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为人师
  2009年7月,我从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由于家庭的原因,做出了暂时停止攻读博士的决定。就这样,心怀“教育之理想”与“理想之教育”的我,来到了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新穗学校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事实上,这也不普通,因为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专门学校,是“问题少年”的集中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进过”派出所了,而打架、斗殴、勒索、抢劫、旷课、扰乱课堂纪律、离家出走、顶撞老师和父母对入学前的他们而言,更是家常便饭。转眼间,从正式入职到现在已经有8年时间了,追忆往昔,第一次踏进学校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整洁得让人觉得冷清的宿舍,铺得异常整齐的“床铺”,有条有理的“衣柜”和“摆物架”,一种无法言语的感情,在心里蔓延……
  我想,我会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不会停止对阅读、对思考的追求,做一个具有终身学习理念的教育实践者,留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去守护 “问题少年”,追寻工读教育的“文化性格”,帮助这群孩子寻找“回来的世界”,激发他们身上固有的、潜在的向上意志,为他们重塑自我,向上向善,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众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用他们的行动和一生诠释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样一个命题。爱学生,如何去爱?在我看来,首先要懂得去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在某种程度上说,尊重比爱更重要。我的学生都是行为偏差和心理偏常的“问题少年”,在教育、转化他们的过程中,我觉得,爱、尊重、赏识、公平和信任这几个词是关键。作為一名工读教师,更是需要一种“大爱”——既渗透父亲般一言一行总关情的“严厉之爱”,也有母亲般的“温情之爱”。24小时的寄宿式教育、陪伴式教育让我和学生彼此之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就如一只小小的陀螺,每天都要围着这群“问题少年”转,生活是在不断的再重复和被重复中度过,然而,正是这种不断的再重复和被重复,孕育了学生的行为养成和规范训练。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责任心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的教育、转化效果。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和一个坚实的拥抱,就能唤醒了一个学生“沉睡的灵魂”,抚慰他幼小的心灵。
  做一个合格的“守护神”
  2011年9月教师节期间,我接受了山西出版社传媒集团主办的《教育》杂志宋记者的采访。宋记者当时首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何来到工读学校? 我想了下,回答说:来到工读学校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偶然”,但是这种“偶然”中,其实包含着“必然”,因为我是学教育的,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到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再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我的“教育梦”一直在延续。在中山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当我们班级大部分人把未来工作锁定在高等教育的时候,我的目标始终没有远离过基础教育,因为我更喜欢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我更喜欢中小学,因为我觉得教育和研究儿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至于来到工读学校,我更相信是一种 “缘分”,相比普通学校而言,工读学校的孩子更需要优秀教师的“教育与守护”,更需要优化的环境的“侵蚀与熏陶”,更需要优质教育的“教化与濡染”,我觉得这非常符合我的专业定位和自身的“文化性格”。
  工作这8年,我时常在想,我们这里其实更需要有心的人去耕耘,去收获。于是,这8年来,我大部分时间就沉浸在学校里面,以校为家,就如前校长谢永德先生所言,“学校从此又多了一名守护神”。就这样静静地上课、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照顾学生冲洗和休息。就这样日复一日守望着这帮悬崖边上的孩子。有遇到突发事件的紧张与困惑,也有“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喜悦与幸福;有赛场上挥汗如雨的激情相拥,也有独守教室的孤单心情。总之,有欢乐也有惆怅,有失意也有诗意。
  其实相较于“守护神”,我更喜欢“守望者”,我喜欢的“守望者”源于塞林格的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心境是宁静的。在灯红酒绿,天空和大地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繁华而喧嚣的广州,每当夜幕降临,石榴岗路的新穗学校早已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只剩下那些怀着忧虑之心的“守望者”们依旧在守望着大地,守望着星空,守望着这些需要帮助寻找回来之路的工读生。
  在守望的日子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那是学生的点滴进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负重前进,那是学生的点滴改变;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忘记工读学校那贫瘠、封闭、甚至孤寂的土壤,那是学生的纯真笑容。我一直深信,会因为我们的努力、付出、教育,这群曾经违法乱纪,让父母和老师伤透了心的孩子们,开始懂得思考,懂得感恩,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立足田野的草根式研究
  入职以来,我一直战斗在工读学校的第一线,担任日常的教育教学,24小时的值班管理,并负责对“问题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带了五个毕业班的政治课常规教学工作,还负责全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我认真备课,教学材料准备充分,力争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和法制课趣味盎然,注重道德教育的积极渗透,努力打造充满“文化情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工读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很差,但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而是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为他们的点滴进步感到骄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成功学”。
  我一直深信,教育应然是充满理想的、充满浪漫色彩的事业,教育不应该是“快”的事业,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的。我也深知,我们必须要有一份在贫瘠的土地上仰望星空的情怀,立足田野,从事“草根式”的研究。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就有目的地记录一线的教育素材,反思教育观念;我重视对各种类型的“问题少年”进行研究,分析了人际关系障碍学生、智力缺陷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学生、注意缺陷障碍学生、攻击性行为学生、情绪障碍学生等几十种个案;我也积极投身到“工读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去,主动地了解中国工读教育60年来的发展轨迹和国内外关于工读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   8年来,我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得以发表,主持广东省和江苏省课题研究4项(其中2项顺利结题,并获得了优秀成果奖),出版了新时期中国工读教育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中国工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先后成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多次受到各级媒体、杂志和高校的采访与交流。
  此外,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有幸被任命为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我发挥自身的教育学科优势和长期一线工作的特长,积极参政议政,关注特殊教育群体权益保护。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拓展自己在“中國工读教育”“青少年问题”“中小学德育”领域的视野,并立志通过“十年积淀”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与追求。
  人生,且行且珍惜
  这一路走来,有过彷徨、无助、挣扎,甚至争吵,我成长了很多,关于人生、家庭、工作、教育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生活是最重要的,因为经历许多之后,才明白“生活”的本质还是“生活”,上帝是公平的,赋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让这一天“有意义”就是幸福的事情。家和万事兴,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体验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艰难性,我非常珍惜30~40岁的这一个过程。这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过程,要珍惜,积累实力,更会竭力改变。
  第三,作为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教师不可“无礼”,所以,对待教育,要且行且珍惜。
  第四,享受受教育的过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须有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术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让读书、思考、写作作为生活的常态。
  第五,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持久地研究“一个主题”,过一种“有阅读”的生活,过一种“有主题”的生活。可以通过报告、讲座、讲课、博客或者论文发表、著书立说等形式,来发出自己的观点和声音。
  美好的期许
  我始终觉得,教书育人是一种浪漫的事业,即使环境差强人意,但是,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我们就有前行的动力。带着梦想上路,工作中就更加有激情,也会更幸福!
