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指对特定文化的肯定、选择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者要在课程中用不同方式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之意,校本课程要体现教育实践的文化性,课程文化本质要在建设中彰显,课程是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促进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文化底色不浓、文化追求不明、文化视角缺失、文化启蒙缺乏等文化自觉缺失的问题.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文化自觉的具体路径包括:在目标彰显上,追求本土文化传承创造;在内容体现上,重视本土文化课程融入;在行动表征上,进行本土
【机 构】
: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指对特定文化的肯定、选择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者要在课程中用不同方式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之意,校本课程要体现教育实践的文化性,课程文化本质要在建设中彰显,课程是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促进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文化底色不浓、文化追求不明、文化视角缺失、文化启蒙缺乏等文化自觉缺失的问题.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文化自觉的具体路径包括:在目标彰显上,追求本土文化传承创造;在内容体现上,重视本土文化课程融入;在行动表征上,进行本土文化实践;在原则体现上,积极对待本土文化.
其他文献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多主体“共生性”和多体系“共赢性”的实践逻辑,与共生理论的理论逻辑具有较强的耦合性.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应透过共生理论视域,探讨政府、高职院校、幼儿园、本科院校协同育人的共生系统,建构提质培优——教学理念、多维空间——教学场域、协同育人——教学机制、双元融合——教学主体、整合重构——教学内容、四阶递进——教学实践的人才培养路径.
采用自编问卷,以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为对象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理念、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特教经历、融合教育培训等对教师融合教育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由于融合教育培训不足等原因,学前融合教育专业背景教师在职后依然存在融合教育理念不坚定、融合教育素养不高及融合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要加大学前融合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普及学前融合教育理念;加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高教师职前融合教育胜任力;重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多途径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音乐素养是欣赏、感受、认知和表现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能力,是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师必备的通识教学内容知识.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由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文化认同能力、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等构成.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应从国家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师范院校层面等三个角度合力推进.
探讨老年人学习对赋权增能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实现老年教育的赋权增能价值提供参考.以河北省老年大学501名6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社会支持和赋权增能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四个研究变量的结构关系.研究发现,老年人学习满意度的提升,对其学习效果、社会支持和赋权增能产生正向影响;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充分发挥老年人学习带来的赋权增能价值;另外,社会支持经学习效果发挥中介效应,其支持越多,获得赋权增能的水平越高.
深度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实现个体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学习过程,而间接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同伴交流寻找答案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两者表现出了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间接教学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超越符号认知的知识外壳,实现深入知识内核水平的转化;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反思,促进新条件下的正向学习迁移;关注真实学习情境的体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精神培育.这些都明显蕴含了深刻、多向的深度学习价值诉求,具
中小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凸显基础性,这一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奠基性、先导性意义.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实践重点不突出、育人价值不落实、综合功能不显现等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劳动学习任务群以劳动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动手实践为重点,以任务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体现实践性、思想性、真实性、统整性、序列性等特点,在广度、难度、深度等三个维度上有序进阶,通过课程模块、主题任务、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
网络技术发展形成了崭新的教育环境,教师要理性认识新的环境变化,才能在时代潮流中找准定位、有效应对.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理性应该包括认知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等.但从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缺乏理性,因此,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促进教师的教育理性发展:深化技术功用理解,正确定位自身角色职责;加强个体对技术的掌握,夯实教师的认知基础;全面提高个人素养,以便教师系统审视问题;落实人本理念实践,端正个体教育价值追求.
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文化基因以及实践特征.工匠精神融入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与爱国主义的价值目标相契合,工匠精神的实践行为开拓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的精神品质丰富了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三个方面.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是:强化教育主客体对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共同特征的认知,构建和完善工匠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体制机制,激发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实践行为自觉的内生动力.
知识观是人对知识本质、知识价值、知识表达乃至知识传播的认识.在课堂教学领域,知识观因教学场域的特殊性而有了更为独特的涵义:知识理解即对教学中知识的理解,知识价值即教学中知识的存在价值,知识表达即教学中的知识表达,知识传播即知识教授.从主体构成的视角,根据同一类主体的知识观倾向,可以将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知识观划分为官方知识观、学术知识观和实用知识观.这种类型学考察为教学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考可能,也为更有效地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带来了启发.
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的运用必须要有适当的创造和发挥,才能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拓展认知领域,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满足该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个性化实践要有序进行,应做到:跳出教材理解局限,奠定个性化实践的思想基础;抓住教材设计意图的关键要点,确定个性化实践的重点;精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夯实个性化使用教材的根基;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明确个性化实践的要求;准确界定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实践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