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历史科被视为“副科”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学生的心留在历史课堂上,这是众多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帮助学生树立“教师行,学生肯定也行”的坚强信念,使其克服视历史学习为畏途的恐惧心理
拿破仑曾说过: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老虎打不过一只老虎率领的一群绵羊。历史唯物主义也认为,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展示自我形象的绝佳舞台。因此,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要上好第一节课,给学生树立起“英雄”的高大形象,给学生留下“我们的历史老师水平真高”这一美好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坚信“跟着这么有学问的老师学习,自己肯定能学有所成”。此外还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简要介绍自己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优势地位,或在“不经意”间露一两手自己在历史方面的绝活,创造“名师”效应,让学生从心底感到“跟着历史老师学,将会学到很多东西”,将会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但是,切切不可夸大事实,把“牛皮”吹破。
二、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经过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建立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真心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
“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心本是善良的,他們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进步的愿望,是不会轻易拒绝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和无私帮助。但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而言,犯错误又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不但会犯错误,而且还会反反复复地犯。基于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耐心地帮助犯错的学生寻找错误根源,分析错误的危害性,指出改正错误的方向。只有用一种平和、优雅、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才能赢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后进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赏识学生是一种艺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用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去发现。对不同类型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无论其取得的进步大小,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只要用“放大镜”来彰显学生的成绩,学生对老师就会感到特别亲切,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形成从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
3.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亲近学生
在现实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教师虽然学历高,知识渊博,责任心也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不见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接触太少,交流不多,或过于严肃,因此,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缺乏好感和信任,也就难以“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应少一点师道尊严,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聊聊,以赢得学生的好感与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师生关系也就会融洽起来,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一个新的理想境界。
三、从学生趋利心理层次出发,适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会考、高考形势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趋利即追求一种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历史高考成绩,为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发挥历史教学的特有功效,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知识的劳动者。因此学生学习历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对国民的文化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到城里打工,小学文化程度的没人要了,初中文化程度的找工作也太难了,用人单位一开口,要求至少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另外,想参军入伍,增长见识,没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也是不合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历史,争取轻松过会考关,按时拿到高中毕业证书,稳步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技能,使自己在今后的高考中能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同时,让学生知道多掌握一门知识就多一条生路,要为自己今后更美好的前途铺平道路,从而不至于被历史潮流所淘汰。
四、从学生的内省心理层次出发,鼓励学生学会尊重,追求被尊重,赶超先进
在学校里,一般来说,衡量一个学生是好学生还是落后学生,无非是看其品行是否端正,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是否有自己的特长等。假如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就很容易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否则就很容易被别人看不起。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对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集体环境中的位置和在未来社会中的形象比较重视,这种喜欢尝试自己的能力以取得他人尊重的心理往往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联系社会实际,把学好历史课与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以古鉴今,可以知兴衰;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等道理,激发学生的内省心理,使学生积极配合历史教学活动,有效地接受历史知识,并尽其所能去探索历史问题。
另外,内省心理还有互感性的特点,即一个学生的进步往往会影响感染另外一个学生。为此,教师应及时树立良好榜样,特别是发现后进生有明显进步之后要及时表扬,以使学生增强“他行我更行”的心理,从而形成赶超先进的良好学习环境。
五、要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学生学历史也很勤奋,但就是学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像学数理化那样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公式”。高中的历史课不同于初中的历史课,高中的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理论,而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这些规律,如原因和结果、共性与个性、现象和本质、主次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及英雄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换算历史年代的方法、生活中具体运用历史知识的方法等,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要历史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努力,学生的心就会跟着教师的教学进程留在课堂上,师生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建设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帮助学生树立“教师行,学生肯定也行”的坚强信念,使其克服视历史学习为畏途的恐惧心理
拿破仑曾说过: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老虎打不过一只老虎率领的一群绵羊。历史唯物主义也认为,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展示自我形象的绝佳舞台。因此,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要上好第一节课,给学生树立起“英雄”的高大形象,给学生留下“我们的历史老师水平真高”这一美好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坚信“跟着这么有学问的老师学习,自己肯定能学有所成”。此外还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简要介绍自己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优势地位,或在“不经意”间露一两手自己在历史方面的绝活,创造“名师”效应,让学生从心底感到“跟着历史老师学,将会学到很多东西”,将会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但是,切切不可夸大事实,把“牛皮”吹破。
二、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经过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建立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真心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
“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心本是善良的,他們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进步的愿望,是不会轻易拒绝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和无私帮助。但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而言,犯错误又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不但会犯错误,而且还会反反复复地犯。基于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耐心地帮助犯错的学生寻找错误根源,分析错误的危害性,指出改正错误的方向。只有用一种平和、优雅、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才能赢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后进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赏识学生是一种艺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用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去发现。对不同类型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无论其取得的进步大小,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只要用“放大镜”来彰显学生的成绩,学生对老师就会感到特别亲切,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形成从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
3.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亲近学生
在现实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教师虽然学历高,知识渊博,责任心也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不见佳。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接触太少,交流不多,或过于严肃,因此,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缺乏好感和信任,也就难以“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应少一点师道尊严,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聊聊,以赢得学生的好感与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师生关系也就会融洽起来,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一个新的理想境界。
三、从学生趋利心理层次出发,适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会考、高考形势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趋利即追求一种目标,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历史高考成绩,为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发挥历史教学的特有功效,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知识的劳动者。因此学生学习历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对国民的文化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到城里打工,小学文化程度的没人要了,初中文化程度的找工作也太难了,用人单位一开口,要求至少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另外,想参军入伍,增长见识,没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也是不合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历史,争取轻松过会考关,按时拿到高中毕业证书,稳步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技能,使自己在今后的高考中能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同时,让学生知道多掌握一门知识就多一条生路,要为自己今后更美好的前途铺平道路,从而不至于被历史潮流所淘汰。
四、从学生的内省心理层次出发,鼓励学生学会尊重,追求被尊重,赶超先进
在学校里,一般来说,衡量一个学生是好学生还是落后学生,无非是看其品行是否端正,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是否有自己的特长等。假如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就很容易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否则就很容易被别人看不起。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对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集体环境中的位置和在未来社会中的形象比较重视,这种喜欢尝试自己的能力以取得他人尊重的心理往往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联系社会实际,把学好历史课与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以古鉴今,可以知兴衰;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等道理,激发学生的内省心理,使学生积极配合历史教学活动,有效地接受历史知识,并尽其所能去探索历史问题。
另外,内省心理还有互感性的特点,即一个学生的进步往往会影响感染另外一个学生。为此,教师应及时树立良好榜样,特别是发现后进生有明显进步之后要及时表扬,以使学生增强“他行我更行”的心理,从而形成赶超先进的良好学习环境。
五、要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学生学历史也很勤奋,但就是学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像学数理化那样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公式”。高中的历史课不同于初中的历史课,高中的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理论,而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这些规律,如原因和结果、共性与个性、现象和本质、主次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及英雄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换算历史年代的方法、生活中具体运用历史知识的方法等,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要历史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努力,学生的心就会跟着教师的教学进程留在课堂上,师生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建设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