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小伙唐小强是西南大学2013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对他来说,2013年5月29日这一天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天,他“失业”了。他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就已经身不由己的“失业”了。
“听到说解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懵了”
2013年的毕业季号称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唐小强对此并无特别感受。他早在2012年12月底就已经顺利地和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做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他已经做好所有准备,等着毕业后就马上去郎酒集团上班。
5月末,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进入了“毕业节奏”。最后的校园时光总是令人怀念,这时候,毕业生们通常会约上三五好友,吃饭喝酒唱歌合影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作为毕业大军中的一员,唐小强也不例外。
然而,一个意外的电话彻底打乱了他的“毕业节奏”。5月29日上午,论文答辩完没几天的唐小强正在罗列和整理毕业照。打电话的人称自己是郎酒集团的工作人员,唐小强听出他的声音,正是郎酒集团在西南大学校园宣讲会讲话的宣讲员,也是面试时负责招聘的主考官。宣讲员告诉他:公司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由于市场不景气,整个白酒行业处于低谷时期,公司不得不和他解约,希望他能够配合办理相关解约手续,郎酒承诺赔偿3000元违约金。
“听到说解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懵了,”唐小强说,“这个时间去哪里去找工作?我其实已经准备好6月底或者7月初去上班了。”电话里他问宣讲员可不可以不解约,采取其他解决方法,比如减薪等措施。但是对方表示他们也没有办法,解约态度非常坚决。唐小强马上又询问是部分解约应届毕业生还是全部解约,对方告诉他是全部解约。
挂了电话,他立即到微博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解约并非个例。他了解到,5月27日就已经有早前签约郎酒的应届毕业生接到解约电话。一个被解约的郑州大学毕业生回忆电话内容如下:因为中央政策调控,导致市场萎缩,现在企业方面没法给安排新的工作岗位,要他理解公司,接受解约事实。解约的说辞也大同小异。
唐小强透露,他的校友中,专业与食品相关的同学接到解约电话时,对方问他是否有意愿调剂到酒厂,由做市场销售转到生产基地工作,薪酬也要降低将近一半。但是几乎没有毕业生选择调剂,一是工作环境不太好,二是薪酬太低。记者在被解约毕业生联合起来申请维权的QQ群中,看到一个来自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的毕业生说:“去他们(郎酒集团)生产线,就专业对口了。”
从签约到解约的“魔幻现实主义”
西南大学有18名毕业生于2012年年底签约郎酒,2013年5月,他们无一例外接到解约电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被解约的毕业生有200多人。此前郎酒集团在校园宣讲会上宣称要在各高校招收300名应届毕业生。
唐小强说,郎酒只在重庆两所大学开过宣讲会,一所是西南大学,另一所是重庆大学。两所学校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重庆大学还是“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郎酒在西南大学的宣讲会场面十分火爆,“去的人很多,各个高校的毕业生都有”,唐小强回忆宣讲会的情形时甚至用了“座无虚席”这个词形容。“面试时竞争很激烈,”唐小强说,“郎酒是大企业,知名度很高,待遇也挺好。本科生底薪是4000元,有1000元左右的工作费用,研究生还要更高一点。”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讲,郎酒提供的薪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签约郎酒之前,唐小强还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他说:“有相当多的同学和我一样,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与郎酒签约。”因为觉得待遇不错,签订了三方协议之后,他就没有继续找工作了。如果没有“解约门”事件,能够冲破层层筛选拿到郎酒的录取通知这件事一定会让唐小强引以为傲。
“解约门”事件发生后,唐小强处境尴尬。除了有很多同学打电话来问解约的事情之外,他最不能面对的是父母。唐小强的家境不算富裕,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不会上网,因此对“郎酒解约事件”一无所知。6月15日,唐小强对记者说:“我到现在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被郎酒解约的事情。他们觉得能够签约郎酒还是挺不错的,每次打电话都会问我准备什么时候去郎酒上班,而我只能说‘快了,快了’。”他不想将解约事情告诉父母,他认为:“其实对他们说了也没有用,只会让他们担心,所以我到现在还瞒着他们。”
