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两只麻袋找到上帝,请求上帝让它们站起来,不要天天瘫瘪在地上。上帝想了想说:“可以呀,有两个办法让你们站起来。”麻袋一听,迫不及待地问:“什么办法?”上帝告诉他们:“要么选择在自己的肚子里装满东西站起来,要么等待着有人来提携你站起来。”
两只麻袋回来,第一只拼命往肚里装东西,不久果真站立起来了;第二只就这样躺在地上等待,一天,有人路过,看到地上的它,顺手拎了起来。麻袋暗自庆幸,懒人自有懒福,自己没有装东西还不照样站起来。结果它高兴得太早了,拎它的人一看,是只空麻袋,觉得无用,反手将它丢到臭水沟里,还没等麻袋反应过来,污浊的泥水便把它淹没了。
我是教师,第一只麻袋是我学习的榜样。人在起步的时候,相互间没多大区别,大家都历经拼搏,获得那个上岗证,走进校园,领导分一班学生给你教育和管理,安排差不多的课给你教,履行差不多的程序从事教育工作。可十年八年以后,一帮人中有的成了骨干、有的成了特级、有的出了名、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但也有的原地踏步甚至是落伍,还有的下岗待业去了。为什么?区别就在于他会不会经常往自己工作的“麻袋”里装点东西。那些每天往里装东西的人虽然可能每天装得并不多,但日积月累,这只麻袋必然会丰收,当然要站起来了。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教师每日最应该往麻袋里装四个方面的东西。
一是装进教育教学实践
这里须特别强调,是教育教学实践,不是教育教学重复。重复是机械的劳动,意义不大。“实践”是继承、创造、创新、生成、发展、反思、经验获得、教训吸取。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成分来对教师的思想进行发酵酿制,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才变得有意义起来,专业成长才变得可触可感起来,他们也才能从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才可能把最初的就业转化为职业,再把职业转化为值得献身的事业。经过反思和审视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这只麻袋里最应装进去的东西。一个优秀教师,与其说是靠知识工作,不如说是靠经验智慧在劳动。是这些实践激活和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在这个行业里一天天成长、一天天优秀,越来越像个老师。
二是装进思想
从表面看,教师们都是用同样的教材、教同样的教材、依同样的教材作为媒介来和学生对话交流,但背后却是教师自己的教育理论在起主导作用,他们从教受到自己的教育思想支配。我们可能会跟着大流走,但并不一定认同这种大流。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用实践去丰富理论、重新发现理论、实现理论,而不是让理论把自己束缚起来。这个过程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独立的思想。
在长远和真正意义上,人与人的区别不是权势地位,而是他的思想。记得孔夫子做过最高法院院长(司寇)的人很少,但所有人都能记得他是大教育家,因为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享誉世界。教师每天产生的思想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头脑里思想装多了,那只“麻袋”自然会鼓胀起来,踏实稳健地立起来,并且立起来的质量和影响都会到达更高层次。
三要装进阅读
书在校园里有两重意思,一重是知识的象征,另一重是教师职业的象征。我对时下相当多的教师不读书感到非常不理解。教师生涯里没有了阅读,心中的太阳就陨落了。一个在暗夜里行走的人,怎么可能去照亮别人。阅读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需要,而且是必需,只有讀书破万卷,才真正有资格、有底气站在讲台上。
只有通过阅读,那一地鸡毛似的教育生活才可能变得有意义起来,我们才能从纷繁中找到真理,让职业生涯如彩线串起的珍珠一般耀眼、亮丽。所以教师职业从业人员要拿起书本、亲近书本,每天读一点,不怕读得慢,也不怕读得少,关键在读,在一个“恒”字。每日读书不倦,数十年下来,那“麻袋”里装进的“硬通货”也不会少。丰富的知识积淀必然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其上起课来那种游刃有余的从容会在课中表现出来。做教师的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功夫用不到,怠惰荒疏,就怕是麻袋里即使装进了东西也会因为缺少足够的分量而轻浮起来,耐不住雨打风吹。
四是要装进你的研究成果
作为教师,因为他的工作需要思想,是脑力劳动,即使一个字论文不写,他也是有研究成果的。但没有经过整理、提炼、升华的思想是肤浅的、零碎的,对专业水平、自我生命发育作用不大,往往随着每天纷繁事务的袭扰,那些“研究成果”会被淹没在时间里。
所以,要有意识地做研究,要从问题入手,对研究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要追根究底,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充分发挥大脑这个加工厂的作用,把自己独特的、满含艰辛的体验记录下来,整理为文。要利用有意识的写作来促进研究,使自己不断处在最佳研究状态。这样的研究让教师的工作到达了更高的层面——不仅只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还能让更多的老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果教师经常在自己的麻袋里装进这四样东西,那株叫做“教”的树上迟早会硕果累累,会引起别人的向往和敬慕,会感到幸福如影随形。
