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自2000年从丛教授提出以来引起了很多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不断有学者和教师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也以地处西北边疆的塔里木大学为试点,了解该校“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并根据测试和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为提高该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英语专业的更好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袁磊,新疆塔里木大学。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文化导入对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DSKYB1709)。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提出来的。她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指出:有许多英文水平很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古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风范。从丛教授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对外语教学中有关中国文化教育的关注。笔者用主题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涉及这一话题的文章约有1000篇之多。但新疆地区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几乎没有。
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在大学英语特别是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也要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于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这样的规格要求: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为此,本文作者对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及非英语专业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目前塔里木大学在校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极为突出的。
本测试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翻译、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考察及翻译、中国传统文化英文介绍三部分,总分为100分。4个专业5个班级共计267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测试。测试结果显示:5个班的平均分为10.2分。其中英语专业(26人)的平均分是13.4分;平均分最高的专业是历史学(15.6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平均分为10分,而土木工程两个班级的得分最低(6分)。
从测试结果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方面并不占优势。相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得分反而最高。
造成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以及根据笔者对这几个班级的教学,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较少,更不用说系统地学习,因此同学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比较缺失。第二,从学习英语的目的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或找个好工作。而对于使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则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第三,学风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以后应该放松一下,而专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枯燥的。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认为有学习的必要。但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通过看电影、电视或通过网络来学習。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则完全不感兴趣。
通过本次测试,对于目前我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和英语水平均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测试学生中约80%的学生(包括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连“颐和园”和“丝绸之路”这样的词语都不会翻译。这不禁让我反思:学习了10多年英语,同学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到底能教会学生什么?
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体,理应学贯中西,并弘扬中国文化。但本次测试表明,本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担负不起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文化内容涉猎不足。
针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认为我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应考虑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首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一代了解并传承。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凭借其专业优势,更应该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努力提高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无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是什么,在其课程设置当中都应该有一门有关中国思想文化的课程。
其次,英语专业的老师也应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在上课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做一些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对比这种授课方式是比较认可的。
最后,英语专业可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话剧、英语角以及专题讲座等。此举一来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来也可巩固和深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和精通本国文化,并能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弘扬中国文化。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夯实自己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袁磊,新疆塔里木大学。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文化导入对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DSKYB1709)。
“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提出来的。她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指出:有许多英文水平很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古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风范。从丛教授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对外语教学中有关中国文化教育的关注。笔者用主题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涉及这一话题的文章约有1000篇之多。但新疆地区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几乎没有。
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在大学英语特别是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也要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于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这样的规格要求: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为此,本文作者对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及非英语专业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目前塔里木大学在校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极为突出的。
本测试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翻译、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考察及翻译、中国传统文化英文介绍三部分,总分为100分。4个专业5个班级共计267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测试。测试结果显示:5个班的平均分为10.2分。其中英语专业(26人)的平均分是13.4分;平均分最高的专业是历史学(15.6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平均分为10分,而土木工程两个班级的得分最低(6分)。
从测试结果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方面并不占优势。相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得分反而最高。
造成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以及根据笔者对这几个班级的教学,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较少,更不用说系统地学习,因此同学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比较缺失。第二,从学习英语的目的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或找个好工作。而对于使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则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第三,学风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以后应该放松一下,而专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枯燥的。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认为有学习的必要。但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通过看电影、电视或通过网络来学習。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则完全不感兴趣。
通过本次测试,对于目前我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和英语水平均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测试学生中约80%的学生(包括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连“颐和园”和“丝绸之路”这样的词语都不会翻译。这不禁让我反思:学习了10多年英语,同学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到底能教会学生什么?
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体,理应学贯中西,并弘扬中国文化。但本次测试表明,本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担负不起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文化内容涉猎不足。
针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认为我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应考虑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首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一代了解并传承。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凭借其专业优势,更应该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努力提高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无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是什么,在其课程设置当中都应该有一门有关中国思想文化的课程。
其次,英语专业的老师也应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在上课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做一些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对比这种授课方式是比较认可的。
最后,英语专业可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话剧、英语角以及专题讲座等。此举一来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来也可巩固和深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实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和精通本国文化,并能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弘扬中国文化。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夯实自己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