他告诉记者他又获得一个工作机会,仍然是做市场营销,不过待遇比不上郎酒的待遇。“简历都不知道往哪儿投,因为6月份绝大多数校园招聘已经结束,社会招聘又大多需要工作经验,找工作时选择余地很小,”唐小强如此说到,“被解聘的同学中很少有人找到工作,有的大企业2014年的校园招聘都已经开始筹备了。”
对于需要重新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讲,6月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段。在被解约同学联合起来申请维权的QQ群里,记者问有多少同学现在找到工作了,马上就有人回复还没有找到工作,并附上一个大哭的表情。群主阿凡也证实:“很多人都还没有落实工作。”有同学表示这个时间工作真的不好找,只好先回家卖菜了,接着就有同学回复说:“卖菜也不见得差。”
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到与郎酒签约再到遭遇郎酒毁约,这些毕业生的遭遇颇有些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维权之路艰辛渺茫
5月29日上午,唐小强接到解约电话,30日收到解约函,解约函中带着回执联,被解约毕业生需要在回执联中写上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开户行,郎酒要求毕业生把三方协议和回执联一起寄回。寄回三方协议后不久,唐小强收到郎酒的3000元违约金。郑州大学的毕业生航子告诉记者,他5月28日接到解约电话,6月9号收到违约金,“办事效率倒是挺高的”,航子说。记者在维权QQ群中询问是否都收到了违约金,毕业生们表示寄出回执联的同学基本都在几天内收到了。 但是这3000元违约金能够弥补被解约毕业生的损失吗?
事情发生之后,被解约的同学迅速成立了维权QQ群。记者看到维权QQ群的群公告上写着:“请各位同学把自己的学校、姓名、联系电话发给阿凡同学,以方便统一维权!”
“维权QQ群没做什么,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这个事,但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落到实处,”唐小强说,“维权很难,法律并不保护三方协议,维权的成本很高。”
唐小强的说法并不准确,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它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一名郑州大学的毕业生表示在和郎酒签订协议时,郎酒要求毕业生们在打印的备案表上写明,“若因个人原因违约,须向郎酒缴纳违约金3000元”,但是郎酒并没有向毕业生们承诺,若是用人单位违约要支付多少违约金。不过也有其他省份的毕业生表示在与古蔺郎酒签订就业协议时,约定任何一方毁约都要向另一方支付3000元的违约赔偿。
此次郎酒违约,承诺向毕业生支付3000元违约金,从法律上讲,它的做法并不存在违反法律之嫌,因此毕业生想要通过法律维权的道路行不通;从商业手法来讲,郎酒的做法符合商业常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采取软性裁员的方法来精简人员是企业的常用手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郎酒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从去年开始,郎酒内部也开始裁员,而且力度更大。可见郎酒的裁员并不仅仅限于毕业生。他说:“公司其实去年就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但是那时行情还不像今年这么恶化,所以去年各地的校招都顺利开展。”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底这半年时间,郎酒一直没有任何消息通告毕业生,他认为,“公司还是应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作为第三方的学校,在帮助学生维权中所起作用也有限。唐小强告诉记者:“学校有打电话询问过解约事件,也表示愿意促使再就业,但是主要采取安抚学生情绪的方法。”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的主要目标不是解决事情,而是平息事情。“我觉得学校就应该勇敢站出来,不怕麻烦,这样就不会是今天这样让学生处于弱势的局面。”唐小强说。
在不能依靠学校的情况下,毕业生应该怎样利用三方协议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建议毕业生一定要利用好三方协议的备注栏。根据求职网的统计,90%以上的三方协议中备注栏全是空白。要想更好的保障自身权益,毕业生应该尽量将单位的承诺,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各项承诺明确写入备注栏。
郎酒解约事件最终以郎酒向被解约毕业生赔偿3000元违约金走向归途,200多个“唐小强们”明白局势已成定局,他们无法改变什么,只能接受现实。如今,他们中很多人仍然奔波在求职的路上,未来很长,而这只是开端。
