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依赖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n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很少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学中这种越俎代庖的弊端,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加之应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教学中经常出现不重视教育的规律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现象,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依赖心理严重。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生活上依赖父母,学习上依赖书本和老师。依赖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领悟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课程标准阐述表明,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依赖性是当前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依赖心理呢?
  一.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偏见
  在语文的学习中,好多学生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语文平时不需要多花精力,临考时看看课本,背一背就行了,考试再怎么考也考不差。这样,考试就成了知识搬家,将书本或笔记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试卷上,语文考试就变成了考记忆力。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纠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偏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将语文的学习视为只要背一背、记一记就行,这是造成语文低分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其次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同学可能重视语文学习,但没有坚持精神,要么不看不学,要么就狂轰滥炸。其实,语文的学习最是不能这样,它需要的是少量多次,循序渐进。只有让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这是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依赖性的第一步。
  二.从学习语文的意义和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学生如对语文产生了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学习起来也就不会有依赖心理。
  (一)从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对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唐代李白非常钦佩荆州长史韩朝宗的才华,著诗云:“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有文采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钦佩。有文采的妙处,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比如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但有人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这样,语文的味道、档次就出来了。通过这些浅显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这么有用,又这么重要,当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学生就会努力去学好它,对语文的兴趣也就产生了。
  (二)从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很多同学认为学语文没意思,很枯燥,提不起兴趣。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内容充满无穷的乐趣,可以举一些例子给学生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如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的变化,每一个标点的不同,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句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寥寥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篇趣:就拿八年级上册课文来说,在《背影》里可读到朱自清对父亲真挚的感情,在《中国石拱桥》中可阅知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我们还会观赏1800年前的陶渊明为我们构建的理想社会蓝图,我们还会到唐代的刘禹锡的陋室里去参观,我们还会读一读鲁迅的温馨美好的回忆《朝花夕拾》。学生如果明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那么丰富多彩,那么有趣,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语文。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不论何种方法,只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地去学习语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摆脱依赖的心理。
  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可以先不讲或不细讲,而是给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一文教学中,我首先给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严格要求每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内都能经得起提问,这样,同学们都积极去读去思考,而且在回答问题时效果非常好。老师给了他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没有什么好依赖,只能充分发挥了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很重要。课堂上可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一些小竞赛。在文言文《桃花源记》疏通文意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把班上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提问比赛,两组轮流提问和回答。这样,在比赛开始前,两个组的同学都在认真准备,他们既要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又要准备问题提问别人,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在比赛时,老师只是在点评和纠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不仅如此,这样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今后遇到问题就会自己先去思考,大大减少依赖性。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老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并且不断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训练,这样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就能取得很大进步,那么他们的依赖心理也一定可以得到抑制。
  四.在学习方法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学好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学好语文也不是很困难的事。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学生学习得法,成绩就会逐渐提高,成绩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随之而来,有了兴趣,学习就会更主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授之以不同的方法,这也是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的重要手段。
  总之,造成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依赖心理的原因很多,但无论怎样,只要老师多花点心思,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学生如果能从思想上拨乱反正,自觉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并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就会很快提升对语文的感悟力。这样,学生也就会逐渐摆脱以往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依赖心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张秋玲、王彤彦、张萍萍:《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释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版。
  [4]龙祖清:《论儿童依赖心理的消除》,《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年9期。
  [5]陈丽:《小学生依赖心理疏导策略例谈》,《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1年22期。
  黄明坚,教师,现居广东惠州。
其他文献
超载货车不能上路是一项基本的常识,可人们也许不知道,在有些国家,超重的交警也是不能上路执勤的。据外媒报道,越南首都河内市的交警队伍正着力提升自身形象,继部署女交警上
绝大多数运动需要双脚,在运动的时候,双脚承受的力量是你站立时的好几倍,如果穿的鞋子不合适,很容易使你的双脚受伤。在我国,已经约有4300万人由于穿着的鞋不合适,而在运动
德国人特别爱读书看报,经常看书的人一直约占居民的三分之一。1967年的统计表明,有29%的人每天看书,或者在一周中多次看书。1991年的统计则表明,每天或一周多次看书的人已增
2011版语文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规范和要求,需要加强学习。下面笔者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第一,新版课标强调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不轻视知识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有轻视甚至忽视知识学习的倾向。新课标这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的学习,显然具有纠偏的作用。新课标说,“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六年级的几位老师教学《船长》时,纷纷“原封不动”地借用仲剑峰老师的教案。仲老师的《船长》确实是个成功课例,但是否能“原封不动”地借 In the sixth grade, when teach
文人与酒,是个谈老了、谈滥了的旧题目。但各个时代文人与酒有不同的风彩,且同是文人与酒,其缘分也不尽一样。所以,谈文人与酒的文章总是层出不穷。 Literati and wine, is
要提炼出社会共同认可、体现广东特色、群众乐于接受、容易传承传播的价值理念,使之成为新时期“广东精神”。经过了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在建设文化强国,重塑社会主
《可能性》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
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桐柏石材,以品种多、质量优而闻名遐迩。目前,鞭蓉红、水晶白、绿宝品种的开采、加工已具规模,桐柏米黄、含玉白、云雾白等品种已进入开发阶段,形成中
为克服操作层在三力偶作用下产生的绕纵轴线的扭转变形,介绍了中间抗扭支撑结构、原理及使用效果。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orsional deformation of the operating la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