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实践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去搜集,访问,调查生活中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切身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去发现数学的美,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得出此法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实践;兴趣;小组交流
一、实践案例
案例一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而让国旗在空中随风飘扬的是旗杆,然而大家每天看着它是否知道它的高度呢?
生: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拿着测角仪器、卷尺等工具,准备测量旗杆的高度。
当然是不会把旗杆放倒再来量,那么用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如图:在离旗杆AD13米处量得∠B为28°,测角仪器高为1.5米,则运用三角函数得
AC=tan∠B-BC=tan28°×13≈6.1(米)
AD=AC CD=6.1 1.5=7.6(米)
所以旗杆高度为7.6米。
案例二:房屋门窗设计
师: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工人,那么你就需好好地学一学数学,比如说:窗户的设计。如果给你10米长的塑料窗架,你怎样设计才能得到最大面积的光照度呢?
生:设窗户的长、宽分别为x,y米(过程略),当x=y=5/2(米)时,面积最大为25/4(米2),(注:这里运用了均值定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建造出光照度好且合算的房屋了。
案例三:调查利率
师:“小东的爸爸将把5000元人民币的3年的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请你帮助设计方案,你认为哪一种存款的方式比较合适?”
(教师根据学生调查收集的活期、定期、国债利率的不同结合个人所得税与支援希望工程的情况创设现实情境)
生:学生在实践调查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方案(学生的头脑处于激活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定期的、有活期的、有国债的……
以上几个案例只是学生数学实践中的一部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参与的欲望也是很少见的,学生不仅仅从老师这里获得了实践的目标,自己也收集到许多有意思的实践内容,使数学课堂充满了兴趣与快乐。
二、结论与建议
1 学生的感受
经过数学实践有的同学说:“自己原来学数学。感觉只会求加、减、乘、除就够了,还真没想到它在生活中这么重要,以后可要认真学了,”也有的同学说:“通过这次数学实践,明白了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数学研究的依据,本来学数学也是稀里糊涂地学,这下算认清了数学的本质了,它太重要了。”
2 数学实践教学法是有效的。适应中职学生的实际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现实问题目标的需要,主动地将原来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应用到新的情景中去,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使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学生切身感受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体验,提高了数学交流能力、应用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
3 应用建议
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三、几点反思
1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是提高自主学习的关键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使学生感受、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认真观察。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自主意识增强,重新认识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教师科学指导和精心设计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有效途径
教师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造者,改变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源于学生的需要,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对数学知识加以现实意义的处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相关背景从多渠道加以挖掘,展现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从而认识该知识对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有利于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学习态度,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能够唤起学习动机,打破机械沉闷的学习,促进有意义教学。
3 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又一捷径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改变沉闷枯燥的学习,使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关键词】数学实践;兴趣;小组交流
一、实践案例
案例一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而让国旗在空中随风飘扬的是旗杆,然而大家每天看着它是否知道它的高度呢?
生: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拿着测角仪器、卷尺等工具,准备测量旗杆的高度。
当然是不会把旗杆放倒再来量,那么用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如图:在离旗杆AD13米处量得∠B为28°,测角仪器高为1.5米,则运用三角函数得
AC=tan∠B-BC=tan28°×13≈6.1(米)
AD=AC CD=6.1 1.5=7.6(米)
所以旗杆高度为7.6米。
案例二:房屋门窗设计
师: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工人,那么你就需好好地学一学数学,比如说:窗户的设计。如果给你10米长的塑料窗架,你怎样设计才能得到最大面积的光照度呢?
生:设窗户的长、宽分别为x,y米(过程略),当x=y=5/2(米)时,面积最大为25/4(米2),(注:这里运用了均值定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建造出光照度好且合算的房屋了。
案例三:调查利率
师:“小东的爸爸将把5000元人民币的3年的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请你帮助设计方案,你认为哪一种存款的方式比较合适?”
(教师根据学生调查收集的活期、定期、国债利率的不同结合个人所得税与支援希望工程的情况创设现实情境)
生:学生在实践调查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方案(学生的头脑处于激活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定期的、有活期的、有国债的……
以上几个案例只是学生数学实践中的一部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非常高,参与的欲望也是很少见的,学生不仅仅从老师这里获得了实践的目标,自己也收集到许多有意思的实践内容,使数学课堂充满了兴趣与快乐。
二、结论与建议
1 学生的感受
经过数学实践有的同学说:“自己原来学数学。感觉只会求加、减、乘、除就够了,还真没想到它在生活中这么重要,以后可要认真学了,”也有的同学说:“通过这次数学实践,明白了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数学研究的依据,本来学数学也是稀里糊涂地学,这下算认清了数学的本质了,它太重要了。”
2 数学实践教学法是有效的。适应中职学生的实际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现实问题目标的需要,主动地将原来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应用到新的情景中去,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使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学生切身感受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体验,提高了数学交流能力、应用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
3 应用建议
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三、几点反思
1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是提高自主学习的关键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使学生感受、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认真观察。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自主意识增强,重新认识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教师科学指导和精心设计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有效途径
教师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造者,改变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源于学生的需要,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对数学知识加以现实意义的处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相关背景从多渠道加以挖掘,展现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从而认识该知识对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有利于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学习态度,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能够唤起学习动机,打破机械沉闷的学习,促进有意义教学。
3 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又一捷径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改变沉闷枯燥的学习,使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