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作描写是细节描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在习作时往往可以把人物的动作叙述出来,但把动作过程写得过于简略,不能凸显人物的性格,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品读课例、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添加修饰词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让动作描写生动传神,丰满人物形象。
【关键词】动作描写;巧用课例;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添加修饰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因此他笔下的葛朗台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如果习作中缺乏了细节描写,那么这样的文章无疑是缺少了感染力。而细节描写又包括很多方面,动作描写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高尔基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莱辛也说过:“主要的东西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优秀的作家往往通过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后来,读者甚至能自我感觉到哪一个人物就应该有哪样的动作,哪样的动作就应该出现在哪样的人物身上。也就是说,通过动作我们能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勾勒细致传神的动作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下面,笔者就谈谈小学高年段习作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一、立足课堂,巧用课例,品之有味
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先生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因此,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习作前首先要好好品读经典作品,教师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让他们品之有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如《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时就非常精彩,其中笔者让学生品读文中的这一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在这一段话中描写武松动作的就只有三个动词,分别是“翻、拿、闪”,其中短短的文字里描寫武松“闪”的地方就有四处。老虎一出来,武松一闪,闪在青石旁;大虫扑来,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老虎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虎尾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我让学生品读分析这个“闪”字,从这个“闪”字里看出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从“闪”字看出武松武艺高强,老虎速度如此之快,他还能一闪再闪;有的说看出武松很谨慎,先躲过来势汹汹的老虎,看清形势再打;有的说武松艺高胆大,面对这只吼得山岗都动的老虎依然能闪;更有的学生说能看出武松非常了解老虎的习性,见多识广。这样品读学生从一个简单的“闪”字品出了武松鲜明的性格特征,品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学生感悟到:动词不在于用得多,而在于用得好,用得巧。
二、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描之有序
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在课堂上品读名家名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学生受到了优秀篇章的熏陶和浸染,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练写一个片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段的学生在习作时往往可以把人物的动作比较简单地叙述出来,但就是把动作过程写得过于简略并不能凸显人物的性格,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帮助学生把动作过程丰富化呢?我认为可以尝试把动作画面化,可视化。
首先笔者让学生把一个人的动作分解成一系列的动作,把过程写详细了,但是学生对于这个分解动作还是描写得不够具体细致。然后再让学生归纳出人物身体各部位会有哪些动作,如头部的转、伸、颔首低眉、抬等,眼部的盯、眯、睁、瞥等,身体的弓、蜷缩、蹲、冲、奔等,手部脚部腰部等部位的动作,让学生对人物的这些动作观察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练笔,果然有进步,动作的描写详细了一些,但感觉仍不够具体细致。我在想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描写人物的动作是通过回忆甚至是想象的,缺乏了画面感与形象思维。于是笔者尝试寻找并拍摄一些活动场景,并有意识地聚焦人物动作行为的画面,然后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画面,让学生运用之前观察人物身体各部位动作变化的方法进行整体的观察。接着再把视频分解为不同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中人物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动作尝试口语表达,学生互为补充然后把画面动作丰富化。按照这种方法,对一系列的动作画面进行观察、描述,动作描写更加地生动具体,并且显得动作更有顺序性与逻辑思维。
三、添加修饰,妙用修辞,习之有法
除了能运用视频片段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动作增加修饰成分,用适当的修辞加以润色,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首先笔者从学生的习作中截取适合的片段,与学生一起练习如何给一个片段的动作描写加上修饰成分,在哪里又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最后展示修改后的片段:
她(灵活地)扭扭脖子,(信心十足地)握紧乒乓球板,,(稳如泰山地)扎好马步,(微微地)抬起头,露出她(那双虎虎有生气的)眼睛,(双唇微抿嘴角上扬地)笑着,然后(果断地)说:“发球吧!”只见那个黄色的小球(飞快地)朝她射来,她(就如草原上的豹子)(速度极快地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迅速)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
