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雕像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j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夏时节,绿肥红瘦。
  周训典纪念馆四周满是绿树浓荫。纪念馆门前的草坪上,一座飞行员装束的雕像栩栩如生,雕像高2.8米。全副武装的周训典,仿佛时刻准备着执行任务。
  雕像的设计者就是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雕塑作品《中国标准》的作者、雕塑家李春华。最近,这位著名艺术家为中国远征军铸成402座雕塑,雕塑群落户云南龙陵松山战役遗址。他说:“我对抗战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是促使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周训典纪念馆的顶棚采用蓝天白云的形式,并悬挂着几架飞机模型。门前通道设计成飞机起飞的跑道,道路指示牌也做成飞机的样式,形象地显示周训典飞行员的身份。
  蓝天上谱写着这位空战英雄的抗日业绩
  周训典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飞行员。他是抗日战争时期飞虎队成员、空战英雄;他为新中国培养了几代飞行员。蓝天上谱写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周训典纪念馆坐落在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同泰嘉陵人文陵园中,纪念馆白墙黑瓦,看上去雅致、庄重。纪念馆分为三个展室,展示他的生平事迹、战绩战功及珍贵实物。大门右侧上方设计了一块仿古的“大沙泥街90号”的门牌。这是位于宁波天封塔旁的一个院落。1921年10月26日,周训典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开一家小绸缎店,家境虽然普通,但衣食生计还过得去。
  1937年夏天,周训典在宁波四中刚读完初中一年级,“七七事变”爆发,战火很快烧到宁波。一颗炸弹毁掉了他的家,周家的绸缎店也关门倒闭了。国仇家恨涌上心头,周训典决定投笔从戎。他先后参加了“宁波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组织”和“浙江省战时青年训练团”,之后又考上了由空军开办的“航空机械学校”。
  他本以为自己会做个航空技术人员,却因为成绩出色,在1941年获得了“留美飞行班学员”的资格,经过一年的系统训练后学成归国,被任命为“美国第十四舰队航空队中美空军联队第五大队第二十七中队准尉见习官”。
  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他们的指挥官是世界闻名的陈纳德。
  纪念馆里陈列的图照、展品告诉人们,从1944年7月起,周训典正式投入抗击日机空战的第一线,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3个月中他一共参加大小战斗71次,屡建战功。
  周训典后来在自传中如此写道:“只要击中敌人,死了也是痛快的。”
  这位年轻的抗日英雄以蓝天为战场,在空战中击落日机2架,击毁地面日机40架,军车23辆,摧毀日军机场设施多处,因战功卓著,先后获得各类奖章、勋章共计13枚,其中有一等、三等光荣复兴勋章,一、二、三等宣威奖章、雕弓奖章、雄鹰奖章以及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他的飞行十字奖章。这些不寻常的奖章与荣誉证书都在纪念馆中展示,熠熠闪光。
  两样纪念品和一筐橘子的故事
  周训典的侄子周维昌称呼周训典为二叔。周维昌生在宁波、住在宁波,说起周训典,这位70多岁的老人依旧满脸兴奋,“二叔家的堂屋里,挂着两样东西一面日本国旗、一把日本指挥刀。这两样东西,是他参加日本投降仪式获得的纪念品。”
  1945年9月9日,周训典在空军第五大队副大队长的带领下,护送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到南京,参加受降仪式,亲眼见证了日本投降军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也就是在这次受降仪式上,他获得了这两份独特的纪念品。
  另—个让周维昌记忆深刻的,是从天封塔上空投下来一筐橘子的故事。
  “我记得是1948年12月16日中午,我们家所在街道上空突然响起了轰隆隆的飞机声。邻居们听到了,全都跑出去看,只见一架飞机越飞越低,绕着天封塔盘旋,忽然一个沉甸甸的筐子从飞机上被投掷下来,筐上还挂着一顶降落伞,晃晃悠悠地落到我家对门的邻居家。”
  “那个筐上面绑着一封信,邻居看到信封上写的名字,就知道这筐子是我二叔投的。他当飞行员参加抗战的事,邻里都知道。他们兴冲冲地把一筐橘子送到了我们家,我们这才晓得事情的经过。”
  “原来,二叔接受任务飞往北方,他知道会路过家乡上空,却不能降落停留,于是特意买了一大筐橘子,从飞机上瞄准自己家空投下来,以此形式来孝敬自己的父母。”
  就在周训典给家里空投橘子的当天,周训典的大嫂平安地生下了一个孩子,周训典的父亲因此给刚刚出生的孙子取乳名为“如橘”。
  周维昌向我们回忆了一个真实的周训典。
  珍贵实物展现传奇人生
  纪念馆展示的实物中有两枚勋章,其中一枚是飞行十字奖章,另一枚是由美国空军颁发的航空勋章,这两枚勋章不是当年授予周训典的那两枚,而是美国政府后来补发给他家人的,当年的那两枚已由周训典交给了组织。
