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泼好动,缺乏耐心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常出现的状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顺向”教学,在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进而创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创建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09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开端,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身心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被直觉所支配,具体表现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随心所欲,好恶分明。尤其是对于不喜欢的学科,直接表现出抵制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进而影响到初高中深入性知识的学习。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投其所好,结合学习知识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从而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地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典型的理性学科,知识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程式性和规律性,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单一和乏味。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年龄和心智发育的限制,本身就会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问题,所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些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所以下文中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此种教学的实施细节,希望对其他教师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一些启发。
一、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从众心理
行为研究表明,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类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日常行为甚至是思考方式都会受到环境或者他人的影响。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在行为方面表现的出的从众心理更加严重,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予有目的性的引导,利用课堂氛围的创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游戏型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起到知识传输的作用,但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炒热”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前进。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快速的帮助教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在学习知识中还是生活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所以教师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伊始不妨向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将轻松自在的情绪传递的给学生,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进而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很快整个班级的学生在彼此积极性的带动下,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和周围的人产生关系,尤其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团队协作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现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也将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数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解决型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最主要的是学习相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所以在游戏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选题和分组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一方面,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做到高低搭配。小学阶段的教师一般能够通过日常学习,大体判断出学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的能力高低,因此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做到均衡性,保证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学习差异性,这样在同一个学习目标的驱使下,学生之间就会不自觉的进行互补和帮助,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题目要精心筛选,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计算和应用题等,计算题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公式运用技巧,而应用题对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学习难度较大,考查范围较广,所以合作探究要围绕应用题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实现思维的交互,真正起到合作和探究的目的。
三、比赛模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第一要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比心理。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心思单纯、率真,从心理方面看,受到刺激后的条件反射更加明显,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好胜心更加严重。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性的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良性竞争。
上文中提到的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在保证小组内部成员水平的不平衡性基础上,还要保证小组之间水平的平衡性,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赛”的课堂游戏模式。例如黑板上列出一道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相互之间进行比赛,在竞争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不仅思维运转度会更加灵活,而且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对应的知识内容也会得到很好的吸收和消化。
四、朋友式沟通给予学生受期待感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对于初高中等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智方面的原因,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这就导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的行为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在学习会呈现出“爱屋及乌”的效果,对于教师的喜欢也会相应的转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去,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情感方面获得学生的認同感,进而引导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方面,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鼓励为主的方式给予学生以学习上指导,尤其是学生在出现错误后,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惩罚,而是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且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一方面,让学生从知识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卸下知识权威的面具,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朋友”,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年龄小但是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尊重,所以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而且还能让学生产生被重视的感觉,继而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回应教师的期待和重视而不断努力。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师不能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的教授,更要从学生心理和教学氛围等角度入手,多管齐下全面考虑,才能准确掌握教学重点所在,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创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创建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09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开端,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身心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被直觉所支配,具体表现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随心所欲,好恶分明。尤其是对于不喜欢的学科,直接表现出抵制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进而影响到初高中深入性知识的学习。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投其所好,结合学习知识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从而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地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典型的理性学科,知识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程式性和规律性,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单一和乏味。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年龄和心智发育的限制,本身就会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问题,所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些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所以下文中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此种教学的实施细节,希望对其他教师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一些启发。
一、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从众心理
行为研究表明,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类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日常行为甚至是思考方式都会受到环境或者他人的影响。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在行为方面表现的出的从众心理更加严重,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给予有目的性的引导,利用课堂氛围的创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游戏型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起到知识传输的作用,但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炒热”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前进。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快速的帮助教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在学习知识中还是生活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所以教师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伊始不妨向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将轻松自在的情绪传递的给学生,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进而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很快整个班级的学生在彼此积极性的带动下,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和周围的人产生关系,尤其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团队协作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现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也将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数学是一门典型的问题解决型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最主要的是学习相关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所以在游戏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选题和分组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一方面,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做到高低搭配。小学阶段的教师一般能够通过日常学习,大体判断出学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的能力高低,因此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做到均衡性,保证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学习差异性,这样在同一个学习目标的驱使下,学生之间就会不自觉的进行互补和帮助,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题目要精心筛选,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计算和应用题等,计算题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公式运用技巧,而应用题对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学习难度较大,考查范围较广,所以合作探究要围绕应用题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实现思维的交互,真正起到合作和探究的目的。
三、比赛模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第一要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比心理。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心思单纯、率真,从心理方面看,受到刺激后的条件反射更加明显,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好胜心更加严重。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性的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良性竞争。
上文中提到的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在保证小组内部成员水平的不平衡性基础上,还要保证小组之间水平的平衡性,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赛”的课堂游戏模式。例如黑板上列出一道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相互之间进行比赛,在竞争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不仅思维运转度会更加灵活,而且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在不知不觉中对应的知识内容也会得到很好的吸收和消化。
四、朋友式沟通给予学生受期待感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对于初高中等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智方面的原因,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这就导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的行为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在学习会呈现出“爱屋及乌”的效果,对于教师的喜欢也会相应的转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去,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情感方面获得学生的認同感,进而引导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方面,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鼓励为主的方式给予学生以学习上指导,尤其是学生在出现错误后,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惩罚,而是要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且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一方面,让学生从知识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卸下知识权威的面具,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朋友”,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年龄小但是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尊重,所以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而且还能让学生产生被重视的感觉,继而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回应教师的期待和重视而不断努力。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师不能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的教授,更要从学生心理和教学氛围等角度入手,多管齐下全面考虑,才能准确掌握教学重点所在,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创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