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14日,2017珠海市香洲区“区长杯”U互动五人足球赛决赛暨广电开放日活动,在香洲大镜山社区公园隆重举行。球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组织规模大、覆盖面广、竞技水平高、宣传推广全面”是本赛事突出的特点。本次比赛共24所小学队伍报名参加,包括24支男子队与11支女子队。除传统的足球强校湾仔小学、香洲十六小、拱北小学、香洲一小表现突出以外,金钟小学、香洲十小等学校异军突起,活力四射。7月,男子组冠军队金钟小学队代表珠海市参加“2017U互动我爱足球广东省五人足球争霸赛”,荣获总决赛少儿组亚军。
这个比赛是香洲区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一个侧影。香洲区每年5月举办中小学足球(U12、U14)联赛,11月举办小学U10足球联赛。平时,每周2场的跨校区、跨行政区比赛交流活动,班级足球“啦啦操”表演等,既扩大了赛事规模,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检验和提高了学生足球竞技的运动水平。香洲区现已申报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8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9所。2017年3月,香洲区入选“第一批广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
场地特色:校内运动场 社区体育公园
金钟小学于1995年建校,足球场场地不算大,是2014年开始种草的,经过几届学生的“折腾”,这片原本绿油油的草地,被学生们热情的脚踢成了荒漠一般。尽管学校的场地及设施比较简陋,学生们踢球的热情却只增不减,他们年龄虽小,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校队两次获得香洲区小学足球比赛男子组第一名。接下来,学校计划重新铺草,利用边角地建设2~3个小型场,并听取学生意见,把运动场围墙改造成龙门。香洲区大部分学校足球场地均可开展七人制或五人制足球比赛,有几所学校还可以进行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目前,全区正在筹建改良足球专用场地小学4块(七人制),中学4块(十一人制),改建工程已启动。
更让人羡慕的是,在繁华的市中心,香洲区的学生们放学后也能找到踢球的正规场所。从2012年开始,香洲区对区内未经充分绿化的“边角闲置地块”和尚未充分利用的街头山边绿地等进行摸底排查,规划建设144个可观、可赏、可停、可游、可玩的社区体育公园,2018年底将全部完工。公园均以“香洲社区体育公园”统一冠名,加挂统一标识,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结合社区公园本身的地理和人文条件,突出主题和亮点,将休闲、健身、观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如大镜山社区体育公园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环形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健身设施和配套设施。社区体育氛围浓厚,自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爱足球、学足球、踢足球、看足球的热情。
师资特色:体育教师轮训 购买服务
拱北中学的运动场建在半山腰,秋风袭来,已有些许凉意。男女足球队员各占半边球场,都组织了队员间的对抗赛。女队队长吴雪边跑边发出指令,队员们奋力拼抢,配合默契。训练结束后,她们自觉地聚在一起,讨论分析刚才的战术,最后抱在一起喊口号打气。吴雪说:“我们的队员十分团结,浪哥、圈姐对我们的训练也很严格,在这样的集体里我感到非常光荣。我爸妈本来怕踢球影响学习,但我保证每次大考都在年级前十名,他们就不说什么了。”
“浪哥”“圈姐”是学生们对教练张文浪、禤业眉的昵称。张文浪是香洲区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着十多年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丰富经验。禤业眉是广东省海印女子足球队的退役队员、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常被夸为“訓练学生的一把好手”。此外,拱北中学还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及广东体育学院实习基地,每学期都有1~3名足球专业实习生到校实习,协助上述两位教练开展足球教学及活动。
为解决香洲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内缺少专职足球教师的实际问题,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聘请高水平教师到学校任教,或引进专业训练团体进校园帮助学校开发、设计校园足球实施方案,并负责对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足球技能培训。除此之外,香洲区实施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校园足球技能提升工程”,分批次、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足球技能轮训,让50%以上的在职体育教师能胜任足球日常教学。设立足球专业岗位长效机制,每年的教师招聘季招聘一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足球专业教师。