  展示的实物中还有周训典在飞虎队时期的一个大皮箱,1970年,周训典去世后,他的家人把皮箱保存至今。打开皮箱,里面有一件飞行员穿的大衣。当年,周训典就是穿着这件飞行衣,提着皮箱,执行许多重要的飞行任务。
  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的飞行十字勋章、周训典立功证书,以及他在美国学飞行时,美国空军航校发的金丝眼镜盒、墙上挂的他穿过的军大衣、飞虎队时期写给战友的信、上世纪四十年代身着戎装与夫人钱承平的结婚照等,这一件件遗物,既是周训典平凡而传奇人生的见证,也寄托着后人无尽的思念。
  新中国成立后,周训典参加中国人民空军,负责接送西北军区首长,驾机护送过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各地视察。他还为开辟西北航线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曾担任武汉和天津两地航校的飞行教官,为中国民航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周训典在“文革”中不幸遇难。
  和周训典纪念馆同时开馆的还有飞虎队纪念馆宁波分馆,这个馆就在周训典纪念馆的隔壁。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授予宁波同泰嘉陵人文纪念馆以“飞虎队纪念馆宁波分馆”的牌子,这是飞虎队纪念馆在国内的第一个分馆。
  深情缅怀抗战英雄
  在周训典纪念馆开馆典礼上,周训典的家人从北京、天津赶来。大女儿周亚平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父亲热爱家乡,以蓝天为生命。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打击侵略者的真实故事,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激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周亚平说:“谢谢宁波把父亲短暂的一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建立了这座纪念馆永久地留给后人……我们相信父亲在天堂也会看到这一切,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您,您可以安息了!”
  周训典的西北军区同机战友王志平今年83岁,特意从石家庄赶来参加落成典礼,缅怀老战友、老机长:“我和周训典从1950年开始就是一个机组,我们一起生活工作飞行了近4年,他年长我10岁。在我们共同战斗的岁月里,他给我留下了永远不会忘怀的印象。他的飞行技术非常高超,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他帮助我学习文化,辅导我掌握科学知识,用他的魅力感染着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飞行条件和现在根本无法相比,周训典作为机长,总是带领全体机组成员协调合作。他临危不惧,镇定指挥,一次次化险为夷,使我们闯过了多次空险,全机组的同志们都十分敬佩他。”
  王志平老人说:“今天周训典家乡的人民又为他建立了这座纪念馆和他的雕像,永远纪念他。周训典是宁波人民的好儿子,我们为有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
  “我想应该为这座城市留下一点不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位飞虎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感动着大家。为周训典建造纪念馆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它让后人知道在宁波人之中,有这么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同泰陵园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沙力如是介绍。
  在周训典雕像的毗邻处,建有一座庄严精致的“忠烈亭”,与雕像相映生辉。亭中立了一块抗战纪念碑,上书“毋忘历史”四个大字。碑面还有一排文字:“此致英勇抗日的中国军人。”
其他文献
收藏人—彼得·塔姆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收藏。笔者曾为职业海员,20年间到过84个国家,对国际航海界的收藏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两处,一处是中国大连贝壳博物馆,另一处是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是在德国人彼得·塔姆收藏的基础上创办。彼得·塔姆出生于汉堡,一生没有从事过航海,但他却以另外的方式与航海紧紧联系在一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934年塔姆六岁时,母亲送给他一只船模,从
期刊
