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一门十分缜密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预习和自主探究。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学生的一次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学生预习的数学教学,教师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更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内涵。
一、立足预习,巧抓“任意”,探究“圆”的魅力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小学生对圆并不陌生,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对圆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区别圆与其他图形,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明白“圆是由曲线围成,圆没有角、圆没有直的线段”等特征。然后通过圆规作为媒介,使学生明白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即为半径。进而引出激起学生探究半径特征的一个撬点,由“任意一点”引发学生猜想,进而用“量一量、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加以多元证明,加深学生对“圆”的深刻认识,探究“圆”的魅力。请看课堂实录:
师:刚刚我们在画圆时,老师记得有一位同学说了“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是半径”,老师想知道“任意一点”的“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随便哪一点。
生2:我认为应该是圆上有很多点。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教师出示: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_条半径,它们的长度_。)
(学生自由讨论)
生3: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它们的长度相等。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齐声回答)
师:你们能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吗?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可以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用圆片折一折、比一比……
生4:因为圆上面有无数个点,所以它的半径就有无数条。
师:有道理!
生5:我刚才用直尺量了四条半径,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认为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生6:我刚刚剪了个圆,通过几次对折发现半径都是重复的,所以它们的长度一定相等。
生7:我刚刚用圆规画圆时发现,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而两脚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因此我认为圆的半径都相等。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你们的表现很棒!你们能告诉老师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吗?
生8: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哟!圆之所以这么“圆”,秘密就在此呀!
二、复习旧知,图片引入,巧解问题障碍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 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复习旧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会数学的神奇与玄妙。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较多的数学知识,脑海中肯定有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在教学新知时,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旧知,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旧知来解答新知。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复习旧知出发,综合设计教案,通过复习长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让学生明白研究方法的一致性,进而通过图片引入,探究圆柱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长方体时,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回答得真好,认识图形,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探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教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师:请大家告诉老师,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1:圆柱由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构成。
生2:圆柱的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应该有无数条高。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圆柱确实是由两个圆和一个曲面构成,两个圆的面积相等,有无数条高。
……
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复习新知,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新知学习巧妙结合,进而丰富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立足预习,巧抓“任意”,探究“圆”的魅力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小学生对圆并不陌生,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对圆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区别圆与其他图形,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明白“圆是由曲线围成,圆没有角、圆没有直的线段”等特征。然后通过圆规作为媒介,使学生明白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即为半径。进而引出激起学生探究半径特征的一个撬点,由“任意一点”引发学生猜想,进而用“量一量、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加以多元证明,加深学生对“圆”的深刻认识,探究“圆”的魅力。请看课堂实录:
师:刚刚我们在画圆时,老师记得有一位同学说了“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是半径”,老师想知道“任意一点”的“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随便哪一点。
生2:我认为应该是圆上有很多点。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测!(教师出示: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_条半径,它们的长度_。)
(学生自由讨论)
生3: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它们的长度相等。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齐声回答)
师:你们能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吗?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可以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用圆片折一折、比一比……
生4:因为圆上面有无数个点,所以它的半径就有无数条。
师:有道理!
生5:我刚才用直尺量了四条半径,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认为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
生6:我刚刚剪了个圆,通过几次对折发现半径都是重复的,所以它们的长度一定相等。
生7:我刚刚用圆规画圆时发现,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而两脚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因此我认为圆的半径都相等。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你们的表现很棒!你们能告诉老师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圆吗?
生8: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哟!圆之所以这么“圆”,秘密就在此呀!
二、复习旧知,图片引入,巧解问题障碍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 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复习旧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会数学的神奇与玄妙。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较多的数学知识,脑海中肯定有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在教学新知时,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旧知,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旧知来解答新知。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复习旧知出发,综合设计教案,通过复习长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让学生明白研究方法的一致性,进而通过图片引入,探究圆柱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长方体时,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回答得真好,认识图形,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探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教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师:请大家告诉老师,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1:圆柱由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构成。
生2:圆柱的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应该有无数条高。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圆柱确实是由两个圆和一个曲面构成,两个圆的面积相等,有无数条高。
……
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复习新知,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新知学习巧妙结合,进而丰富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