[责任编辑:白文军]
两只麻袋回来,第一只拼命往肚里装东西,不久果真站立起来了;第二只就这样躺在地上等待,一天,有人路过,看到地上的它,顺手拎了起来。麻袋暗自庆幸,懒人自有懒福,自己没有装东西还不照样站起来。结果它高兴得太早了,拎它的人一看,是只空麻袋,觉得无用,反手将它丢到臭水沟里,还没等麻袋反应过来,污浊的泥水便把它淹没了。
我是教师,第一只麻袋是我学习的榜样。人在起步的时候,相互间没多大区别,大家都历经拼搏,获得那个上岗证,走进校园,领导分一班学生给你教育和管理,安排差不多的课给你教,履行差不多的程序从事教育工作。可十年八年以后,一帮人中有的成了骨干、有的成了特级、有的出了名、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但也有的原地踏步甚至是落伍,还有的下岗待业去了。为什么?区别就在于他会不会经常往自己工作的“麻袋”里装点东西。那些每天往里装东西的人虽然可能每天装得并不多,但日积月累,这只麻袋必然会丰收,当然要站起来了。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教师每日最应该往麻袋里装四个方面的东西。
一是装进教育教学实践
这里须特别强调,是教育教学实践,不是教育教学重复。重复是机械的劳动,意义不大。“实践”是继承、创造、创新、生成、发展、反思、经验获得、教训吸取。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成分来对教师的思想进行发酵酿制,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才变得有意义起来,专业成长才变得可触可感起来,他们也才能从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才可能把最初的就业转化为职业,再把职业转化为值得献身的事业。经过反思和审视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这只麻袋里最应装进去的东西。一个优秀教师,与其说是靠知识工作,不如说是靠经验智慧在劳动。是这些实践激活和丰富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在这个行业里一天天成长、一天天优秀,越来越像个老师。
二是装进思想
从表面看,教师们都是用同样的教材、教同样的教材、依同样的教材作为媒介来和学生对话交流,但背后却是教师自己的教育理论在起主导作用,他们从教受到自己的教育思想支配。我们可能会跟着大流走,但并不一定认同这种大流。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用实践去丰富理论、重新发现理论、实现理论,而不是让理论把自己束缚起来。这个过程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独立的思想。
在长远和真正意义上,人与人的区别不是权势地位,而是他的思想。记得孔夫子做过最高法院院长(司寇)的人很少,但所有人都能记得他是大教育家,因为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享誉世界。教师每天产生的思想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头脑里思想装多了,那只“麻袋”自然会鼓胀起来,踏实稳健地立起来,并且立起来的质量和影响都会到达更高层次。
三要装进阅读
书在校园里有两重意思,一重是知识的象征,另一重是教师职业的象征。我对时下相当多的教师不读书感到非常不理解。教师生涯里没有了阅读,心中的太阳就陨落了。一个在暗夜里行走的人,怎么可能去照亮别人。阅读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需要,而且是必需,只有讀书破万卷,才真正有资格、有底气站在讲台上。
只有通过阅读,那一地鸡毛似的教育生活才可能变得有意义起来,我们才能从纷繁中找到真理,让职业生涯如彩线串起的珍珠一般耀眼、亮丽。所以教师职业从业人员要拿起书本、亲近书本,每天读一点,不怕读得慢,也不怕读得少,关键在读,在一个“恒”字。每日读书不倦,数十年下来,那“麻袋”里装进的“硬通货”也不会少。丰富的知识积淀必然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其上起课来那种游刃有余的从容会在课中表现出来。做教师的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功夫用不到,怠惰荒疏,就怕是麻袋里即使装进了东西也会因为缺少足够的分量而轻浮起来,耐不住雨打风吹。
四是要装进你的研究成果
作为教师,因为他的工作需要思想,是脑力劳动,即使一个字论文不写,他也是有研究成果的。但没有经过整理、提炼、升华的思想是肤浅的、零碎的,对专业水平、自我生命发育作用不大,往往随着每天纷繁事务的袭扰,那些“研究成果”会被淹没在时间里。
所以,要有意识地做研究,要从问题入手,对研究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要追根究底,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充分发挥大脑这个加工厂的作用,把自己独特的、满含艰辛的体验记录下来,整理为文。要利用有意识的写作来促进研究,使自己不断处在最佳研究状态。这样的研究让教师的工作到达了更高的层面——不仅只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还能让更多的老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果教师经常在自己的麻袋里装进这四样东西,那株叫做“教”的树上迟早会硕果累累,会引起别人的向往和敬慕,会感到幸福如影随形。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