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训练想象力的情境,促进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的做法是:1.借助画面,想象创作“说”;2.借助表演,想象创作“演”; 3.借助“空白”,想象创作“编”;4.借助问题情境,想象“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亦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训练想象力的情境,促进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挖掘利用教材的各种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画面,想象创作“说”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上我们教师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各种想象创作思维训练中去。
S版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二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很快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创作的欲望。我们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定能帮助学生燃起思维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并体悟诗歌的意境美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联想:无边无际的深邃的蓝天上闪烁着无数颗美丽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银河可真美呀!接着让學生展开想象:银河里面会有什么呢?你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去问银河吧。学生看着美丽的银河景色,很快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仿照诗歌句式创作起诗来:“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漂亮的美人鱼?有没有善良可爱的海豚哥哥?”“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雪花在跳舞?有没有晴天雨天?”“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有多少个星星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大吗?”……
二、借助表演,想象创作“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然、愉悦的良好氛围中,才会有创造的意向和行动,才会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作的思想。教材当中有许多有趣味的故事性课文,教师可让学生以自由合作、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借助表演去想象创作“演”的内容。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富有情趣,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生身份发生了变化,换位为课本表演剧中的主角。同时,他们要表演好,必须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不同的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结合课文内容即兴创作,想象出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及课本剧情的发展等,故学生又是表演剧的导演、编剧。
如《小母鸡种稻子》一课,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扮演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仔细体会不同人物说话语气,琢磨他们的动作、语言、表情。重点引导体会小母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小鸭的“种稻子太辛苦,我怕弯腰!”,小猫的“锄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小猪的“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满身土”以及他们后来的惭愧心情,启发学生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态,再运用各种表情、动作表演,把小母鸡种稻子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们再一次体悟到劳动的光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在表演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借助“留白”,想象创作“编”
在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当中,许多课文有着可供学生进行想象创作能力训练的“留白”。教学时,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潜在因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想象创作“编”。
教材中有的课文前后省略了中间某些情节,学生在认真读课文后能猜想出其过程,因此,我们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如,《珍贵的纪念》一课,课文省去了小刺猬种花这一情节。教学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逐一出示挂图(抽起小刺猬种花一图),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得出结论(最珍贵的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像有的人那样在亭子周围种上花草,爱护它,美化它)后,启发学生猜想:“是谁种的花呢?什么时候种的呢?怎么种的呢?”这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大胆猜想,很快就为课文“补编”上了情节。
另外,在训练学生编课文情节的练习里,还有较多课文的结尾可启发引导学生延伸想象,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续编课文内容。如学了《我长大了一岁》后,我让学生按照课文的样子再续编一段,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做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再用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很快就续编出诗句来了:“花儿,花儿,看见我不要摇头,再也不摘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爷爷,奶奶,看见我不要皱眉头,再也不挑吃了,我长大了一岁。”……又如课文《好事情》,学了课文后,我们可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往下编:听了妈妈的话,尤拉怎么想?怎么做?
四、借助问题情境,想象“创”
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我们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桥”,挖掘、设计、利用好教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想飞的乌龟》一课,课后思考题就启发学生思考:“乌龟掉下来后还想飞,请你为它想办法。”此问题一出,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就起来了,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了多角度的大胆想象,创作热情高涨。这个说:“让乌龟坐在小型飞机吧,很安全的。”那个说:“把乌龟放进透明的袋子里,用棍子挑起来,让小鸟叼着棍子的两端飞。”另一个又说:“让乌龟趴在老鹰的背上,乌龟抓紧老鹰的羽毛,就可以跟老鹰飞了。”……又如教学《看花灯》一课时,笔者除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里的各种花灯外,还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课件——元宵节的花灯。再请学生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花灯?你自己打算设计什么花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观赏花灯后,对花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创造发明的动力,因而敢于奇思异想。听,有的说:“我想设计一种人们想要多大就变多大、想变多小就变多小的花灯。”有的说:“我想设计一种能上天下地的花灯。”有的说:“我想设计一种能变不同形状的花灯。”……说了以后,学生还把心中的花灯画了下来。