文化特色:足球元素 学校传统
如果在早上七点来到湾仔小学,你会看到李社民老师带领的足球队已经在晨光中认真训练了。从1979年至今,李社民每天一早一晚都与足球队在一起:“现在这批学生的爸妈也是我教的。湾仔足球成人队的队员全都是我的学生。”即将退休的李社民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是年轻教师的活榜样:“湾仔小学共有7名体育教师,其中4名是足球专业教师,科组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虽然没有请外教或俱乐部教练,但我们这支‘土八路’带领的球队,每年都在区比赛中保持前四强的位置。其他学校都说,抽签抽到湾仔小学,就是‘死亡之组’。”
足球大课间是学校足球理念的最集中体现。从发球准备、学生入场、集体足球操,到分级分层练习、身体素质练习、放松练习、学生退场,整个流程严谨,编排科学。在近三十分钟的时间里,一千多名学生,人手一球,完成复杂的足球技术动作,练习各种足球运动技能,这当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些年来,学校的校园足球经历了从足球练习到足球课程,从足球课程到“一校一品”再到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每周一节校园足球课,每天一次足球大课间,让每一个学生会足球,爱足球。学校组建足球运动队,每学期举办校长杯班级足球赛,每周二下午开展班际五人赛,每周五下午开展班际八人赛及教师赛,适时开展校际足球邀请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足球技能,享受足球竞技的乐趣。
在强有力的足球课程保障下,湾仔小学校园足球取得了诸多骄人成绩:过去四年中,三次荣获区长杯联赛小学生男子组冠军,同时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珠中江”大赛区小学生男足第三名,2016年代表香洲区参加珠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获男足第一名、女足第二名,学校的足球特色大课间更是连续数年获得市区一等奖。 对于生命教育来说,值得做的都值得做好,值得做好的都值得做得开心。在足球运动中,湾仔小学把培养专注力、注重平衡、掌握节奏、理解球性、遵守规则、应对挑战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元素和品质,与运动技能一起融入学生的身体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学校的愿景是: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足球运动技能跟着学生一生走。有一天,学生走出校园,独立照顾自己的人生,当他独处时,他能拿起一个足球独乐乐,三五成群时,他们能拿起一个足球众乐乐。
教科研特色:课内观察 课外研究
“刚入学的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比较抽象的课堂语言,我就把足球难点动作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课内练习,课后与家长一起观看示范视频,了解技术的分解动作,弄清战术动作的连贯性。他们都很感兴趣。”凤凰小学康景飞老师向记者介绍道。“微课”只是工作室课题研究的一个部分。2017年6月,省级课题“珠海市香洲区推广校园足球实践研究”在凤凰小学顺利开题,香洲区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康景飞带领二十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师,开始了关于18个子课题的研究。
据金钟小学陈罗金老师介绍,一位酷爱足球的家长建了一个“珠海足球青训约赛交流群”。在微信上约好后,周末老师与家长一起带学生去俱乐部参加比赛。不过这样的活动还是偏少,针对家长参与度低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三维联动合作”。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合作体系,成立“家校足球发展委员会”,通过家委会的协调、沟通、训练及比赛经费支持、外出车辆的调度等等,促进校园足球发展。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结构参与活动筹备和组织,拓展与延伸校园足球发展的功效;通过家委会的协调,完善足球推广学校的保险机制,为所有学生的足球活动安全“保驾护航”,一旦学生出现运动意外傷害,将得到全额赔付。
据了解,有香洲特色的中小学校足球考评达标标准制定即将完成,并将全面推广使用。课题组将“标准”分成小学12个、初中6个“足球之星”等级,让学生根据个人技术能力进行考评通级(级别考取不限年级)。通过考评的学生将获颁对应级别证书和肩章。标准的设定如“校园足球之星七级”需要做到1分钟连续踩球多次、连续颠球几次、多远距离射门多少球为有效球等等,将进行一系列科学的技术量化。根据水平年级不同,制定相应考评标准。
同时,课题组成员坚持写日记促教研,这样就把课堂观察、实践与课后反思、专业成长有机融合为一体,从以往的“盲目干”到思考为什么干、干什么、如何干,工作的科学性、思想性大大提升。
作为珠海市主城区,香洲区承担着全市超过5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重任。深入推广校园足球,发挥足球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顽强拼搏、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精气神”意义重大。如今,校园足球已发展为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社会满意的一张体育名片,为珠海这座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增添了更多体育魅力和动感元素。