唐小强告诉记者,“郎酒解约事件”是他人生阅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离开大学的最后一课,也是进入社会的第一课,他从中学到了很多。在“史上最难就业季”的阴霾下,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和其他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被解约毕业生相比,唐小强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听到说解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懵了”
2013年的毕业季号称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唐小强对此并无特别感受。他早在2012年12月底就已经顺利地和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做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他已经做好所有准备,等着毕业后就马上去郎酒集团上班。
5月末,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进入了“毕业节奏”。最后的校园时光总是令人怀念,这时候,毕业生们通常会约上三五好友,吃饭喝酒唱歌合影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作为毕业大军中的一员,唐小强也不例外。
然而,一个意外的电话彻底打乱了他的“毕业节奏”。5月29日上午,论文答辩完没几天的唐小强正在罗列和整理毕业照。打电话的人称自己是郎酒集团的工作人员,唐小强听出他的声音,正是郎酒集团在西南大学校园宣讲会讲话的宣讲员,也是面试时负责招聘的主考官。宣讲员告诉他:公司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由于市场不景气,整个白酒行业处于低谷时期,公司不得不和他解约,希望他能够配合办理相关解约手续,郎酒承诺赔偿3000元违约金。
“听到说解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懵了,”唐小强说,“这个时间去哪里去找工作?我其实已经准备好6月底或者7月初去上班了。”电话里他问宣讲员可不可以不解约,采取其他解决方法,比如减薪等措施。但是对方表示他们也没有办法,解约态度非常坚决。唐小强马上又询问是部分解约应届毕业生还是全部解约,对方告诉他是全部解约。
挂了电话,他立即到微博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解约并非个例。他了解到,5月27日就已经有早前签约郎酒的应届毕业生接到解约电话。一个被解约的郑州大学毕业生回忆电话内容如下:因为中央政策调控,导致市场萎缩,现在企业方面没法给安排新的工作岗位,要他理解公司,接受解约事实。解约的说辞也大同小异。
唐小强透露,他的校友中,专业与食品相关的同学接到解约电话时,对方问他是否有意愿调剂到酒厂,由做市场销售转到生产基地工作,薪酬也要降低将近一半。但是几乎没有毕业生选择调剂,一是工作环境不太好,二是薪酬太低。记者在被解约毕业生联合起来申请维权的QQ群中,看到一个来自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的毕业生说:“去他们(郎酒集团)生产线,就专业对口了。”
从签约到解约的“魔幻现实主义”
西南大学有18名毕业生于2012年年底签约郎酒,2013年5月,他们无一例外接到解约电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被解约的毕业生有200多人。此前郎酒集团在校园宣讲会上宣称要在各高校招收300名应届毕业生。
唐小强说,郎酒只在重庆两所大学开过宣讲会,一所是西南大学,另一所是重庆大学。两所学校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重庆大学还是“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郎酒在西南大学的宣讲会场面十分火爆,“去的人很多,各个高校的毕业生都有”,唐小强回忆宣讲会的情形时甚至用了“座无虚席”这个词形容。“面试时竞争很激烈,”唐小强说,“郎酒是大企业,知名度很高,待遇也挺好。本科生底薪是4000元,有1000元左右的工作费用,研究生还要更高一点。”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来讲,郎酒提供的薪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签约郎酒之前,唐小强还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他说:“有相当多的同学和我一样,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与郎酒签约。”因为觉得待遇不错,签订了三方协议之后,他就没有继续找工作了。如果没有“解约门”事件,能够冲破层层筛选拿到郎酒的录取通知这件事一定会让唐小强引以为傲。
“解约门”事件发生后,唐小强处境尴尬。除了有很多同学打电话来问解约的事情之外,他最不能面对的是父母。唐小强的家境不算富裕,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不会上网,因此对“郎酒解约事件”一无所知。6月15日,唐小强对记者说:“我到现在也没有告诉爸爸妈妈被郎酒解约的事情。他们觉得能够签约郎酒还是挺不错的,每次打电话都会问我准备什么时候去郎酒上班,而我只能说‘快了,快了’。”他不想将解约事情告诉父母,他认为:“其实对他们说了也没有用,只会让他们担心,所以我到现在还瞒着他们。”
他告诉记者他又获得一个工作机会,仍然是做市场营销,不过待遇比不上郎酒的待遇。“简历都不知道往哪儿投,因为6月份绝大多数校园招聘已经结束,社会招聘又大多需要工作经验,找工作时选择余地很小,”唐小强如此说到,“被解聘的同学中很少有人找到工作,有的大企业2014年的校园招聘都已经开始筹备了。”
