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学好初三数学,是摆在初三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关键是初三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大多都是为了应考而学习,忽视了对数学的兴趣.当他们刚进入初中时,课程并不多,知识也相对简单,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兴趣.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常常为自己解出一道题而兴奋不已.但当他们到初三时,已出现厌学、怕思考的现象,学生上课睡觉、开小差、讲话这是让初三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先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
教毕业班的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堂提出的问题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回答,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是等别人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也提不上来,更谈不上兴趣.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会不断变化.积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而消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抑制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比较符合老师心目中的“标准”,在课堂上,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会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当然是必要的.同时,应重视的是一部分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应引起每一个执教者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学困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又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场地.授课老师要注意,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全体学生都有答对的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学生,少批评、指责、挖苦、否定,杜绝“你太笨”、
“弱智”等忌语,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盖滋所说:
“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
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另外,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对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提不上来”这一现象,原因是:一部分“学困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初三大部分时间是复习,对于简单的概念复习,一些成绩尚可以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可以不用听了,就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习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也就无法回答了.遇到这一问题,教师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部都归结到学生身上。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原有的基础有极大的依赖性,学生学不好前面的知识是不可能学好后面的知识的,如果对学生教以同一内容,讲同一例题,布置同样的作业,就有部分学生听不懂而“吃不了”,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者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学生在做自己的习题,不要一味地批评,可以换一种方法提醒他.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学生不做我布置在黑板上的练习题,做自己的习题,当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这个学生是那种老师越批评就越有抵触情趣的学生.我心里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让她做练习题的法子,这时恰好她的同桌说:“你怎么不做黑板上的作业?”我急中生智地抓住这个好时机,说:“怎么不做呢?她是在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怎么能做正确呢?”这个学生听了我说的话后,立即收起了自己的作业,取出练习本解题了,这样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表扬多、批评少”,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
初三给人的印象就是每天要做大量的习题,这也是打消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学生会做重复性的题目,这就需要教师选题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题海战术”.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暴露问题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题量及习题难度可以不一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题外,还有附加题或思考题,一般学生完成基本题即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努力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通过思考能解出全部或大部的题目给他们练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可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出一些明显的,通过努力能做的简易题,并注意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只要求他们基本掌握识记目标,模仿做简单的习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测验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凡是做教师的都知道,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盼考试,希望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都能显示他们的成绩,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称赞,以至家长的奖励等;而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就怕考试,不希望考试,因为怕考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乃至家长的训斥.现在已经不提倡考试了,但教师可以搞课堂小测验,利用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所测验的试题可以不一样,通过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进入以成功为起点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去,对测验中反映出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保证学生学好数学.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教毕业班的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堂提出的问题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回答,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是等别人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也提不上来,更谈不上兴趣.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会不断变化.积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而消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抑制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比较符合老师心目中的“标准”,在课堂上,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会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当然是必要的.同时,应重视的是一部分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应引起每一个执教者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学困生,既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又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场地.授课老师要注意,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全体学生都有答对的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学生,少批评、指责、挖苦、否定,杜绝“你太笨”、
“弱智”等忌语,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盖滋所说:
“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
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另外,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对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提不上来”这一现象,原因是:一部分“学困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初三大部分时间是复习,对于简单的概念复习,一些成绩尚可以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可以不用听了,就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习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也就无法回答了.遇到这一问题,教师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部都归结到学生身上。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原有的基础有极大的依赖性,学生学不好前面的知识是不可能学好后面的知识的,如果对学生教以同一内容,讲同一例题,布置同样的作业,就有部分学生听不懂而“吃不了”,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者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学生在做自己的习题,不要一味地批评,可以换一种方法提醒他.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学生不做我布置在黑板上的练习题,做自己的习题,当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这个学生是那种老师越批评就越有抵触情趣的学生.我心里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让她做练习题的法子,这时恰好她的同桌说:“你怎么不做黑板上的作业?”我急中生智地抓住这个好时机,说:“怎么不做呢?她是在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怎么能做正确呢?”这个学生听了我说的话后,立即收起了自己的作业,取出练习本解题了,这样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表扬多、批评少”,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
初三给人的印象就是每天要做大量的习题,这也是打消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学生会做重复性的题目,这就需要教师选题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题海战术”.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暴露问题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题量及习题难度可以不一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题外,还有附加题或思考题,一般学生完成基本题即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努力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通过思考能解出全部或大部的题目给他们练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可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出一些明显的,通过努力能做的简易题,并注意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只要求他们基本掌握识记目标,模仿做简单的习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测验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凡是做教师的都知道,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盼考试,希望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都能显示他们的成绩,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称赞,以至家长的奖励等;而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就怕考试,不希望考试,因为怕考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乃至家长的训斥.现在已经不提倡考试了,但教师可以搞课堂小测验,利用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所测验的试题可以不一样,通过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进入以成功为起点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去,对测验中反映出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保证学生学好数学.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