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的解读
1.尊重的含义
尊重指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①
“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题地位。“尊重”教育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相促进、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并培养幼儿“尊重”的意识和能力。②
2.尊重需要的含义
尊重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被别人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希望获得实力、成就、独立和自己,渴望、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高度评价。(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受挫则会产生自卑感等)③
尊重需要,就是希望被他人认为有价值,有能力,可信赖,幼儿都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要的人(如教師)的赏识和高度评价,希望自己在同伴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从而得到同伴的尊重并在同伴中发挥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就是尊重需要的表现。④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已有研究
国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论:
①皮亚杰:他认为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并非竞争之上。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②罗杰斯:他认为最为基本的原则是教师或促进者自己首先要充满安全感,并且充分相信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③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及早开始,儿童幼小的时候,心灵容易接受情感的教育。道德教育应当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信念为目标,道德信念的形成应从习惯入手,因为当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已经形成习惯时,道德信念就稳定形成了。
④蒙台梭利:她认为儿童应是自由的。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⑤
2.国内已有研究
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 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礼”不仅是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也是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人际交往行为的准则。《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始终贯穿着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养身等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有学者认为: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⑦
二、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
研究者查阅了中外关于幼儿尊重品质论述的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确立了本研究的思路。
2. 观察法
选择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双语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与家长进行观察。
三、成因分析和对策
(一)成因分析
为什么许多孩子还是会存在尊重品质上的问题呢?
一是成人的言行不一,缺少恒心。二是家长的宠溺。三是不得当的教育方式。四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培养对策
1.教师和家长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尊重意识
①多方面帮助孩子培养尊重意识
包括专注倾听;通过游戏的方法训练专注;无声的指令;自我暗示、同伴提醒。
②学会感恩
③对待别人要真诚
④守时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尊重意识
(1)树立榜样
中班的幼儿越来越懂事,他们会观察,会模仿,但同时又缺少对是非判断的标准。好奇的他们,面对新鲜事物,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们都会模仿习得。
(2)移情体验
某一天的体育课上,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C突然大叫:“我不喜欢这个游戏,我不要玩。”我走过去,轻声问他:“你不喜欢吗?我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好吗?”他大声地说:“不要,我就不要玩。”我请他坐下来,对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何沟通很重要哦。尊重是相互的,刚刚在老师的课上,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合适吗?”他反思后向老师做了解释与道歉。
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不被尊重的感受,孩子就会知道不尊重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不礼貌、不开心。因此,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也尊重自己,这样自己也会很开心。
(3)主动尝试尊重他人的乐趣
在活动分组前,孩子们都会选择自己的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小朋友J刚开始对其他同伴有点不耐烦,但是后来老师协助他帮助同伴共同制作了一个作品,分享时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他,他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后来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有了乐趣,就能更好的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4)不断地自我反省对幼儿的影响并及时沟通
孩子是敏感的,也是纯真的。偶尔一件事情,处理不好,也会带给孩子不好的感觉。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言行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时,要及时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将原因解释清楚。
反省,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是很重要的。每当做了一件事情或者说了一句话,要及时反省,才能了解到,是否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及时与孩子沟通,孩子在心理上会得到老师的尊重和重视;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能够达成共识,更好的帮助孩子避免一些不好的影响。 四、教师和家长如何满足中班幼儿的尊重需要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人格和权力
(2)尊重儿童的能力和个性
2.提高教师和父母的素质
(1)平等对待幼儿,做幼儿最信赖的朋友
(2)改变对幼儿的态度,尊重幼儿的隐私
(3)减少指责,多鼓励多表扬。
(4)正确的教育方式,杜绝溺爱孩子,相信孩子。
五、结论
我喜欢孩子,喜欢看到他们天真的笑容。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大家的爱护和引导,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快乐健康地生活!
我对中班幼儿尊重培养对策的建议,还有待以后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验证。同时,这个话题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变化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进行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以研究和探索。
最后我用《爱和自由》这本书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43004.htm
[2]《文教资料》.2011年6月号中旬刊
[3] http://baike.baidu.com/view/625080.htm
[4]《教育导刊》.2010年1月号下半月
[5]http://www.eact.com.cn/studroom/show-id-3876
[6] http://bbs.baby169.net/thread-30859-1-1.html
[7] http://www.cnsece.com/Page/2008-11/95229620081113223845.html
[8]《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材料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5月
[9]杨李琴.心中有他人,尊重在点滴——多种途径培养幼儿尊重意识的策略和方法[J].文教资料. 2011年6月号中旬刊
[10]春梅.幼儿的尊重需要[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11月3卷第6期
[11]孙瑞雪.爱和自由[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7月第4版
[12]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13]蒋友芬.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途径和方法[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7卷第2期
[14]焦博宇.幼儿品德教育不容忽视[J].《教师教育》.2011.20
[15]罗虹苑.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2(2)
[16]刘小燕,范文坚.抓住契机,引导孩子关爱他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9)
[17]柯玲,刘旭.尊重他人:从师生互相问好开始[J].《北京教育》.2002年第8期
[18]马丽. 有心插柳柳更成荫——谈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J].《读与写杂质》.2011年8月第8卷第8期
[19]韩美玲.培养青少年“尊重他人”品行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1期
[20]许小萌.运用陶行知理念,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教苑点滴》2007年第3期
[21] http://www.ksjjy.com/bencandy.php?fid=160&id=929
[22]http://www.dearedu.com/news/2005-8-30/n5552.html
[23]《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
[24]美国品格学院.迈向真成功——全家一起培养品格[M],上海福利会出版社.版权所有?2009
[25]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一)概念的解读
1.尊重的含义
尊重指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①
“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题地位。“尊重”教育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相促进、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并培养幼儿“尊重”的意识和能力。②
2.尊重需要的含义
尊重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被别人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希望获得实力、成就、独立和自己,渴望、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高度评价。(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受挫则会产生自卑感等)③
尊重需要,就是希望被他人认为有价值,有能力,可信赖,幼儿都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要的人(如教師)的赏识和高度评价,希望自己在同伴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从而得到同伴的尊重并在同伴中发挥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就是尊重需要的表现。④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已有研究
国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论:
①皮亚杰:他认为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并非竞争之上。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②罗杰斯:他认为最为基本的原则是教师或促进者自己首先要充满安全感,并且充分相信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③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及早开始,儿童幼小的时候,心灵容易接受情感的教育。道德教育应当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信念为目标,道德信念的形成应从习惯入手,因为当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已经形成习惯时,道德信念就稳定形成了。
④蒙台梭利:她认为儿童应是自由的。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⑤
2.国内已有研究
我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 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礼”不仅是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也是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人际交往行为的准则。《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教材,始终贯穿着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养身等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有学者认为: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⑦
二、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
研究者查阅了中外关于幼儿尊重品质论述的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确立了本研究的思路。
2. 观察法
选择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双语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与家长进行观察。
三、成因分析和对策
(一)成因分析
为什么许多孩子还是会存在尊重品质上的问题呢?