(本文图片由相关学校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这个比赛是香洲区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一个侧影。香洲区每年5月举办中小学足球(U12、U14)联赛,11月举办小学U10足球联赛。平时,每周2场的跨校区、跨行政区比赛交流活动,班级足球“啦啦操”表演等,既扩大了赛事规模,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检验和提高了学生足球竞技的运动水平。香洲区现已申报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8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9所。2017年3月,香洲区入选“第一批广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
场地特色:校内运动场 社区体育公园
金钟小学于1995年建校,足球场场地不算大,是2014年开始种草的,经过几届学生的“折腾”,这片原本绿油油的草地,被学生们热情的脚踢成了荒漠一般。尽管学校的场地及设施比较简陋,学生们踢球的热情却只增不减,他们年龄虽小,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校队两次获得香洲区小学足球比赛男子组第一名。接下来,学校计划重新铺草,利用边角地建设2~3个小型场,并听取学生意见,把运动场围墙改造成龙门。香洲区大部分学校足球场地均可开展七人制或五人制足球比赛,有几所学校还可以进行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目前,全区正在筹建改良足球专用场地小学4块(七人制),中学4块(十一人制),改建工程已启动。
更让人羡慕的是,在繁华的市中心,香洲区的学生们放学后也能找到踢球的正规场所。从2012年开始,香洲区对区内未经充分绿化的“边角闲置地块”和尚未充分利用的街头山边绿地等进行摸底排查,规划建设144个可观、可赏、可停、可游、可玩的社区体育公园,2018年底将全部完工。公园均以“香洲社区体育公园”统一冠名,加挂统一标识,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结合社区公园本身的地理和人文条件,突出主题和亮点,将休闲、健身、观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如大镜山社区体育公园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环形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健身设施和配套设施。社区体育氛围浓厚,自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爱足球、学足球、踢足球、看足球的热情。
师资特色:体育教师轮训 购买服务
拱北中学的运动场建在半山腰,秋风袭来,已有些许凉意。男女足球队员各占半边球场,都组织了队员间的对抗赛。女队队长吴雪边跑边发出指令,队员们奋力拼抢,配合默契。训练结束后,她们自觉地聚在一起,讨论分析刚才的战术,最后抱在一起喊口号打气。吴雪说:“我们的队员十分团结,浪哥、圈姐对我们的训练也很严格,在这样的集体里我感到非常光荣。我爸妈本来怕踢球影响学习,但我保证每次大考都在年级前十名,他们就不说什么了。”
“浪哥”“圈姐”是学生们对教练张文浪、禤业眉的昵称。张文浪是香洲区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着十多年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丰富经验。禤业眉是广东省海印女子足球队的退役队员、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常被夸为“訓练学生的一把好手”。此外,拱北中学还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及广东体育学院实习基地,每学期都有1~3名足球专业实习生到校实习,协助上述两位教练开展足球教学及活动。
为解决香洲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内缺少专职足球教师的实际问题,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聘请高水平教师到学校任教,或引进专业训练团体进校园帮助学校开发、设计校园足球实施方案,并负责对非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足球技能培训。除此之外,香洲区实施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校园足球技能提升工程”,分批次、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足球技能轮训,让50%以上的在职体育教师能胜任足球日常教学。设立足球专业岗位长效机制,每年的教师招聘季招聘一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足球专业教师。
文化特色:足球元素 学校传统