对于需要重新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讲,6月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段。在被解约同学联合起来申请维权的QQ群里,记者问有多少同学现在找到工作了,马上就有人回复还没有找到工作,并附上一个大哭的表情。群主阿凡也证实:“很多人都还没有落实工作。”有同学表示这个时间工作真的不好找,只好先回家卖菜了,接着就有同学回复说:“卖菜也不见得差。”
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到与郎酒签约再到遭遇郎酒毁约,这些毕业生的遭遇颇有些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维权之路艰辛渺茫
5月29日上午,唐小强接到解约电话,30日收到解约函,解约函中带着回执联,被解约毕业生需要在回执联中写上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开户行,郎酒要求毕业生把三方协议和回执联一起寄回。寄回三方协议后不久,唐小强收到郎酒的3000元违约金。郑州大学的毕业生航子告诉记者,他5月28日接到解约电话,6月9号收到违约金,“办事效率倒是挺高的”,航子说。记者在维权QQ群中询问是否都收到了违约金,毕业生们表示寄出回执联的同学基本都在几天内收到了。 但是这3000元违约金能够弥补被解约毕业生的损失吗?
事情发生之后,被解约的同学迅速成立了维权QQ群。记者看到维权QQ群的群公告上写着:“请各位同学把自己的学校、姓名、联系电话发给阿凡同学,以方便统一维权!”
“维权QQ群没做什么,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这个事,但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落到实处,”唐小强说,“维权很难,法律并不保护三方协议,维权的成本很高。”
唐小强的说法并不准确,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由学校作为见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一份意向性协议,它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
根据新华网的报道,一名郑州大学的毕业生表示在和郎酒签订协议时,郎酒要求毕业生们在打印的备案表上写明,“若因个人原因违约,须向郎酒缴纳违约金3000元”,但是郎酒并没有向毕业生们承诺,若是用人单位违约要支付多少违约金。不过也有其他省份的毕业生表示在与古蔺郎酒签订就业协议时,约定任何一方毁约都要向另一方支付3000元的违约赔偿。
此次郎酒违约,承诺向毕业生支付3000元违约金,从法律上讲,它的做法并不存在违反法律之嫌,因此毕业生想要通过法律维权的道路行不通;从商业手法来讲,郎酒的做法符合商业常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采取软性裁员的方法来精简人员是企业的常用手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郎酒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从去年开始,郎酒内部也开始裁员,而且力度更大。可见郎酒的裁员并不仅仅限于毕业生。他说:“公司其实去年就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但是那时行情还不像今年这么恶化,所以去年各地的校招都顺利开展。”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底这半年时间,郎酒一直没有任何消息通告毕业生,他认为,“公司还是应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作为第三方的学校,在帮助学生维权中所起作用也有限。唐小强告诉记者:“学校有打电话询问过解约事件,也表示愿意促使再就业,但是主要采取安抚学生情绪的方法。”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的主要目标不是解决事情,而是平息事情。“我觉得学校就应该勇敢站出来,不怕麻烦,这样就不会是今天这样让学生处于弱势的局面。”唐小强说。
在不能依靠学校的情况下,毕业生应该怎样利用三方协议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建议毕业生一定要利用好三方协议的备注栏。根据求职网的统计,90%以上的三方协议中备注栏全是空白。要想更好的保障自身权益,毕业生应该尽量将单位的承诺,如休假、住房补贴、解决户口、保险等各项承诺明确写入备注栏。
郎酒解约事件最终以郎酒向被解约毕业生赔偿3000元违约金走向归途,200多个“唐小强们”明白局势已成定局,他们无法改变什么,只能接受现实。如今,他们中很多人仍然奔波在求职的路上,未来很长,而这只是开端。
唐小强告诉记者,“郎酒解约事件”是他人生阅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离开大学的最后一课,也是进入社会的第一课,他从中学到了很多。在“史上最难就业季”的阴霾下,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和其他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被解约毕业生相比,唐小强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