半大时读楚辞《国殇》《招魂》,知道了人们对死者的祭奠和怀念由来已久,而某些专门为之创作的诗文被当作中国文学的经典。后来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提到古人云“生死亦大矣”,可见生死之事,早已超出祭奠和怀念的范畴。  前些天与S老师谈天,被问及国外祭奠先人的风俗习惯和文学作品,不知怎地想到英国18世纪中叶诗人托马斯·格雷的《乡村墓园挽歌》(以下简称《挽歌》)—生死事大,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窗外春雨连绵
期刊
2015年9月3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后,于下午抵达上海。4日上午,为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展馆更新启用剪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在这一历史时刻,位于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经过修缮重新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朴槿惠在致词中说。她强调:“这里是韩中两国互助与友好的象征,韩中两国将共
期刊
杨丽萍是中国舞蹈的奇迹,她的《雀之灵》《月光》《两棵树》等被人们深深印记在心里,而《云南映象》和《孔雀》是她走向编导后的重要作品。这一次,她给杭州观众带来的是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十面埋伏》。  杨丽萍用舞剧《十面埋伏》颠覆了自己。  之前,人们一直担心这位以民族舞见长的舞蹈皇后如何能够诠释一个引入京剧元素的现代舞实验?可是伴随着10月7日至9日《十面埋伏》在杭州剧院的演出,杭州观众再一次沸腾了
期刊
茶山烟云
期刊
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凌宇冰先生无疑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我进入位于婺江之畔八咏楼旧址上修建的金华一中(原金华师范)读初中。在这里,我遇到了凌宇冰先生。那时候,他还不满30岁,风华正茂,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分配过来。而我因受在中国美院雕塑系任教的舅舅的影响,从小喜欢美术,绘画基础自然比同龄的孩子要好很多。我得到了凌老师的关爱,每次我卷了自己画的习作登门拜访,他都会热情接
期刊
名人故居、艺术院、纪念馆,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和传播载体,更是对名人精神与文化的延续与继承。这一期“历史名人”专栏刊发了关于范文澜故居、孙传哲纪念馆两篇文稿,旨在为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的同时,让这些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永久流传,使他们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绿肥红瘦时节。  2015年5月,那天我在古城绍兴,参观完大通学堂,就沿着胜利西路漫步,很快来到锦麟桥,跨过这座小桥,拐个弯儿,
期刊
今年7月,一场在浙江省文化馆展厅的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参观。这次展览的主角不是什么“大师”,而是一群可爱的非洲学员。  本次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非洲学员们在浙江期间学习、创作的成果,有融合中国元素和非洲本土特色的陶艺作品,也有对照南宋官窑陶瓷新学成的小件作品。除非洲学员作品外,还有一部分是中方授课教师的作品,展出的有杭州的南宋官窑代表性作品,也有古今的陶艺作品。唱主角的当然是“非洲学员陶艺培训班”
期刊
美国好莱坞大片《东京上空三十秒》,当年获美国奥斯卡大奖。镜头里的故事发生在浙江临海的恩泽医院,故事要从七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起。  轰炸东京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遭受重挫,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当年疯狂的日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向日本天皇保证,日本上空是绝对安全的。  美国方面经过精心策划,决定由詹姆斯·H·
期刊
历史凝聚抗日篇,艺术再现民族魂。  2015年8月26日至9月6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省档案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抗日战争在浙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展览分为“同仇敌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生灵涂炭日军对浙江的侵略”、“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浙江抗战”、“共赴国难浙江抗日的正面战场”、“浩气长存浙江抗日英烈”5个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