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策略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创新教学,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扩展知识,丰富想象力
文化知识决定着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充分积累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时,借助幻灯投影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单纯地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问课型、内容,一律使用五彩缤纷的课件,给人有喧宾夺主之嫌疑。
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在一次看图写话练习时,画面上是青蛙、池塘、荷叶,许多孩子都写了青蛙捉害虫等,唯独有个孩子写道:“青蛙妈妈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那是孩子的独特想象,充满亲情、温馨和童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体味、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训练语言,增强想象力
在教学中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拓展,学生才能开阔思维的空间,使思维的方式更灵活,才能突破现有单向思维的定势,才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才会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的语言,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片段。课文中作者描绘的环境景象、人物活动、事物形态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声嘶力竭、煞有介事地读,而不想象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准确体会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引导学生对“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细加咀嚼、推敲,让学生意识到生动而传神的语言的精妙之处。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取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
训练时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量。
四、延伸课外,拓展想象力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就太狭窄;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加强素材积累训练,拓展素材积累空间,能很好地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好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总之,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参考文献:
[1]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张晓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
[3]冒亚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策略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创新教学,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扩展知识,丰富想象力
文化知识决定着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充分积累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时,借助幻灯投影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单纯地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问课型、内容,一律使用五彩缤纷的课件,给人有喧宾夺主之嫌疑。
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在一次看图写话练习时,画面上是青蛙、池塘、荷叶,许多孩子都写了青蛙捉害虫等,唯独有个孩子写道:“青蛙妈妈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那是孩子的独特想象,充满亲情、温馨和童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体味、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训练语言,增强想象力
在教学中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拓展,学生才能开阔思维的空间,使思维的方式更灵活,才能突破现有单向思维的定势,才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才会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的语言,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片段。课文中作者描绘的环境景象、人物活动、事物形态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声嘶力竭、煞有介事地读,而不想象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准确体会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引导学生对“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细加咀嚼、推敲,让学生意识到生动而传神的语言的精妙之处。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取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
训练时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量。
四、延伸课外,拓展想象力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就太狭窄;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加强素材积累训练,拓展素材积累空间,能很好地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好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总之,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参考文献:
[1]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张晓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3).
[3]冒亚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