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7月,南京市教育局启动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星光计划”实施的五年中,按照“五个一百”的任务要求,通过整合资源,我们努力以项目推进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以教学科研引领项目的课程化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因兴趣而参与,因参与而提升,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五年来,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在“全面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道路上快速前行。“星光计划”在行政推动下发展,在教研支撑下深化,在学校实施过程中创新。
一、系统规划,优化科技创新教育项目
每一个学生都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研究项目是“星光计划”“五个一百”任务之一。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科普实践、明天科学家、创业能手三个维度系统规划研究项目,为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1.开发科普实践项目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科技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紫金山天文台、古生物博物馆、科技馆、桥梁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科技场馆资源丰富,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站在科技教育的前沿,这些资源为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我们立足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设计了“寒暑假科技周”“快乐星期六”“走进科技场馆和高校实验室”“校园科技节”等“星光计划”科普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野外考察,开放“星光计划”基地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使广大的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参与、体验、做中学,还可以零距离接触科学家、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一些科学家应邀成为南京中小学科技讲堂的主讲教师,他们走进中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培育重点实施项目
为了适合不同学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整体布局不同学年段的重点项目:①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小论文),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参与的项目,通过校、区、市三级活动开展,每年参加市级竞赛的学生作品可达700件左右;②在初中教育阶段,首先在物理学科创设了学科实验能手项目。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实验能手竞赛活动;③在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既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南京市在全面落实高中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大项目”研究,两年组织一次全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除了持续实施机器人、航模、业余无线电等南京市传统优势项目,我们还从台湾引进了POWERTECH创意仿生机器人项目,这个项目有助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规划力、想象力、分析力等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小学和初中年段的重点项目。
3.丰富学校特色项目
“星光计划”通过研究项目的设立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前,南京市一百多所“星光计划”基地学校,设立了近200项特色研究项目,不同的学校依据学生特点、资源条件及教师特长,开发学校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普通高中学校的项目,强调其研究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如南师附中的系统动力学项目、第一中学的天文项目、金陵中学的发明创造和机器人项目、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数学兴趣活动、中华中学的生物兴趣活动、第十三中学机器人项目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环境保护、航模、海模、车模等项目强调科普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长江路小学的化学兴趣活动、江宁科学园小学的机器人、梅园中学的航模、溧水白马中学的环境保护等项目,更加强调从科普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职业高中的动漫、单片机开发、烹饪、环境设计等项目则强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
二、深化教研,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实施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的实施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星光计划”拓宽了学校科技创新的视野,提升了学校科技教育品质。教研引领是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实施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学研究推进了“星光计划”项目资源深度开发、促进了教师科技教育能力的提升及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1.以课程视角推进项目深度开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星光计划”项目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星光计划”研究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系统、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有些“星光计划”项目受众面不够广,集中在竞赛活动或特长生群体。因此,我们在近两年积极推进课程视角的项目开发,系统思考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发展性评价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案例呈现等,将“星光计划”研究项目进行课程转化,建构“星光计划”基地学校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如凤游寺小学的“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项目研究,通过课程化设计,与学校课程整合,形成了“会飞的花朵、认识蝴蝶、教室里的蝴蝶、春日寻蝶、蝴蝶节”五个单元的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课程。通过对项目的课程化思考,使得项目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明晰,受众更别广泛。
2.以教学研究提高教师项目实施能力
在“星光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积极搭建平台,开展了项目研究中心组建设,培训种子教师,组织教师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努力通过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项目实施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星光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星光计划”培养“一百个指导教师团队”的要求,“星光计划”积极开展了教师培训。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小学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学科的教研员们积极参与“星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活动,将“星光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初中物理学科汇聚全市各区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力量,研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遴选并开发学科实验能手的实验项目,使得“星光计划”项目研究与国家课程融合生长。围绕着“星光计划”的项目,我们设立了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中小学科技讲堂,如南京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动手学科学”活动,专家不仅为学生科技活动进行指导,而且对“星光计划”基地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另外,我们还通过划分“星光计划”项目组群,促进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科学教育素养;在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提高“星光计划”项目实施质量。 3.以课题研究推进项目成果转化
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基地学校纷纷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不少学校将研究项目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设立课题进行研究。如长江路小学将“星光计划”项目与“做中学”项目结合起来,开展课堂教学系列研究。南师附中“系统动力学”研究项目,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其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2010年,南京市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承担了子项目“中小学创新人才的区域培养机制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南京市8所不同特色的“星光计划”基地学校参加了研究,成为实验学校。经过研究,我们从实践中提炼出南京市具有区域特色的“行政推动、教研引领、自主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课题实验学校也提炼出了本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基本模式。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并梳理了南京市科技创新教育的“星光计划”的实施与效果,推进了学校项目研究的成果转化。
