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学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有效方法,是完整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形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雙方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教师通过语言、态度、行为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尊和身心的愉悦,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本文就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现状
中学政治思想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极尽所能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用生硬的大道理教育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重说教轻情感”,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缺乏情感”。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在升学的重压下,思想负担重,整天忧心忡忡,教师唯恐所教学生排名滞后,学生唯恐答不上题被老师家长骂,家长唯恐孩子考不到级升不上学。为此教师争分夺秒抓住课堂的一切时间极力向学生灌知识、讲道理,致使教学方法、方式及语言等单一,课堂互动差,师生间缺乏心灵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师生关系不和谐,情感交流不足,造成课堂情感互动缺失。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缺失产生的原因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的诸多弊端,例如,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考试制度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情感发展,考试内容偏窄、侧重教材和课堂笔记,偏向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等等。情感教育仅仅作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未能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有些内容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与社会现实有距离,许多新情况、新理论、新问题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出来。从教材的整体结构上看,存在着内容重复,而且在安排上并不完全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等等,再加之某些概念、观点,使得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接受难度。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对比其他科任教师的素质更高,知识面更宽广。但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一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并且重教书轻育人,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和人格培养;二是教学中照本宣科,口头表达力差,词汇贫乏,内容干瘪,更谈不上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授政治课程,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反感。
三、解决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对策
感性情感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理性认识是感性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理性认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理”字上下功夫,增强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求,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每个理论问题又具有它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尽可能地融入我们国家和民族情感,用鲜活的事例和风趣的语言把知识、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生画框框、背条条上。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比如,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不仅能表达感情,而且能陶冶情操,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上课时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不仅能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改变学生心目中政治课刻板无味、严肃枯燥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注意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语言的选择,力求新鲜、丰富、生动、精炼。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适时旁征博引,用一些鲜活的事例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总之,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知对象,才会受教师语言所创设的形象所感染,从而产生共鸣,“以情传情”,达成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特定的规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与运用个人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产生共鸣、共识、共享、共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非理性、非逻辑的想象性语言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欲望,把学生潜在的灵性彻底的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学思想政治课增强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实践研究课题组[D].南川电大,2016.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而形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雙方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教师通过语言、态度、行为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自尊和身心的愉悦,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本文就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现状
中学政治思想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极尽所能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用生硬的大道理教育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重说教轻情感”,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缺乏情感”。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在升学的重压下,思想负担重,整天忧心忡忡,教师唯恐所教学生排名滞后,学生唯恐答不上题被老师家长骂,家长唯恐孩子考不到级升不上学。为此教师争分夺秒抓住课堂的一切时间极力向学生灌知识、讲道理,致使教学方法、方式及语言等单一,课堂互动差,师生间缺乏心灵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师生关系不和谐,情感交流不足,造成课堂情感互动缺失。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缺失产生的原因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的诸多弊端,例如,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考试制度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情感发展,考试内容偏窄、侧重教材和课堂笔记,偏向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等等。情感教育仅仅作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未能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有些内容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与社会现实有距离,许多新情况、新理论、新问题在教材中没有反映出来。从教材的整体结构上看,存在着内容重复,而且在安排上并不完全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等等,再加之某些概念、观点,使得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接受难度。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对比其他科任教师的素质更高,知识面更宽广。但有些思想政治教师一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并且重教书轻育人,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和人格培养;二是教学中照本宣科,口头表达力差,词汇贫乏,内容干瘪,更谈不上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授政治课程,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反感。
三、解决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对策
感性情感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理性认识是感性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理性认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理”字上下功夫,增强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求,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每个理论问题又具有它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尽可能地融入我们国家和民族情感,用鲜活的事例和风趣的语言把知识、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生画框框、背条条上。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比如,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不仅能表达感情,而且能陶冶情操,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上课时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不仅能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改变学生心目中政治课刻板无味、严肃枯燥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注意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语言的选择,力求新鲜、丰富、生动、精炼。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适时旁征博引,用一些鲜活的事例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总之,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知对象,才会受教师语言所创设的形象所感染,从而产生共鸣,“以情传情”,达成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特定的规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与运用个人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产生共鸣、共识、共享、共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非理性、非逻辑的想象性语言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欲望,把学生潜在的灵性彻底的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学思想政治课增强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实践研究课题组[D].南川电大,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