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本文从每日阅读、身心合一、注重方法、勤于动笔等方面,探讨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良好习惯 培养策略
语文阅读是知识吸收的过程,也是知识储备的过程,通过阅读能够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阅读过程中,要践行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亲历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重视分享和交流,重视积累和沉淀。以一颗安静的心品味文章内容和思想,以一些质疑的心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以一颗学习的心应对文章之外的变幻莫测。
一、每日阅读,贵在坚持
孙中山先生曾经表示:“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这说明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坚持读书,坚持理解,将会领悟书中的真谛,获得感悟。健康的阅读习惯,就是每日阅读,坚持每天吸收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感悟,并不断反思自己,修正自己。可以组织每星期一次的读书周,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一整本书的活动中,如《窗边的小豆豆》、《老鼠米米》、《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小学生喜爱的书籍等,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读书心得,激励学生每日阅读和总结。良好的阅读习惯,贵在坚持,通过每天的阅读,深刻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
二、身心合一,用心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心神合一,阅读时身心合一,手做笔记,心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阅读完成后,用心反思和感悟文章内容,细细品味文章中的精美段落和语句,并通过思维拓展,对文章进行总结分析,对于“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内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等问题进行回味和反思。假如,我是文章作者,我会如何叙写这篇文章。培养读与思合一的阅读习惯,身心具备,共同参与,用心感悟,高效提升。
三、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方法的选择对阅读习惯培养非常重要:第一,开设阅读课。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本,有了《自读课本》的辅助,而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本书并没有真正被利用。叶圣陶先生指出,要重视阅读量的增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课中,结合课外辅助书籍,增加学生阅读量,适时指导,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合作阅读。引导学生共享资源,图书互借,资源节约,增加阅读量。比如《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课外读物,《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读物,有的学生可能珍藏几本,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换,之后相互交流,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第三,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师科学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选择精度的课外作品,并针对相关主题,分享读书心得。在会上,学生自我展示,发表见解和意见。通过交流会开展,学生更加乐于读书和交流,促进读与思的有效结合。
第四,有效拓展。课堂上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内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又通过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四、勤于动笔,结合实践
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也不是为了浏览一遍书中内容而展开阅读。阅读的一个目的,是从书中学习做人处事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并善于表达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写作多后感。每个阶段阅读完成后,记录阅读心得,还可以实施仿写或改写。有效借助阅读的力量,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如阅读名人传记、故事《少年毛泽东》、《我的父亲邓小平》、《雷锋的故事》,可以从中感悟文章写人记事的精妙之处,并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出写人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亲身感悟,创新写作,动笔实践,记录下关于身边可爱的人、有趣的事,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另外,在小学语文高效的写作习惯中,有一项是边思考边动笔,抓住文章的重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勤于动笔,可圈可点,养成批注和勾画的习惯。对文章的关键字、重点句子、名言警句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志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在阅读中身心合一,培养高效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需要组织和引导小学生选择健康、有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在选择有益的书籍后,引导展开课外阅读、互动交流、拓展实践,丰富学生知识,发展能力。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不可贪多而图囵吞枣,应该积极地从书中寻找精华,反思、咀嚼、品味,促进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也从书中获得人生经验,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秋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1).
[2]赖天惠.试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良好习惯 培养策略
语文阅读是知识吸收的过程,也是知识储备的过程,通过阅读能够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阅读过程中,要践行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亲历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重视分享和交流,重视积累和沉淀。以一颗安静的心品味文章内容和思想,以一些质疑的心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以一颗学习的心应对文章之外的变幻莫测。
一、每日阅读,贵在坚持
孙中山先生曾经表示:“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这说明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坚持读书,坚持理解,将会领悟书中的真谛,获得感悟。健康的阅读习惯,就是每日阅读,坚持每天吸收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感悟,并不断反思自己,修正自己。可以组织每星期一次的读书周,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一整本书的活动中,如《窗边的小豆豆》、《老鼠米米》、《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小学生喜爱的书籍等,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读书心得,激励学生每日阅读和总结。良好的阅读习惯,贵在坚持,通过每天的阅读,深刻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
二、身心合一,用心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心神合一,阅读时身心合一,手做笔记,心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阅读完成后,用心反思和感悟文章内容,细细品味文章中的精美段落和语句,并通过思维拓展,对文章进行总结分析,对于“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内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文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等问题进行回味和反思。假如,我是文章作者,我会如何叙写这篇文章。培养读与思合一的阅读习惯,身心具备,共同参与,用心感悟,高效提升。
三、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方法的选择对阅读习惯培养非常重要:第一,开设阅读课。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本,有了《自读课本》的辅助,而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本书并没有真正被利用。叶圣陶先生指出,要重视阅读量的增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课中,结合课外辅助书籍,增加学生阅读量,适时指导,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合作阅读。引导学生共享资源,图书互借,资源节约,增加阅读量。比如《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课外读物,《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读物,有的学生可能珍藏几本,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阅读,相互交换,之后相互交流,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第三,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师科学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选择精度的课外作品,并针对相关主题,分享读书心得。在会上,学生自我展示,发表见解和意见。通过交流会开展,学生更加乐于读书和交流,促进读与思的有效结合。
第四,有效拓展。课堂上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内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又通过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四、勤于动笔,结合实践
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也不是为了浏览一遍书中内容而展开阅读。阅读的一个目的,是从书中学习做人处事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并善于表达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写作多后感。每个阶段阅读完成后,记录阅读心得,还可以实施仿写或改写。有效借助阅读的力量,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如阅读名人传记、故事《少年毛泽东》、《我的父亲邓小平》、《雷锋的故事》,可以从中感悟文章写人记事的精妙之处,并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出写人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亲身感悟,创新写作,动笔实践,记录下关于身边可爱的人、有趣的事,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另外,在小学语文高效的写作习惯中,有一项是边思考边动笔,抓住文章的重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勤于动笔,可圈可点,养成批注和勾画的习惯。对文章的关键字、重点句子、名言警句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志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在阅读中身心合一,培养高效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需要组织和引导小学生选择健康、有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在选择有益的书籍后,引导展开课外阅读、互动交流、拓展实践,丰富学生知识,发展能力。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不可贪多而图囵吞枣,应该积极地从书中寻找精华,反思、咀嚼、品味,促进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也从书中获得人生经验,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秋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1).
[2]赖天惠.试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