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具有真正的诚实守信品德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实守信不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体现。对于每一位孩子他们都想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都愿意拥有诚信的好品德。对于该如何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美德,笔者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学生;诚实守信;品德
  【中图分类号】G410
  一正确认识诚信内涵,帮助学生拥有完整的诚实守信品格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很调皮,不是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就是乱画人家的本。每次他都主动承认很诚实,老师就原谅了他。过后却发现他并没有改掉坏习惯,同学说告诉老师,他也无所谓。一次他又摘校园花坛的花被园丁发现,当老师问他时,他马上承认并连连保证以后不再做了。他希望还会象往常那样因为承认了而被原谅。但这次老师给他找来一篇故事《我为你骄傲》让他读,(故事讲的是一位男孩贪玩打碎邻居奶奶家的玻璃,能写信向老奶奶承认并用自己两星期送报攒的钱作为修理窗户的赔偿的事。)最后让他每天课余帮园丁浇花……从那以后男孩改掉了坏习惯,还主动帮助同学。他对老师说:“谢谢您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诚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现象:犯错→承认→犯错→承认,走入一个诚实怪圈,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什么是诚实,才导致出现了“两面人”的现象。诚实是说真话不撒谎,做实事。尤其是做事不止要承认,更重要的是能承担责任。不负责任的承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实。
  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但还要告诉学生要以义取信,惟义所在。学生中经常会有因为答应了好朋友的事就不顾后果地去做,结果犯了过错后悔也来不及。孟子对信、义有比较正确的看法,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上》)。即言之信否,行之果否,一切以大义为转移,合义者必信,必果,不合义者则不必信、不必果。要教育学生做事先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如果要去做的事不符合道义,那么就可以不去做。
  所以,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内涵,才不会出现“两面人”的现象,才不会出现“以信取义”的过失。他们才会拥有完整的诚实守信品格。
  二传承中华美德,注重人文精神感染,帮助学生建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
  有些事情并不需要讲多少道理,学生就会接受,甚至刻骨铭心。德育重在渗透而不是灌输,也就是说重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熏陶感染。诚实守信作为千百年流传至今的民族美德来说,有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小故事进行故事比赛、演讲;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在班级建立传统美德图书角;张贴诚实守信的古代名言字画;在校园悬挂诚实守信的标语;利用团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名人故居,开展争做“诚信小公民”等活动。在民族美德的浸润滋养下,学生们不仅从《张良献履》、《曾子杀猪》等故事中懂得诚实守信的真谛,更从“言必信,行必果”的名句中受到启迪。
  另外,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教师的说教可能苍白无力,可教师的言行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的多,要求老师的少,事实上学生和老师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诚信教育中,教师要突出示范作用,以自身的人文素养感染学生。比如,按时上课,及时批改作业,不随意更改决定,在教科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热爱专业、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等。这些都能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诚实守信的形象,把抽象的道德标准首先化为教师具体的道德行为,进而在师生的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觉地接受诚信教育。试想,一个做事从不守时、守约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出守信的学生;一个为了名利弄虚作假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学生不撒谎?“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我们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汉代的著名思想家杨雄在他的《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提出了教师在“做人”上的“模范”作用,强调了对教师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教育者的“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所以我们要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就是用这种人文精神来感染和激励学生。在民族美德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感染下,相信融入学生血液的将是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三重视真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实守信人生坐标
  重视诚实守信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公民,就需要在社会中去检验,脱离生活的诚实守信教育就如无根之木,因此,诚实守信教育必须还原到生活中。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通过生活中各种事例的真实体验,学生才会对诚实守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真实的才是感人的。比如,身边遇到的诚实守信的人或事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能教育学生。同时,学生也会看到一些诚实的人吃亏的现象或是遇到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重在以理服人,面对这种情况,不能避而不谈,而是正视事实,肯定学生说的是真实情况,让他讲讲自己受骗的心情,对制假者和诚实者的态度,并告诉他:现实中,诚实守信的老实人更能赢得他人尊重,失小利而得大成,发动学生收集诚实守信使人获益的事例,以大量的事实来证明。通过真实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诚实守信人生坐标,在为人处世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做人的基本信条。青少年在成长、成材过程中,需要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滋养,因此,我们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诚实守信内涵;利用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注重人文感染;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重视真实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既可以显示个人的高度自尊,又可赢得他人尊重的正面教育,从而形成完整的诚实守信品格,树立正确的诚实守信坐标。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0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一)、从服务业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服务行业(如大型商场、餐饮行业等等)中员工的学历比例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15%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而60%以上是中专、职高生,还有少部分的初中毕业生。从用人的角度看,服务业认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
中图分类号:G633.7  “学贵有方”,说明学习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得法,可以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学不得法,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下面就如何学好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一、学会使用课本  物理课本是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3.41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遇到一些文字无法描述,或仅靠文字无法让人理解记忆的知识,这时若能佐之以地图,那么学习效果必定能事半功倍!历史地图册不仅具备了知识的传播功能,还具备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功效。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几年
摘要: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而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这充满竞争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掌握了必要的能力,他们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