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其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是人民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强大的文化基因。初一的学生开始进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一历史教学中提升人文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笔者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从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滋养人文情感,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领悟什么是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学情境;中华传统文化
  初一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学的意义是让我们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达成这教学目标,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它是历史课灵魂的升华,更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价值观和人格的重要体现。如何从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创设不同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
  1.用生动的旁白,多彩丰富的语言创设课堂氛围情景
  “旁白是电影中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在电影中通过旁白,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启发观众思考。”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如何利用“旁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切入呢?
  以讲授初一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剪辑古筝曲《芒种》的1分钟作内容为旁白的伴奏音乐;引用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作为“旁白”:“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这些思想家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学术思想异常活跃,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千姿纷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设计意图:教师跟着伴奏音乐深情朗读名人经典的文字,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自然切入。选取的旁白最好是课文或子目的核心内容、主要人物。教师进行旁白,除了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如何去读好一篇文章,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初一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课堂导入的旁白是这样设计的:古筝曲《丝绸筝语》作为旁白的伴奏音乐。笔者叫了一个成绩中下的学生进行旁白:“这是条连贯欧亚的长路,它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多种文化在此交汇,无数话剧在此上演;这条路走过多少胡商贩客,驿马戍卒;这条路又走过多少弘法僧侣,求道信徒。它是这个世上最伟大、最神秘的路。它——就是丝绸之路。”有声有色的情境创设,激活了学生诵读的期待,引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评价能力,形象塑造都开始萌生,学生特别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学习上和纪律上认真表现就是为了留下好印象。这位学生旁白后,笔者立刻进行了表扬并进行了点评。肯定他在旁白的时候能跟着音乐的节拍,声音清脆,能模仿教师开头字用拖音。这位学生在这节课后面的时间里表现得非常积极,两次举手回答问题。多彩丰富的课堂氛围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感染和熏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旁白也可以放在课堂的后段时间,例如,在讲授初一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中的“北击凶奴”这一内容时,引用了《门有车马客行·翩翩南回雁 》,配乐《水墨兰亭》。放在课堂后段时间的旁白,能够缓解一节课后学生的倦怠感。历史课堂上的旁白慢慢地变成了教师课堂上的一种仪式,大多数的旁白也可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很喜欢这种仪式感,仪式感是人的精神情感和身心得到双重体验的愉悦瞬间。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涵养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
  2.联系时事,创设时事情景
  把现实生活的时事和历史史实精心整合,让学生关注现实时事,提高学习效率,在新的教学内容里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事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手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时事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现实的时事给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讲授初一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的“隋朝的统一”知识点时,其中隋文帝统治措施中提到:“在政治方面加強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笔者结合现在的中国政治制度进行解析。在对这一知识点讲解中,笔者加入国家层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所做出的应对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这个概念。面对严峻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多次重要讲话,进一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中央号召,调动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援武汉等重灾区。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再如,在中央的号召下,各地的医护人员赶往了武汉等地。这些都让学生明白,面对严峻的疫情,中央集权的优点充分得到显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遇到灾难,中央政府可以调动全国人力和物力救灾、减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引导学生在这场灾疫面前要勇于担当,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为防疫添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师因势利导:中央集权制从一开始就是历史的选择,中央集权是成就中华文明最好的载体。
  疫情,其实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从不曾见过如此波澜壮阔、触目惊心的世界。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翻开疫情这本深刻而又丰富的教科书,利用此次契机,了解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家国情怀。
  二、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延展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涵养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首先接触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就。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因素,做好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一定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教学七年级的历史课程时,笔者以课本内容为依托,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恰当地延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对儒家民本思想进行归纳,如下表: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民惟邦本”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治国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种治国理念延展至今,也就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如,墨家思想提倡的节俭,节俭是积少成多、张弛有度的生活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上,节俭的表现就是惜物,物尽其用。教师可用这节俭的生活态度跟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感悟和践行节俭的美德,培养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家国情怀的涵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希望在多姿多彩的历史课堂中,让初一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身的史学素养,涵养家国情怀。
  [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如何利用历史素材培养七年级学生家国情怀”(立项编号:历史2020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明洋,王景强.转化与发展 走进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
  [2]孙会.电视广告[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3]杨立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兼论文化自信[J].宁夏党校学报,2018.
其他文献
教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而学科教研组又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教研工作尤其是加强教研组建设,对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团结、和谐、协作、互助的气氛,构建一个协作型的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现实要求。对于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系统工程。课外阅读质量需要通过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成果来检验。如何激励学生的阅读激情,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语文教师的悉心指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探讨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意义,并在分析目前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
近年来,小学英语难度不断加大,有些是时态学习内容多了,其实更多的是阅读的量和难度的增加,而初中开始阅读量就更大了,不管是每天学习的课本教材内容还是每份练习卷的阅读理解及完形填空占的比重都是相当大的,可以说越往高年级,越注重读写的考查。新课标指出,“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所以,我在小学高年段的英语教学中会从以下几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语言环境  在课文教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本质就是培养数学思维,即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能力。研究表明,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习数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摘要】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较好的数学知识,尤其学会画图分析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也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主动去钻研学习重难点。数学课堂上的通过画图辅助教学,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意愿。本文侧重对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更是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浓厚的文化底蕴。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有了新的驱动力。在传承历史文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于自身价值伴随时代的发展,使农村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形式展现出特色文化生态的多元化。广州市番禺区新桥村的醒狮是新桥建村时的祖先流传下来的,有几百年历史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含数学感知、数据分析理念,还包括运算、推理、模型、创新以及实践等能力,其中,计算能力是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为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数学计算课堂氛围;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积极性。  【关键词】核
自人类出现以来,积极健康心理学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现人类的优势和积极品质,始终关注人类的自然生存和社会发展。农村初中生正处于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处于培养和形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发展理论来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尤其是薄弱的农村初中生更需要给予重视和指导。因此,积极健康心理在农村初中生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一、营造积极的课
【摘要】本文主要从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课堂气氛、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养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的好习惯和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五方面去探讨高一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景;学习动机;教学设备;当堂消化;规范化  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高一的学生很难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状态。因此,许多老师感觉到高一物理难教。结合本人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体会, 就高
[摘 要]随着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高职院校的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税后收入也是节节攀升。随着收入的增加,高职院校教师每年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越来越高,甚至存在收入提高的幅度不及税收增加的幅度,导致会出现税后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形。为了尽可能地规避类似情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合理分配月工资及全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