三、激发自主,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特色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星光计划”作为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战略,亟需转化为中小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自觉行为。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目标、文化积淀和课程特色,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激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学校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1.以丰富多彩的项目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高级创造力与普通创造力,是不同人才创新能力的新界定。高级创造力就是那种为少数人才所拥有,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看法的创造力;普通创造力或者民间创造力则是指多数人所具有的创造力。创新教育应为全体学习者都提供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群体发展科学素养的需要:一是少数将成为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尖子生;一是大部分学生未来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富有思想的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三个维度的“研究项目”设置,如同三驾马车,引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前行。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研究项目;不同的研究项目学校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大空间的学习资源选择;普职科技教育资源打通,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年来,南京市“点面结合”,推动项目研究的多元化,市级层面抓重点项目,学校抓面向全体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努力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系统,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
2.以特色项目建设带动学校创新教育发展
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历史、条件、师资、生源等情况的不同,科技创新教育的项目与特色也各有差异。如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作为一所民工子女占多数的普通初级中学,积极开展生活中的创新教育,从创意教学、创意课堂、创意生活这三个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而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创新教育在普通学校大有所为。江宁高级中学将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深度研究,逐步形成了有江宁高中特色的以“问题·参与·体验”为内核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与范式,这实际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操作要求具体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理论和实践的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文化形成是江宁高中的最大特色和不懈的追求。
总之,在五年的时间里,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按照预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努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积极开发和建设了精品课程;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形成了有一定研究水平的科技教育教研共同体;面向全体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鼓励个性发展。各基地学校以项目为抓手,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行政推动、资源整合、项目推进、自主发展”的区域性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的实施探索了区域性人才培养路径,为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陆静,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1)
责任编辑:颜莹
一、系统规划,优化科技创新教育项目
每一个学生都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研究项目是“星光计划”“五个一百”任务之一。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科普实践、明天科学家、创业能手三个维度系统规划研究项目,为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1.开发科普实践项目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科技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紫金山天文台、古生物博物馆、科技馆、桥梁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科技场馆资源丰富,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站在科技教育的前沿,这些资源为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我们立足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设计了“寒暑假科技周”“快乐星期六”“走进科技场馆和高校实验室”“校园科技节”等“星光计划”科普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野外考察,开放“星光计划”基地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使广大的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参与、体验、做中学,还可以零距离接触科学家、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一些科学家应邀成为南京中小学科技讲堂的主讲教师,他们走进中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培育重点实施项目
为了适合不同学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整体布局不同学年段的重点项目:①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小论文),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参与的项目,通过校、区、市三级活动开展,每年参加市级竞赛的学生作品可达700件左右;②在初中教育阶段,首先在物理学科创设了学科实验能手项目。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实验能手竞赛活动;③在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既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南京市在全面落实高中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大项目”研究,两年组织一次全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除了持续实施机器人、航模、业余无线电等南京市传统优势项目,我们还从台湾引进了POWERTECH创意仿生机器人项目,这个项目有助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规划力、想象力、分析力等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小学和初中年段的重点项目。
3.丰富学校特色项目
“星光计划”通过研究项目的设立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前,南京市一百多所“星光计划”基地学校,设立了近200项特色研究项目,不同的学校依据学生特点、资源条件及教师特长,开发学校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普通高中学校的项目,强调其研究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如南师附中的系统动力学项目、第一中学的天文项目、金陵中学的发明创造和机器人项目、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数学兴趣活动、中华中学的生物兴趣活动、第十三中学机器人项目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环境保护、航模、海模、车模等项目强调科普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长江路小学的化学兴趣活动、江宁科学园小学的机器人、梅园中学的航模、溧水白马中学的环境保护等项目,更加强调从科普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职业高中的动漫、单片机开发、烹饪、环境设计等项目则强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
