩。第一届全国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研讨会将古代汉语课时的底线定位为两学期,每周四课时,8个学分时,然而大多数高校只有6个学分时的教学时间,甚至有些学校压缩到4个学分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厚重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让每一位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讲老师陷入困境中,哪些内容要讲,哪些不讲没有整体的标准,而一些文化常识大多数学校都不能讲授,但是这些常识却对学生学习提高古代汉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还有文献的选择都是一个比较大地难题。
2、 教学质量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困境
作为中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是很高的。一般学校对于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但需要实际应用,还要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特别是师范类专业课程不但需要学会,而且需要会教: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学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系统完整;能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阅读实际;具备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相反地,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当中,特别是西部边境地区来说,学生的专业素质比起内地高校来会相差很大的一截。同时,现在学生面对的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是巨大的,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古代汉语已然得不到现在新时代的学生的喜欢。
3、 课程性质与教学手段之间的困境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课程具有“理论课”和“工具课”的两个性质,但是,随着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走热,作为重点要介绍国学中“小学”的古代汉语课程自然也和其他课程一样具有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课”性质。然而,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个班可达数十人,甚至有部分学校将一个专业的人数合在一个大班上课,人数达到一百六七十人,这种仅把古代汉语当做“理论课”来上课的方式已然越来越不适应当下学生的情况也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二、 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设想
1、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明确古代汉语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为了使学生明确古代汉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古代汉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多方面介绍自新一轮课程标准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代典籍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教育部向高中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中第一部作品就是《论语》。另外,还要让学生思索阅读古代典籍的意义: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在古代的典籍中,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有重大的帮助,同时于自身修养和塑造良好的人格具有决定性作用。古代汉语课程正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是学习古代典籍的工具。
2、 有针对性的开设“原典精读”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
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除了公共课、专业课学习外,他们还得参加英语过级考试、计算机过级考试,为了自我的发展还得考各种职业资格证等等,其成绩都与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就业有关。同时,受到历史条件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影响,还有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长时间以来我们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和概念的宣讲,课程的安排具有很大的随机和偶合,整个教学内容注重史迹的重现从而因为学生缺乏作品和文本的支撑显得肤浅,不够深入。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中文系各专业教学中准备进行“原典精读”的改革。我们准备抓住学校这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调整和壓缩一些非专业课程,保证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大学前两年集中精力攻读八至十本经典原著。我们期望通过提倡这种“回到读书,回到原典”的方式来让学生养成基本的专业教养。
3、 采用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尽量采用带兴趣性和地域性的文献
现今在市面上流传的古代汉语教材基本上在文献的选择上以先秦古籍为主。之所以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大多数教材的编者按照王力先生所认为“学习先秦典范作品的语言,可以收到溯源及流、举一反三的效果”。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不仅仅局限于先秦两汉作品当中,而是贯穿于整个古代,并且讲授部分古白话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代汉语的整体情况。因此,在古代作品的选择上应该选定了一定数量的各个时期的古代文献弥补了教材中古白话课文较少而学生比较喜欢看这些作品的遗憾。
针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热,应该适当地增加并且重点讲解儒道两家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讲解来促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魅力。同时,由于中文类专业很多学生以后将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的特点,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补充了关于传统道德教育的篇目,例如《礼记》中的《学记》、《颜氏家训》中的《教子》等篇目。这些教学内容的部分改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改革教法、指导学法,利用学校资源实行立体式教学
针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的文言文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要质量。因此有针对性的改变纯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刻不容缓。首先是让学生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坚持了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原则,适当地开设了讨论课。其次,对于经典文献要求学生诵读,甚至一些篇章要求学生背诵。这种回到古典教学传统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同时在诵读中能对分析翻译古典文献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次,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立体化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自己难得弄懂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南开大学文学院开设的《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网站要求学生在课外去翻阅材料和做部分练习,这样,课堂讲授、多媒体放映、网络练习三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式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古代汉语课程,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的古代汉语教学,需要每一位主讲教师认真的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有意义的改革设想,从而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师“古代汉语”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乌鲁木齐承认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 邓昌荣,《以论为经 以文为纬——对古代汉语教学形式的思考与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 刘海燕,《解决有关古代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3期.