其次,笔者马上出示从另外一名学生的习作截取的片段,让学生每个人都进行修改,然后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修改,让学生一起分析评价,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修改的能力,并最终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 最后,当学生已经习得了给动作描写添加修饰语,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进行片段的写作。
就如管建刚老师所说的:“不求大容量,不求高效,只求學生往前挪一小步。”这也是笔者所认同的,想法设法让学生慢慢地感受、慢慢地接受、慢慢地进步,最终孩子有一天能化茧成蝶。
四、对比变化,凸显个性,形神兼备
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具体化、形象化,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人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通过对他人的动作描写来凸显主要人物的个性,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增强艺术表现力。
如《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文,描写小嘎子和胖墩时都用了不少的动词,笔者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他们两个人物的动作词,然后交流品析。最后我们总结出小嘎子的“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看出他是个摔跤的能手,动作灵活身手敏捷。“推拉拽顶”看出小嘎子的永不服输、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而胖墩的“塌、合、鼓”看出他沉稳自信、稳如泰山、毫不惧怕。最为精彩的要算“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看出他脑袋灵活、会抓住机会、胖而不笨、实力非凡。这样与小嘎子性格完全不同的胖墩,对他的动作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物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通过人物的对比描写凸显个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笔者再播放一个学生参加托球接力比赛(30名学生用乒乓球拍托着球20米往返接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其中两个动作迥异的同学,再结合他们平时的性格特点,运用合适的动词进行描述。根据特点选动词,勾勒动作显个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最终掌握运用动作描写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
让动作描写为人物的内心说话吧!让动作描写为人物的形象添色吧!生活中,只要我们学会仔细观察,注重语言的积累,学会运用描写的方法,我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动传神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吴守涛.“动作描写”习作指导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7(10).
[2]丁盛成.化整为零的教学——作文教学中的对动作描写的指导[J].文存阅刊,2018(17):99.
[3]赵雪美.绘其行,现其人——四年级习作专项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J].华夏教师,2018(13):36-37.
[4]管建刚.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全程带班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6).
【关键词】动作描写;巧用课例;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添加修饰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因此他笔下的葛朗台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如果习作中缺乏了细节描写,那么这样的文章无疑是缺少了感染力。而细节描写又包括很多方面,动作描写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高尔基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莱辛也说过:“主要的东西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动作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优秀的作家往往通过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后来,读者甚至能自我感觉到哪一个人物就应该有哪样的动作,哪样的动作就应该出现在哪样的人物身上。也就是说,通过动作我们能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勾勒细致传神的动作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下面,笔者就谈谈小学高年段习作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一、立足课堂,巧用课例,品之有味
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先生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因此,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习作前首先要好好品读经典作品,教师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让他们品之有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如《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时就非常精彩,其中笔者让学生品读文中的这一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在这一段话中描写武松动作的就只有三个动词,分别是“翻、拿、闪”,其中短短的文字里描寫武松“闪”的地方就有四处。老虎一出来,武松一闪,闪在青石旁;大虫扑来,武松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老虎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虎尾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我让学生品读分析这个“闪”字,从这个“闪”字里看出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从“闪”字看出武松武艺高强,老虎速度如此之快,他还能一闪再闪;有的说看出武松很谨慎,先躲过来势汹汹的老虎,看清形势再打;有的说武松艺高胆大,面对这只吼得山岗都动的老虎依然能闪;更有的学生说能看出武松非常了解老虎的习性,见多识广。这样品读学生从一个简单的“闪”字品出了武松鲜明的性格特征,品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学生感悟到:动词不在于用得多,而在于用得好,用得巧。