上面例子中,不管学生想出了“乌龟用什么办法飞”“设计出了什么花灯”,从他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创意来看,学生已从课文内容走出了课外,利用课外知识进行了思维的创造,拓宽了知识面。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教师做好各种训练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创设出各种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想象创造的兴趣和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亦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训练想象力的情境,促进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挖掘利用教材的各种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画面,想象创作“说”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上我们教师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各种想象创作思维训练中去。
S版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二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很快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创作的欲望。我们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定能帮助学生燃起思维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并体悟诗歌的意境美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联想:无边无际的深邃的蓝天上闪烁着无数颗美丽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银河可真美呀!接着让學生展开想象:银河里面会有什么呢?你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去问银河吧。学生看着美丽的银河景色,很快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仿照诗歌句式创作起诗来:“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漂亮的美人鱼?有没有善良可爱的海豚哥哥?”“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雪花在跳舞?有没有晴天雨天?”“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有多少个星星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大吗?”……
二、借助表演,想象创作“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然、愉悦的良好氛围中,才会有创造的意向和行动,才会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作的思想。教材当中有许多有趣味的故事性课文,教师可让学生以自由合作、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借助表演去想象创作“演”的内容。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富有情趣,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生身份发生了变化,换位为课本表演剧中的主角。同时,他们要表演好,必须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不同的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结合课文内容即兴创作,想象出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及课本剧情的发展等,故学生又是表演剧的导演、编剧。
如《小母鸡种稻子》一课,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组扮演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仔细体会不同人物说话语气,琢磨他们的动作、语言、表情。重点引导体会小母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小鸭的“种稻子太辛苦,我怕弯腰!”,小猫的“锄草太辛苦,我怕手起泡!”,小猪的“收稻子太辛苦,我怕弄得满身土”以及他们后来的惭愧心情,启发学生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态,再运用各种表情、动作表演,把小母鸡种稻子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们再一次体悟到劳动的光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在表演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借助“留白”,想象创作“编”
在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当中,许多课文有着可供学生进行想象创作能力训练的“留白”。教学时,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潜在因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想象创作“编”。
教材中有的课文前后省略了中间某些情节,学生在认真读课文后能猜想出其过程,因此,我们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如,《珍贵的纪念》一课,课文省去了小刺猬种花这一情节。教学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逐一出示挂图(抽起小刺猬种花一图),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得出结论(最珍贵的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像有的人那样在亭子周围种上花草,爱护它,美化它)后,启发学生猜想:“是谁种的花呢?什么时候种的呢?怎么种的呢?”这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大胆猜想,很快就为课文“补编”上了情节。
另外,在训练学生编课文情节的练习里,还有较多课文的结尾可启发引导学生延伸想象,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续编课文内容。如学了《我长大了一岁》后,我让学生按照课文的样子再续编一段,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做的时候,笔者首先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进步,再用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很快就续编出诗句来了:“花儿,花儿,看见我不要摇头,再也不摘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爷爷,奶奶,看见我不要皱眉头,再也不挑吃了,我长大了一岁。”……又如课文《好事情》,学了课文后,我们可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往下编:听了妈妈的话,尤拉怎么想?怎么做?
四、借助问题情境,想象“创”
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我们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桥”,挖掘、设计、利用好教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想飞的乌龟》一课,课后思考题就启发学生思考:“乌龟掉下来后还想飞,请你为它想办法。”此问题一出,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就起来了,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了多角度的大胆想象,创作热情高涨。这个说:“让乌龟坐在小型飞机吧,很安全的。”那个说:“把乌龟放进透明的袋子里,用棍子挑起来,让小鸟叼着棍子的两端飞。”另一个又说:“让乌龟趴在老鹰的背上,乌龟抓紧老鹰的羽毛,就可以跟老鹰飞了。”……又如教学《看花灯》一课时,笔者除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里的各种花灯外,还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课件——元宵节的花灯。再请学生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花灯?你自己打算设计什么花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观赏花灯后,对花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创造发明的动力,因而敢于奇思异想。听,有的说:“我想设计一种人们想要多大就变多大、想变多小就变多小的花灯。”有的说:“我想设计一种能上天下地的花灯。”有的说:“我想设计一种能变不同形状的花灯。”……说了以后,学生还把心中的花灯画了下来。
上面例子中,不管学生想出了“乌龟用什么办法飞”“设计出了什么花灯”,从他们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创意来看,学生已从课文内容走出了课外,利用课外知识进行了思维的创造,拓宽了知识面。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教师做好各种训练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创设出各种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想象创造的兴趣和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