[4] 曹小云,《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 困境 改革设想 探索 实践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太多的跟现实脱节从而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怎样深刻认识到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怎样采用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中文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便成为了每一位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边境地区高校的教学实际对以上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 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1、 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困境
随着数十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日新月异,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采用的成果非常充足,因此从理论到文献,从文化常识到作业练习,教材的编写十分厚重的,各种教材多数是厚厚的两册一千多页。但是,反过来各个学校对于古代汉语课程的课时却是在不断地压缩。第一届全国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研讨会将古代汉语课时的底线定位为两学期,每周四课时,8个学分时,然而大多数高校只有6个学分时的教学时间,甚至有些学校压缩到4个学分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厚重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让每一位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讲老师陷入困境中,哪些内容要讲,哪些不讲没有整体的标准,而一些文化常识大多数学校都不能讲授,但是这些常识却对学生学习提高古代汉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还有文献的选择都是一个比较大地难题。
2、 教学质量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困境
作为中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是很高的。一般学校对于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但需要实际应用,还要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特别是师范类专业课程不但需要学会,而且需要会教: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学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系统完整;能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阅读实际;具备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相反地,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当中,特别是西部边境地区来说,学生的专业素质比起内地高校来会相差很大的一截。同时,现在学生面对的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是巨大的,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古代汉语已然得不到现在新时代的学生的喜欢。
3、 课程性质与教学手段之间的困境
一般认为古代汉语课程具有“理论课”和“工具课”的两个性质,但是,随着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走热,作为重点要介绍国学中“小学”的古代汉语课程自然也和其他课程一样具有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课”性质。然而,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个班可达数十人,甚至有部分学校将一个专业的人数合在一个大班上课,人数达到一百六七十人,这种仅把古代汉语当做“理论课”来上课的方式已然越来越不适应当下学生的情况也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二、 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设想
1、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明确古代汉语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为了使学生明确古代汉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古代汉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多方面介绍自新一轮课程标准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代典籍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教育部向高中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中第一部作品就是《论语》。另外,还要让学生思索阅读古代典籍的意义: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在古代的典籍中,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有重大的帮助,同时于自身修养和塑造良好的人格具有决定性作用。古代汉语课程正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是学习古代典籍的工具。
2、 有针对性的开设“原典精读”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
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除了公共课、专业课学习外,他们还得参加英语过级考试、计算机过级考试,为了自我的发展还得考各种职业资格证等等,其成绩都与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就业有关。同时,受到历史条件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影响,还有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长时间以来我们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和概念的宣讲,课程的安排具有很大的随机和偶合,整个教学内容注重史迹的重现从而因为学生缺乏作品和文本的支撑显得肤浅,不够深入。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中文系各专业教学中准备进行“原典精读”的改革。我们准备抓住学校这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调整和壓缩一些非专业课程,保证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大学前两年集中精力攻读八至十本经典原著。我们期望通过提倡这种“回到读书,回到原典”的方式来让学生养成基本的专业教养。
3、 采用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尽量采用带兴趣性和地域性的文献
现今在市面上流传的古代汉语教材基本上在文献的选择上以先秦古籍为主。之所以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大多数教材的编者按照王力先生所认为“学习先秦典范作品的语言,可以收到溯源及流、举一反三的效果”。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不仅仅局限于先秦两汉作品当中,而是贯穿于整个古代,并且讲授部分古白话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代汉语的整体情况。因此,在古代作品的选择上应该选定了一定数量的各个时期的古代文献弥补了教材中古白话课文较少而学生比较喜欢看这些作品的遗憾。
针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热,应该适当地增加并且重点讲解儒道两家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讲解来促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魅力。同时,由于中文类专业很多学生以后将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的特点,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补充了关于传统道德教育的篇目,例如《礼记》中的《学记》、《颜氏家训》中的《教子》等篇目。这些教学内容的部分改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改革教法、指导学法,利用学校资源实行立体式教学
针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的文言文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向课堂要时间,要效率、要质量。因此有针对性的改变纯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刻不容缓。首先是让学生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坚持了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原则,适当地开设了讨论课。其次,对于经典文献要求学生诵读,甚至一些篇章要求学生背诵。这种回到古典教学传统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同时在诵读中能对分析翻译古典文献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次,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立体化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自己难得弄懂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南开大学文学院开设的《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网站要求学生在课外去翻阅材料和做部分练习,这样,课堂讲授、多媒体放映、网络练习三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式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古代汉语课程,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的古代汉语教学,需要每一位主讲教师认真的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有意义的改革设想,从而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师“古代汉语”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乌鲁木齐承认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 邓昌荣,《以论为经 以文为纬——对古代汉语教学形式的思考与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 刘海燕,《解决有关古代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3期.
[4] 曹小云,《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