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起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是很多老师感到最难进行的课程。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掌握到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如何聪明,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支撑,那么,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烦燥,甚至还会出现逃学逃课现象。反之,如果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知道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就会越来越进步快。
  首先,学会将兴趣培养与教学相结合。小学生大部分年纪都比较小,他们喜欢玩耍,听故事,猜迷语。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将生活中儿童喜欢的东西与教材紧密相结合,就能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有利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成績起到良好的作用。
  其次,善于满足学生好奇心。小学生由于学到的东西都是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见的东西引申开来的,所以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急于想了解自己不认知的东西,想要明白很多自己尚不明白的东西。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善于加以引导,变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兴趣,那么,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大增,教师就可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平时的课堂作业和在作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增加新的知识点,得出学习数学的规律与兴趣。
  第三,将复杂性转化为直观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的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他们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们都喜欢体育运动,都知道拔河比赛之类的竞赛活动,所以学习起来就有兴趣。
  第四,善于向学生提问。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教学,课堂提问都是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方法。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要学会向学生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十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识中还是在导入新知识的过程里,都要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比较强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者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老师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算出结果?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第五,给学生实践的空间。一节课,如果进行满堂灌,教师自己上得累,学生也会听得累。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在讲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边有几条,有几个角。同时,可以适当加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幽默风趣的评价。教师多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三角形内容的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老师应该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就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老师要用一些深情的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六,加强练习巩固。小学生由于注意力不稳定、有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就喜欢多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一堂课的练习上,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切忌用单调的形式和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经验的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让学生听课有兴趣,提得起学习精神,还能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削除学生学习的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其他文献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生物学课本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考试的题目也很多,其中,大肠杆菌占重要地位,在很多知识点及试题中均有出现,在高三总复习中以大肠杆菌为载体,可以将有关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学习复习。现将有关大肠杆菌的知识点及典型习题进行总结。  知识点一、大肠杆菌在分类上属于细菌,原核微生物。  例题一:下列生物中,均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一组生物是( )  A、小麦、大肠杆菌 B、酵母菌、蝗虫 
情景创设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使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一.课堂中情境创设应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
【摘要】:中学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自然学科衔接度高的学科。随着新课改教学方案的出台,在教学活动中切实转变教学思路,转化教与学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思维学习中学地理知识已经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传统的教学体制即使新课改方案出台后在短时间内仍然很难得到彻底扭转,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有的教师却把合作误解为讨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堂课之中看似气氛活跃,实则哗躁有余,浮泛浅表,见问题就讨论的哗躁语文课,是只有吵闹的泡沫语文,而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承担着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对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学习的工具,而是综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这门学科,才能有更好的能力去面对其它学科。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写,
内容摘要: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好生物学,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新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与课堂教育相关的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综合素质,而其中情感教育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改;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渗透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索了几条方法进行阐述,努力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喜爱的充满魅力的学科。  关键词:教学艺术培养学习兴趣方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
【摘要】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的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应有利于充分释放学生的自我潜能,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策略 提高 教师水平 优化 课堂教学    
一、 媒介伦理本质的哲学分析与历史分析  要探讨媒介伦理的本质,首先要从伦理入手。伦理是道德现象的概括,所谓“伦”就是指关系,而“理”则是道理和规则,所以“伦理”就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规则。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媒介伦理定义为:处理媒介与社会、受众的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媒介伦理首先是一个关系的问题,包括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与受众的关系。关系是一个矛盾的范畴,矛盾的双方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