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王冕学画》一课,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如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的深广影响。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独特感受;尊重;终身学习和发展
  最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二年级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课题质疑,个性化阅读的铺路石
  “学贵有疑。”因此在对很多课文进行教学时,都可以让学生围绕“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或“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对所学的教材进行质疑或联想。这一环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铺路石。这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假设提问,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怀疑的问题和平时生活中困扰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时能有所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感受、体验,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透过文章的眼睛——题目,触到文章的灵魂,即“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
  1.王冕是谁?
  2.王冕是男的还是女的?
  3.他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人?
  4.王冕跟谁学画画?他的老师是有名的画家吗?
  5.王冕为什么学画?
  6.他画什么?
  7.他什么时候开始学画?
  8.他学成了吗?他获奖了吗?
  9.他贪玩吗?
  10.他在哪儿学画?
  11.他有家吗?
  12.他爸爸妈妈催着他画画吗?
  13.他上学吗?是不是在学校学画?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涵盖了全文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如王冕为什么学画?他学成了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他贪玩吗?他的爸爸妈妈催促他画画吗?这两个问题正是平时生活中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将会走出困惑,更重要的是会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读书,将“书”读“活”。
  二、图文结合,个性化阅读的媒介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文质兼美,多数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教材正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最好媒介。“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已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埋下了伏笔,而图文结合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王冕学画》一文中,配有一幅王冕在湖边放牛,雨后天晴,满池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的插图。学生通过看插图得出:王冕是个男的,是个放牛娃,年龄大约有十来岁。有个正学画画的学生还说王冕画的荷花有名,画的梅花更有名。学生通过文中第一段:“古时候有个画家叫王冕。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知道了王冕是古代的画家,是个男的,因为文中用的是“他”。他家里很穷,因为他只念了三年书,上不起学还得去给人家放牛。他不贪玩,因为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画家”一词告诉我们他成功了。
  这样,图文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去阅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始終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获得如此大的信息量,使他们无形中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快感。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第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感悟升华,个性化阅读的灵魂
  语文教学单单为了以上这些是不够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学生能否感悟到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升华到对自己精神领域的影响,这才是个性化阅读的灵魂,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还未解决的问题,如他为什么学画?他获奖了吗?他画什么?反映了学生对于学习目的的理解,甚至是他们最朦胧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将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好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春雨润物”似的悄无声息。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明理的方法适当点拨指引,帮助学生拨开乌云见彩虹。
  学生读了第二段中这一句:“王冕看得出了神,心里想:要是能把这美丽的荷花画下来,那多好哇!”从中体会到王冕学画是因为荷花太美了,被荷花的美打动了。这时再让学生读第二节思考:王冕画荷花只是因为荷花美吗?目的是提醒学生体会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体会到大自然太美了。   是美打动了王冕,王冕就是因此情此景,这一池的荷花太美了,才动了画画的念头,并不是为了获奖、为了成功才去画画的。我班有不少学生也在报班学画画,我就在课堂上来了一个现场采访:大家为什么学画画呢?有的说因为语文期末考试中有画画题;有的说因为妈妈让他学画画将来有出息;有的说为了得到很多奖状;有的说画画有意思;有的说为了参加比赛。虽然同是画画,可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学画目的截然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没有必要把一些观念强加给他们,也没有必要去评判他们的对错,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王冕学画就是因为荷花的美打动了他,大自然的美打动了他。教材中要求背诵第二节内容,我就当堂指导学生背诵,而且非常动情地背诵。我想,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在读与背的过程中已得到熏陶感染,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么美的荷花,王冕能画成吗?学生读了第三节内容知道王冕成功了,是因为他天天画不灰心;他能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画笔、颜料,再找来些纸;他一点也不贪玩;他很懂事,不花零钱;他天天画,有恒心,有毅力。还有的学生说王冕不用老师就能成为画家,太了不起了。
  王冕真的没有老师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以后,立即引起学生的议论。老师是谁呢?有的说是荷花,有的说是他自己,还有的说是大自然。这些回答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的独特体验,
  阅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理,解惑。我班那位最贪玩的小男孩提出了“王冕贪玩吗?”这一问题,通过反复阅读,他主动站起来说:“老师,王冕不贪玩,因为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还天天画画,画不好也不灰心,最后才成为画家的。不努力是不行的。以后,我也要向王冕學习。”
  四、尊重、珍视,个性化阅读的支柱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如何运用教材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喜欢阅读,读出与众不同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感受呢?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们,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吧!因为它是个性化阅读的支柱,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像呵护婴儿一样无微不至,让个性化阅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我想感谢这位贪玩的学生,是他帮助我把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惑,这不正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吗?
