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双减”深意,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将为基础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变化。对这一政策出台的深意,社会大众难免众说纷纭。其实,这是一个减负增效、把教育全面纳入正确轨道的大好契机,是一个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大好契机,是一个培养人的主体性、办真正的教育的大好契机,是一个逐步走向教育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好契机。
  我深信,理解了这项政策的深意,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做法,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让教育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中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如果学校教育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生态环境中,即便校长、老师拼命干,也不可能真正贯彻教育方针,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次“双减”政策相当部分针对的是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致力于为教育发展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例如,当前集体性的家长焦虑是怎么出现的?“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偏激理念,使家家户户跟风加码,一些本不想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家长,最后也沉不住气了。这当然有培训机构为了营利,也为了迎合家长心理在制造焦虑。这种焦虑的后果,甚至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出生率。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的精力负担,更重要的是营建一个高质量的办学环境,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二、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人们常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不强大,一打就倒;如果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处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许多人争相进入的名牌大学里,却有不少毕业生出国后一去不返;在高等学府里,那些会刷题的状元们,有些反而得了“空心病”。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绝不是文章里写写、口头上说说就能够实现的。事实上应试教育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依然会阻碍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实现。如果学校和家庭整天关心的只有分数,那么德育放在什么地位?立德树人怎么可能实现?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重智轻德的现象,实际上更严重的是价值观的导向出了问题——把老一辈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变成了“為个人实惠而读书”。在有的学校里,公然宣传“提高一分,干倒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还有个别学者公然鼓吹什么“做人上人”。这些与我们大力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背道而驰吗?
  应试教育的弊端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师生、家长的过重负担怎么可能真正减下来?
  三、办人民需要的高质量教育
  办人民需要的高质量教育,首先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学校自身的育人水平,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与教师、家长交流时,我常常听到有人说:“说心里话,许多教育理念如‘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说得很好。但是现实不允许,考试、评比、舆论……这些束缚让你动不起来。”
  现在,许多政策陆续出台,打掉学区房,实行“教师轮岗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重要条件。教师和家长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不但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搞好,还要通过家校合作,共同把“双师课堂”做好、做强、做优,做好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家长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开展丰富的家庭“作业”。
  办人民需要的高质量教育,意味着教育既要满足国家当前和长远的需要,也要满足家庭望子成才、获得理想职业的愿望。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体现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双减”政策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职业教育提到了更高的地位。
  这个变化既有长远的需要,也有现实的需要。据了解,当前出现了本不应有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80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是1900万。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如果不匹配,对国家、对家庭都不是好事情。职业教育法修订方案的公布,职业技术大学(高职本科)的增多,初中毕业生的分流,都预示着职业教育将会提到更高的地位。当然,最根本的是要解决观念问题。传统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认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低人一等,面子上不好看……这些是当下影响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心理障碍,需要做长期细致的工作。
  办人民需要的高质量教育,就是要办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等。但最后、最根本的因素是自我教育。如果不重视自我教育,那么“双减”政策再好,学生学习还是被动的,绝不会出现主动发展的状态,这仍然不是真正的教育。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国家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没有创造性,人就不可能了解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爱好;不可能树立自尊心,个人对集体的道德影响就不敏感。一个人不从事创造性活动,就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人。没有创造性,集体成员之间就不会有智力、情感、审美和思想等精神上的相互关系。真心希望“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我们能抓住自我教育这条主线,办好人民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也就是办真正的教育。
其他文献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教育实习普遍采取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年级、固定班级的“四固定模式”。该模式虽有一定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式,探索政府、学校联动,教科研机构、培养单位、实习学校协调,学生在实习期间前往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新型“全学段多校点教育实习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培养单位及地方教育部门都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得益于数字经济助推,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对外贸行业提出了用人新需求.通过对全国跨境电商样本企业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概论课”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中之重的内容.将服务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依据“四步”“四结合”重
近年来,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随着各国相继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新型国际货币竞争即将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开始对数字人民币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本文从数字货币的发展背景出发,梳理了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动因及发行和流通后的双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
广东Q职院与广州R公司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紧密协同、教学与市场深度融合,为企业精准培养急缺人才,输送优秀专业技术骨干。校企携手,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校企协作,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定位;校企合作,创建“仿真”+“全真”式实践教学环节,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开展思政教育,受到社会和企业一致好评。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现实中,创新创业教育缺少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照,这可能给大学生未来创业带来不利影响.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各具专业优势,他们的协同育人是完
我国自2012年开始建立国家、省际、校级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其中国际化版块是质量年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基于高职教育国际化影响力评价体系进行本年度国际化案例总结与数据分析。基于湖南省2016-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对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日益加强,交流增多,校企合作日益频繁,但仍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建议建立高职国际化长效机制,加强院校层面国际化交流,突出湖南高职教育特色,打造湖南高职教育国际化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年
期刊
“两金”过高已经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压控“两金”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运营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分析A企业“两金”现状基础上,利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得出解决A公司“两金”问题的重点在业务部门与财务考核部门的博弈合作,双方博弈最好的局面是,业务部门认真履职,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和客户筛选以及追踪考核工作,财务考核部门根据“两金”金额跟结构对业务部门进行考核,业务部门得到奖励,财务部门赢得声誉,实现“共赢”。据此提出完善风险导向市场/客户调研机制、建立“两金”常态考核制度的建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没有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成为空谈,而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职业能力不强的现象。“三教”改革中,教师改革是根本,没有职业化的教师队伍,不能建设职业化的教材,更不能有职业化的教学方法。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具有专业教学所需要岗位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既能操作展示技能要领,又能讲解清楚工作原理,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主要措施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