如果在早上七点来到湾仔小学,你会看到李社民老师带领的足球队已经在晨光中认真训练了。从1979年至今,李社民每天一早一晚都与足球队在一起:“现在这批学生的爸妈也是我教的。湾仔足球成人队的队员全都是我的学生。”即将退休的李社民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是年轻教师的活榜样:“湾仔小学共有7名体育教师,其中4名是足球专业教师,科组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虽然没有请外教或俱乐部教练,但我们这支‘土八路’带领的球队,每年都在区比赛中保持前四强的位置。其他学校都说,抽签抽到湾仔小学,就是‘死亡之组’。”
足球大课间是学校足球理念的最集中体现。从发球准备、学生入场、集体足球操,到分级分层练习、身体素质练习、放松练习、学生退场,整个流程严谨,编排科学。在近三十分钟的时间里,一千多名学生,人手一球,完成复杂的足球技术动作,练习各种足球运动技能,这当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些年来,学校的校园足球经历了从足球练习到足球课程,从足球课程到“一校一品”再到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每周一节校园足球课,每天一次足球大课间,让每一个学生会足球,爱足球。学校组建足球运动队,每学期举办校长杯班级足球赛,每周二下午开展班际五人赛,每周五下午开展班际八人赛及教师赛,适时开展校际足球邀请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足球技能,享受足球竞技的乐趣。
在强有力的足球课程保障下,湾仔小学校园足球取得了诸多骄人成绩:过去四年中,三次荣获区长杯联赛小学生男子组冠军,同时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珠中江”大赛区小学生男足第三名,2016年代表香洲区参加珠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获男足第一名、女足第二名,学校的足球特色大课间更是连续数年获得市区一等奖。 对于生命教育来说,值得做的都值得做好,值得做好的都值得做得开心。在足球运动中,湾仔小学把培养专注力、注重平衡、掌握节奏、理解球性、遵守规则、应对挑战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元素和品质,与运动技能一起融入学生的身体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学校的愿景是: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足球运动技能跟着学生一生走。有一天,学生走出校园,独立照顾自己的人生,当他独处时,他能拿起一个足球独乐乐,三五成群时,他们能拿起一个足球众乐乐。
教科研特色:课内观察 课外研究
“刚入学的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比较抽象的课堂语言,我就把足球难点动作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课内练习,课后与家长一起观看示范视频,了解技术的分解动作,弄清战术动作的连贯性。他们都很感兴趣。”凤凰小学康景飞老师向记者介绍道。“微课”只是工作室课题研究的一个部分。2017年6月,省级课题“珠海市香洲区推广校园足球实践研究”在凤凰小学顺利开题,香洲区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康景飞带领二十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师,开始了关于18个子课题的研究。
据金钟小学陈罗金老师介绍,一位酷爱足球的家长建了一个“珠海足球青训约赛交流群”。在微信上约好后,周末老师与家长一起带学生去俱乐部参加比赛。不过这样的活动还是偏少,针对家长参与度低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三维联动合作”。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合作体系,成立“家校足球发展委员会”,通过家委会的协调、沟通、训练及比赛经费支持、外出车辆的调度等等,促进校园足球发展。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结构参与活动筹备和组织,拓展与延伸校园足球发展的功效;通过家委会的协调,完善足球推广学校的保险机制,为所有学生的足球活动安全“保驾护航”,一旦学生出现运动意外傷害,将得到全额赔付。
据了解,有香洲特色的中小学校足球考评达标标准制定即将完成,并将全面推广使用。课题组将“标准”分成小学12个、初中6个“足球之星”等级,让学生根据个人技术能力进行考评通级(级别考取不限年级)。通过考评的学生将获颁对应级别证书和肩章。标准的设定如“校园足球之星七级”需要做到1分钟连续踩球多次、连续颠球几次、多远距离射门多少球为有效球等等,将进行一系列科学的技术量化。根据水平年级不同,制定相应考评标准。
同时,课题组成员坚持写日记促教研,这样就把课堂观察、实践与课后反思、专业成长有机融合为一体,从以往的“盲目干”到思考为什么干、干什么、如何干,工作的科学性、思想性大大提升。
作为珠海市主城区,香洲区承担着全市超过5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重任。深入推广校园足球,发挥足球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顽强拼搏、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精气神”意义重大。如今,校园足球已发展为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社会满意的一张体育名片,为珠海这座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增添了更多体育魅力和动感元素。
(本文图片由相关学校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