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学变得越来越难,由于高考要求出成绩,所以课堂教学只能是说一些枯燥的知识点,而这无疑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说故事”
一堂历史课绝不应该只是使用一种方法,如谈话法或讨论法,许多时候,特别初中历史课或遇上情节生动曲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不妨采取 “讲”的方法。但这时的 “讲”,不能是枯燥乏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动听地 “讲”,类似 “说故事”一样。
台湾张元教授曾经有过精采的论述。他说,历史原本就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历史课绝对应该是一堂很有趣的课。中学历史课多说些故事,就是少了点精确又有何妨?相反的,教师讲的都是历史的事实,都是精确的史实,但是沉闷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道就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吗?在历史课中讲故事,除了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把故事当作认识过去的例证;历史的趣味是一种有深度的趣味,教师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时,应该努力把趣味的深度呈现出来。
“说故事”其实也是一种讲述,但与一般讲述不同的是,它要求说得动听,要能够真正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说得动听?关键是有时只宜 “说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一堆零碎的历史事件。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整合的主题,除了看到因果相连的关系外,也在于意义的寻找。换言之, “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 “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二、资料研习法
资料研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研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是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利用资料来进行教学呢?理论上是可以的。至于有没有一定的方法或程式,我们觉得:“一定要依照史料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史料,应该有不同的教法,所以,即使可以形成一种程式,大概也就是些粗略的原则。”
所以,资料研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材料,通过研读,获取信息,并作出相应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直接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而教师则起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三、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关于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及 “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观点。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并做出自己合理的或自圆其说的解释。
四、历史调查与访谈
所谓历史调查与访谈,就是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调查与访谈运用于历史教学,其理论基础是新课程关于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的观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和作用至少有三点:第一,它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历史教学面貌,而使历史教学成为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动态活动;第二,它增强了历史的个性化色彩,使历史显得更真实,而且还能展示过去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深层和复杂的情感,把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事件联结在一起;第三,它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且活动也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伙伴。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使用编演历史剧的方法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谓编演历史剧,就是通过在课下搜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排练,而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出演(有时老师也参加)不同的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体验和感受历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第二,学生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第三,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只是概念的记忆或理解,而应该由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编演历史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如何搜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益的。据说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说明了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进入到历史短剧、历史人物的意境之中,无论是获取知识、相关材料,还是解决难点,都亲身尝试,探究,从中来体验和感受所演的角色,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
五、历史考察
历史考察主要指考察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搜集故事传说、歌谣等。许多历史事件留下的实物和遗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极有价值的直接材料和背景资料。例如,研究明清时期徽商的学者,往往都要到皖南的歙县、黟县等地展开调查,了解那些徽商家乡的生活环境、家族谱系、家庭教育、住宅民居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应该说,历史考察既不同于旅游,也不同于考古。“因为旅游是指旅行游览,属于文化休息的范畴;历史考察则不然,它通过对保存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的观察与调查,收集历史的事实材料从而认识历史,属于学习、研究的范畴。”“考古是对新发现的历史遗址、遗迹、遗物作出科学地解释;而历史考察则是对历史事实材料的感知与收集”。
一、“说故事”
一堂历史课绝不应该只是使用一种方法,如谈话法或讨论法,许多时候,特别初中历史课或遇上情节生动曲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是不妨采取 “讲”的方法。但这时的 “讲”,不能是枯燥乏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动听地 “讲”,类似 “说故事”一样。
台湾张元教授曾经有过精采的论述。他说,历史原本就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历史课绝对应该是一堂很有趣的课。中学历史课多说些故事,就是少了点精确又有何妨?相反的,教师讲的都是历史的事实,都是精确的史实,但是沉闷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道就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吗?在历史课中讲故事,除了引起兴趣,更重要的是把故事当作认识过去的例证;历史的趣味是一种有深度的趣味,教师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时,应该努力把趣味的深度呈现出来。
“说故事”其实也是一种讲述,但与一般讲述不同的是,它要求说得动听,要能够真正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说得动听?关键是有时只宜 “说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一堆零碎的历史事件。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整合的主题,除了看到因果相连的关系外,也在于意义的寻找。换言之, “说故事”不仅要生动,而且头绪要少,还要说出 “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来,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或引发一些思考。
二、资料研习法
资料研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研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是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利用资料来进行教学呢?理论上是可以的。至于有没有一定的方法或程式,我们觉得:“一定要依照史料的性质,不同性质的史料,应该有不同的教法,所以,即使可以形成一种程式,大概也就是些粗略的原则。”
所以,资料研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材料,通过研读,获取信息,并作出相应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直接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而教师则起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三、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关于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及 “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观点。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并做出自己合理的或自圆其说的解释。
四、历史调查与访谈
所谓历史调查与访谈,就是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调查与访谈运用于历史教学,其理论基础是新课程关于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的观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和作用至少有三点:第一,它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历史教学面貌,而使历史教学成为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动态活动;第二,它增强了历史的个性化色彩,使历史显得更真实,而且还能展示过去常常被忽略的一些深层和复杂的情感,把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事件联结在一起;第三,它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且活动也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伙伴。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使用编演历史剧的方法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谓编演历史剧,就是通过在课下搜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排练,而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出演(有时老师也参加)不同的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体验和感受历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第二,学生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第三,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只是概念的记忆或理解,而应该由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编演历史剧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如何搜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益的。据说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说明了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进入到历史短剧、历史人物的意境之中,无论是获取知识、相关材料,还是解决难点,都亲身尝试,探究,从中来体验和感受所演的角色,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
五、历史考察
历史考察主要指考察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搜集故事传说、歌谣等。许多历史事件留下的实物和遗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极有价值的直接材料和背景资料。例如,研究明清时期徽商的学者,往往都要到皖南的歙县、黟县等地展开调查,了解那些徽商家乡的生活环境、家族谱系、家庭教育、住宅民居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应该说,历史考察既不同于旅游,也不同于考古。“因为旅游是指旅行游览,属于文化休息的范畴;历史考察则不然,它通过对保存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的观察与调查,收集历史的事实材料从而认识历史,属于学习、研究的范畴。”“考古是对新发现的历史遗址、遗迹、遗物作出科学地解释;而历史考察则是对历史事实材料的感知与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