  【参考文献】
  [1]尹斐.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4.
  [2]邱信芳.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的水平[J].散文百家(下),2016(4):22.
其他文献
尽管从小学就开始进行作文训练,但说到作文现今的高中生还是不由得心里发怵,就是平时作文水平还不错的学生在上作文训练课时也是畏畏缩缩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时训练不够而导致“无话可说”。要改变这种情形,让学生“有话可说”和“有话会说”,我们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是要学会观察,二是要加强训练。  一、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一,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养成思考的习惯。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
【摘 要】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笔者通过校内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以常德市四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形成了完整详细的调查报告,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着新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是十分宝贵的
【摘 要】本文基于南缅因州大学的改革案例,针对自身所在机构实际,制定了进一步的改革方案,以“为学习而领导”为理论基础,重点聚焦于“教师领导”的改革,并分析了选择的意义,制定了本次改革的具体目标,并设计了科研带教、校本培训、教师观念转变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基于以上分析,对本次改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学习 分布式 教师领导  一、研究背景  “明天学校的领导”(Leadersh
【摘 要】我校践行“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开设了种植、养殖课程。根据聋生的特点,我校一直注重利用教师资源和地区资源,以培智、聋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开展实践教学,在种植、养殖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尝试开发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中职聋校 专业课 校本课程  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利用教师资源和地区资源,以培智、聋生为主体,在
【摘要】伴随着小学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选择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从而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发挥相应的作用.其中,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思想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成效,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使教师从繁忙的备课负担和授课任务中解脱出来.但是,现阶段的数形结合思想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关注,针对
【摘要】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可以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及以上的等腰三角形,在这个现有发展区的基础上,教师运用支架式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最近發展区,使学生成功总结得到一个任意三角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搭建支架能让学生独立探究,最终得出一个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及以上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潜在发展区,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潜在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班化”学校不再能依靠引人注目的环境、教学设备来吸引家长的优势,走小班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对小班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班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精心设计常规活动,实现“挑战型展示”——课例:“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
新教师既有美好的憧憬又有热情;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丰富的知识,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新教师普遍存在对课程标准、教材不熟悉,对课堂的管理、课堂活动的组织缺少对策等弱点。为了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反复实践,探索出了新教师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即开展“入格”培养、开设公开课、聚焦课堂改革等,使新教师成功于三尺讲台。  一、开展“入职”培养,使新教师站稳讲台  为了缩短“磨合期”,使新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变化,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创新.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将教学创新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着重推进数学教学创新活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启发教学  随着对现代人才要求水平的提高,衡量人才的标准既要重视文化程度的高下
词语新村有一家姓“立”的人家,“立”家有四兄弟,它们分别叫:矗(chù)立、耸(sǒng)立、屹立和挺立(词语新村风俗名在前,姓在后)。可是,上三年级的小虎豆豆对它们兄弟四人总是分辨不清。这日,是个艳阳天,一大早,小虎豆豆就去找词语新村的村长乌鸦大伯请教。  村长乌鸦大伯告诉他:“矗立、耸立、屹立和挺立这四兄弟都是动词,都可表示直立不动,但在意义、色彩和用法上有差别。四兄弟用于具体事物,如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