  (石 军,广州市新穗学校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著有《中国工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孩子学业负担普遍越来越重,主要有法治、文化、国情、机制和时代的原因,各个原因之间存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情况,其中法治原因是根本。对比中美课堂讲落实的差异,可见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的不同,而法治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更加注重法治建设,逐步提高法治水平,同时加快文化转型、机制完善等。另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坚持永远第一任、主导性适应、非智力培养、学习的革命、有机性补充和向未来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一部中国的文化史。汉字文化课程,是以文化视野为切入点,以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根基,它绝不是仅仅局限于让儿童掌握汉字的读、写,而是和儿童的文化启蒙、心理发展、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结合在一起的。汉字文化课程的研究应当是扎根课堂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汉字文化 课程 开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
期刊
摘 要:如何改进教學方法,达到优良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以一节《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为例,抓住平时课堂教学点滴,深入进行教学反思,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点及面,深化延伸,重塑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演绎精彩。  关键词:抛物线 教学重塑 教学反思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依托“互联网+”资源平台,利用课前教学准备、学生在线预习、课堂互动探究、课后在线交流提升、在线检测评价等实施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教学效果更加切实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 物理习题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互联网+物理习题”可定义为:在大数据、云计
期刊
摘 要:大多数中小学生不仅缺少作者意识,还缺少读者意识,使“我是谁”“为谁写”“写何为(写了做什么、写成什么样)”成为难题和痛點,导致很多学生不会写、不愿写、写不好的现象。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要通过自我确认、共情同在、边写边改、一举多得四项举措,在多个维度构建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促成“个体的人的自我实现”和“人与世界的友好交往”。  关键词:作者意识 读者意识 写作 多维构建  写作是语文课程中重
期刊
摘 要:读常立的《很久很久以后》是一次愉悦、神奇的登山之旅,各棵趣味树的密叶中闪烁着珍奇的智慧果。它们是不同寻常的果子,既富含人类精神、情感的元素性秘密,又引导你对现实、自我主动反思,寻求更完美的人生。薄薄一本书,集游戏性、创造性、精神深广性于一身,还有各种混搭的桥段、元素,成就了它的先锋品格。  关键词:常立 童话 先锋文学  读常立的《很久很久以后》,是一次愉悦、神奇的登山之旅。他用时光飞船把
期刊
摘 要:现当代中国教育涌现许多颇有建树的教育家,选取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斯霞、李吉林这五位大家,重温他们独树一帜的重要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解放儿童”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叶圣陶的“不教之教”思想、斯霞的“童心母爱”思想以及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思想,考察这些思想对于当今核心素养教育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教育家 教育思想 核心素养教育  斯霞:童心母爱育苗人  (一)像斯霞那样,做核心
期刊
时间过得好快——  当年那个扎着两个辫子的小女孩,忽闪着眼睛,充满崇敬地望着眼前这位来自外校的监考老师。据女孩的老师告诉她,这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是什么样子呢?不高的个子,齐耳的短发,还戴着一副眼镜,这就是特级教师吗?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如此朴素的样子就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者。她正站在这个小女孩的毕业考场上叮嘱这一班学生:“你们认真答题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说罢,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
期刊
摘 要:中国式父母的形象过于悲情,但亲子关系却又倾向于控制,因此父母的觉醒仍然是一个急迫的课题。父母觉醒是一个自我启蒙、自我重建的过程,它以感恩孩子为原则,可从自我认识、家庭关系调整、认识教育改革和社会参与四个层面加以推进。  关键词:亲子关系 泛70后一代父母 家庭教育  一  2015年,我的给粲然的《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一书写的书评里,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你所知,传统的中国
期刊
摘 要: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总不能忘记阅读、思考、写作,总想着把学生当一辈子的朋友来看待,总没有忘记应该逐步去除掉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非人性化的做法。为语文阅读确定坐标系的是四类书:有助于了解中国思想;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有助于了解西方哲学思想;有助于了解国外哲学家如何认识并判断中国思想。  关键词:语文学 语文教育 序列化训练体系 价值观坐标体系  2017年4月,湖北省仙桃中学苏祖祥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