二、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描之有序
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在课堂上品读名家名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学生受到了优秀篇章的熏陶和浸染,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练写一个片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段的学生在习作时往往可以把人物的动作比较简单地叙述出来,但就是把动作过程写得过于简略并不能凸显人物的性格,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帮助学生把动作过程丰富化呢?我认为可以尝试把动作画面化,可视化。
首先笔者让学生把一个人的动作分解成一系列的动作,把过程写详细了,但是学生对于这个分解动作还是描写得不够具体细致。然后再让学生归纳出人物身体各部位会有哪些动作,如头部的转、伸、颔首低眉、抬等,眼部的盯、眯、睁、瞥等,身体的弓、蜷缩、蹲、冲、奔等,手部脚部腰部等部位的动作,让学生对人物的这些动作观察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练笔,果然有进步,动作的描写详细了一些,但感觉仍不够具体细致。我在想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描写人物的动作是通过回忆甚至是想象的,缺乏了画面感与形象思维。于是笔者尝试寻找并拍摄一些活动场景,并有意识地聚焦人物动作行为的画面,然后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画面,让学生运用之前观察人物身体各部位动作变化的方法进行整体的观察。接着再把视频分解为不同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中人物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动作尝试口语表达,学生互为补充然后把画面动作丰富化。按照这种方法,对一系列的动作画面进行观察、描述,动作描写更加地生动具体,并且显得动作更有顺序性与逻辑思维。
三、添加修饰,妙用修辞,习之有法
除了能运用视频片段分解画面,细化动作,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动作增加修饰成分,用适当的修辞加以润色,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首先笔者从学生的习作中截取适合的片段,与学生一起练习如何给一个片段的动作描写加上修饰成分,在哪里又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最后展示修改后的片段:
她(灵活地)扭扭脖子,(信心十足地)握紧乒乓球板,,(稳如泰山地)扎好马步,(微微地)抬起头,露出她(那双虎虎有生气的)眼睛,(双唇微抿嘴角上扬地)笑着,然后(果断地)说:“发球吧!”只见那个黄色的小球(飞快地)朝她射来,她(就如草原上的豹子)(速度极快地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迅速)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
其次,笔者马上出示从另外一名学生的习作截取的片段,让学生每个人都进行修改,然后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修改,让学生一起分析评价,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修改的能力,并最终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 最后,当学生已经习得了给动作描写添加修饰语,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进行片段的写作。
就如管建刚老师所说的:“不求大容量,不求高效,只求學生往前挪一小步。”这也是笔者所认同的,想法设法让学生慢慢地感受、慢慢地接受、慢慢地进步,最终孩子有一天能化茧成蝶。
四、对比变化,凸显个性,形神兼备
对人物动作描写的具体化、形象化,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人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通过对他人的动作描写来凸显主要人物的个性,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增强艺术表现力。
如《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文,描写小嘎子和胖墩时都用了不少的动词,笔者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他们两个人物的动作词,然后交流品析。最后我们总结出小嘎子的“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看出他是个摔跤的能手,动作灵活身手敏捷。“推拉拽顶”看出小嘎子的永不服输、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而胖墩的“塌、合、鼓”看出他沉稳自信、稳如泰山、毫不惧怕。最为精彩的要算“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看出他脑袋灵活、会抓住机会、胖而不笨、实力非凡。这样与小嘎子性格完全不同的胖墩,对他的动作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物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通过人物的对比描写凸显个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笔者再播放一个学生参加托球接力比赛(30名学生用乒乓球拍托着球20米往返接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其中两个动作迥异的同学,再结合他们平时的性格特点,运用合适的动词进行描述。根据特点选动词,勾勒动作显个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最终掌握运用动作描写丰满人物形象的方法。
让动作描写为人物的内心说话吧!让动作描写为人物的形象添色吧!生活中,只要我们学会仔细观察,注重语言的积累,学会运用描写的方法,我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动传神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吴守涛.“动作描写”习作指导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7(10).
[2]丁盛成.化整为零的教学——作文教学中的对动作描写的指导[J].文存阅刊,2018(17):99.
[3]赵雪美.绘其行,现其人——四年级习作专项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J].华夏教师,2018(13):36-37.
[4]管建刚.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全程带班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