一是成人的言行不一,缺少恒心。二是家长的宠溺。三是不得当的教育方式。四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培养对策
1.教师和家长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尊重意识
①多方面帮助孩子培养尊重意识
包括专注倾听;通过游戏的方法训练专注;无声的指令;自我暗示、同伴提醒。
②学会感恩
③对待别人要真诚
④守时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尊重意识
(1)树立榜样
中班的幼儿越来越懂事,他们会观察,会模仿,但同时又缺少对是非判断的标准。好奇的他们,面对新鲜事物,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们都会模仿习得。
(2)移情体验
某一天的体育课上,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C突然大叫:“我不喜欢这个游戏,我不要玩。”我走过去,轻声问他:“你不喜欢吗?我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好吗?”他大声地说:“不要,我就不要玩。”我请他坐下来,对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何沟通很重要哦。尊重是相互的,刚刚在老师的课上,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合适吗?”他反思后向老师做了解释与道歉。
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不被尊重的感受,孩子就会知道不尊重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不礼貌、不开心。因此,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也尊重自己,这样自己也会很开心。
(3)主动尝试尊重他人的乐趣
在活动分组前,孩子们都会选择自己的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小朋友J刚开始对其他同伴有点不耐烦,但是后来老师协助他帮助同伴共同制作了一个作品,分享时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他,他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后来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有了乐趣,就能更好的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4)不断地自我反省对幼儿的影响并及时沟通
孩子是敏感的,也是纯真的。偶尔一件事情,处理不好,也会带给孩子不好的感觉。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言行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时,要及时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将原因解释清楚。
反省,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是很重要的。每当做了一件事情或者说了一句话,要及时反省,才能了解到,是否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及时与孩子沟通,孩子在心理上会得到老师的尊重和重视;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能够达成共识,更好的帮助孩子避免一些不好的影响。 四、教师和家长如何满足中班幼儿的尊重需要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人格和权力
(2)尊重儿童的能力和个性
2.提高教师和父母的素质
(1)平等对待幼儿,做幼儿最信赖的朋友
(2)改变对幼儿的态度,尊重幼儿的隐私
(3)减少指责,多鼓励多表扬。
(4)正确的教育方式,杜绝溺爱孩子,相信孩子。
五、结论
我喜欢孩子,喜欢看到他们天真的笑容。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大家的爱护和引导,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快乐健康地生活!
我对中班幼儿尊重培养对策的建议,还有待以后在实践中进行实验验证。同时,这个话题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变化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进行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以研究和探索。
最后我用《爱和自由》这本书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43004.htm
[2]《文教资料》.2011年6月号中旬刊
[3] http://baike.baidu.com/view/625080.htm
[4]《教育导刊》.2010年1月号下半月
[5]http://www.eact.com.cn/studroom/show-id-3876
[6] http://bbs.baby169.net/thread-30859-1-1.html
[7] http://www.cnsece.com/Page/2008-11/95229620081113223845.html
[8]《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材料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5月
[9]杨李琴.心中有他人,尊重在点滴——多种途径培养幼儿尊重意识的策略和方法[J].文教资料. 2011年6月号中旬刊
[10]春梅.幼儿的尊重需要[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11月3卷第6期
[11]孙瑞雪.爱和自由[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7月第4版
[12]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13]蒋友芬.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途径和方法[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7卷第2期
[14]焦博宇.幼儿品德教育不容忽视[J].《教师教育》.2011.20
[15]罗虹苑.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2(2)
[16]刘小燕,范文坚.抓住契机,引导孩子关爱他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9)
[17]柯玲,刘旭.尊重他人:从师生互相问好开始[J].《北京教育》.2002年第8期
[18]马丽. 有心插柳柳更成荫——谈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J].《读与写杂质》.2011年8月第8卷第8期
[19]韩美玲.培养青少年“尊重他人”品行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1期
[20]许小萌.运用陶行知理念,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教苑点滴》2007年第3期
[21] http://www.ksjjy.com/bencandy.php?fid=160&id=929
[22]http://www.dearedu.com/news/2005-8-30/n5552.html
[23]《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
[24]美国品格学院.迈向真成功——全家一起培养品格[M],上海福利会出版社.版权所有?2009
[25]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