二、深化教研,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实施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的实施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星光计划”拓宽了学校科技创新的视野,提升了学校科技教育品质。教研引领是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实施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学研究推进了“星光计划”项目资源深度开发、促进了教师科技教育能力的提升及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1.以课程视角推进项目深度开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星光计划”项目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星光计划”研究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系统、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有些“星光计划”项目受众面不够广,集中在竞赛活动或特长生群体。因此,我们在近两年积极推进课程视角的项目开发,系统思考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发展性评价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案例呈现等,将“星光计划”研究项目进行课程转化,建构“星光计划”基地学校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如凤游寺小学的“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项目研究,通过课程化设计,与学校课程整合,形成了“会飞的花朵、认识蝴蝶、教室里的蝴蝶、春日寻蝶、蝴蝶节”五个单元的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课程。通过对项目的课程化思考,使得项目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明晰,受众更别广泛。
2.以教学研究提高教师项目实施能力
在“星光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积极搭建平台,开展了项目研究中心组建设,培训种子教师,组织教师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努力通过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项目实施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星光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星光计划”培养“一百个指导教师团队”的要求,“星光计划”积极开展了教师培训。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小学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学科的教研员们积极参与“星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活动,将“星光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初中物理学科汇聚全市各区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力量,研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遴选并开发学科实验能手的实验项目,使得“星光计划”项目研究与国家课程融合生长。围绕着“星光计划”的项目,我们设立了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中小学科技讲堂,如南京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动手学科学”活动,专家不仅为学生科技活动进行指导,而且对“星光计划”基地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另外,我们还通过划分“星光计划”项目组群,促进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科学教育素养;在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提高“星光计划”项目实施质量。 3.以课题研究推进项目成果转化
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基地学校纷纷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不少学校将研究项目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设立课题进行研究。如长江路小学将“星光计划”项目与“做中学”项目结合起来,开展课堂教学系列研究。南师附中“系统动力学”研究项目,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其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2010年,南京市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承担了子项目“中小学创新人才的区域培养机制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南京市8所不同特色的“星光计划”基地学校参加了研究,成为实验学校。经过研究,我们从实践中提炼出南京市具有区域特色的“行政推动、教研引领、自主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课题实验学校也提炼出了本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基本模式。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并梳理了南京市科技创新教育的“星光计划”的实施与效果,推进了学校项目研究的成果转化。
三、激发自主,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特色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星光计划”作为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战略,亟需转化为中小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自觉行为。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目标、文化积淀和课程特色,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激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学校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1.以丰富多彩的项目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高级创造力与普通创造力,是不同人才创新能力的新界定。高级创造力就是那种为少数人才所拥有,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看法的创造力;普通创造力或者民间创造力则是指多数人所具有的创造力。创新教育应为全体学习者都提供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群体发展科学素养的需要:一是少数将成为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尖子生;一是大部分学生未来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富有思想的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三个维度的“研究项目”设置,如同三驾马车,引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前行。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研究项目;不同的研究项目学校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大空间的学习资源选择;普职科技教育资源打通,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年来,南京市“点面结合”,推动项目研究的多元化,市级层面抓重点项目,学校抓面向全体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努力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系统,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
2.以特色项目建设带动学校创新教育发展
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历史、条件、师资、生源等情况的不同,科技创新教育的项目与特色也各有差异。如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作为一所民工子女占多数的普通初级中学,积极开展生活中的创新教育,从创意教学、创意课堂、创意生活这三个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而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创新教育在普通学校大有所为。江宁高级中学将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深度研究,逐步形成了有江宁高中特色的以“问题·参与·体验”为内核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与范式,这实际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操作要求具体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理论和实践的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文化形成是江宁高中的最大特色和不懈的追求。
总之,在五年的时间里,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按照预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努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积极开发和建设了精品课程;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形成了有一定研究水平的科技教育教研共同体;面向全体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鼓励个性发展。各基地学校以项目为抓手,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行政推动、资源整合、项目推进、自主发展”的区域性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的实施探索了区域性人才培养路径,为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陆静,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1)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