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之中,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方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广大农村学校来说,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学校应该趁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思想观念时,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保证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文章以此为基础,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学校的开展和评价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学校策略
农村的小学生从小并不缺少劳动,但是他们缺少正确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同时也不明白劳动的意义所在。当前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到家长的溺爱,很多农村学生的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劳动思维进行正确的教育,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劳动、拒绝劳动等状况,不利于学生综合长久的发展。为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和正确的劳动思维意识,学校应该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当前学生的劳动意识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和估计,并针对当前教育的薄弱点和学生当前的特点开展具体策略。
一、 劳动教育的概念
劳动教育是指学校和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所制订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具体表现为使学生掌握更多劳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主观意识上愿意主动参与劳动。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使其避免产生劳动偏见,并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都是教育的重点难点。劳动教育主要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教育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课堂教育是指将劳动过程理论化,使学生通过正常上课掌握基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而实践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加到校内外劳动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劳动的内涵和乐趣。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最终可以使小学生具备热爱劳动的品质和情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愿意通过劳动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学校应该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合理规划,改变他们以往轻视劳动、懒惰等旧观念,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劳动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可以培养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都强调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出众的劳动实践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为了切实达到这样的标准,需要转变教育核心,使原本的应试教育机制转变成实践教育机制。而劳动教育则是切实实现这样转变的具体方略。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学生应该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勞动能力和劳动意识并没有成型,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黄金时间。学生通过从小接受的劳动教育,使他们成长为遇事愿意用实践来判断、遇到困难愿意用实际劳动来克服的优秀劳动者。
(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不可否认,当前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淡薄,这与当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生的成长都受到了家长的悉心呵护,家长尽量不让学生从事体力劳动,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走出农村,远离劳动。在这样想法的驱动之下,小学生逐渐形成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可耻的错误观念。而这样的观念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不具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总是想着依靠他人,最终造成了学生的普遍不自立以及他们遇到问题容易逃避的现状。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打破当前的不良现状。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将会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生活条件来之不易,同时加深他们对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让他们以劳动为荣。同时,小学生还可以在劳动教育中锻炼自己不言放弃的意志力,而这种精神和价值观也可以反映在他们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上。
(三)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分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劳动教育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而开展的。但是实际上,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首先,劳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认同全面教育的同时还坚持教育的灵活性,使教育走出课本,走向实践。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德、智、体、美串联起来,因为无论哪一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劳动和实践。除此之外,通过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在现有的教学现状中发现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能性。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趋势如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其背后都离不开劳动的推动。正因如此,教师才要正确地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将其视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 学校正确开展及评价新时期农村小学劳动的教育策略
(一)重新定义劳动教育,正确评价劳动意义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生长环境在农村,因此他们从小或多或少都对劳动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学生认为劳动仅仅就是体力工作,是最低等的工作方式,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从事脑力工作。但是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即便脑力工作也是劳动的一种。因此学校为了正确开展劳动教育,首先应该重新定义劳动。学校可以在专门的课堂上向学生阐明正确的劳动意义,即劳动不是简单的出卖体力,而是运用实践得到解决问题或发展创新的成果。学校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的成果,劳动本身就是高尚而伟大的。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应该对当前的劳动教育进行正确评价,看看学生从中所得到的认知和理解是否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判断劳动的标准应该是看劳动是否为个人或他人创造了价值。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老一辈的劳动事迹或者当前社会发生的真实劳动案例为学生传递劳动正能量,激发学生对劳动的重新定义。
(二)充分利用农村环境,鼓励学生劳动从身边做起
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实现在具体实践中的教育,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小事的完成中获得劳动的满足感。劳动实践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组织劳动和自由劳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劳动教育形式,都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当前大部分的农村都具有劳动基地,教师应该谨慎挑选那些符合学生能力的,适合学生年龄和技能的劳动基地开展组织性劳动。比如和学生一起有计划地进行蔬菜种植,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到父母或家人耕种的不易,并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有所收获,在掌握劳动技术的同时收获心灵的满足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能做到的劳动。比如衣服破了自己补,垃圾满了主动去倒等。重点并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劳动的意义,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开展特色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各个学科当中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教师也可以开展专门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从事简单的技术劳动,最后通过评比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和劳动欲望。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阶段性的劳动课程,每门劳动课程之间的间隔应该不要太长,每堂劳动课应该具有具体的劳动指向性。课堂内容可以是小手工艺品的制作,也可以是培养盆栽植物,甚至可以是简单地用橡皮泥塑造形状。总之只要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使学生积累劳动技能,就算达到了劳动课开展的目标。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评价,评价内容应该尽量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课程,教师也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很多科目的开展离不开劳动教育,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劳动相关的阅读和大家一起品鉴,让大家从阅读中感受劳动的精神;或者可以在思想品德课上为学生介绍劳动人民的光荣事迹,让学生感受真实案例等。当然为了检验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教师也可以在主题班会中指定劳动主题,比如在母亲节将至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送给母亲。通过这样综合的劳动教育,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具体评价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正確评价课后劳动,充分利用课后教育阵地
除了课堂之外,学校也应该重视在课余时间内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中留下一定的劳动作业,并在第二天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正确评价,让学生从鼓励和评价中得到劳动的动力。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劳动的真实反映是在课后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教育阵地,采用多种方法继续加深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阐明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家长监督学生在家里的劳动作业完成状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活用网络,与学生家长构建一个共同的微信群,当学生在课后时间完成劳动作业后,实行打卡任务以此给予学生劳动的动力。第二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劳动完成状况给予评价和肯定,进一步强调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坚定对通过劳动教育取得成果的信心,并自信自身能够通过劳动得到更好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学校所应该具备的教育责任。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价值观进行着重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首先要重新定义劳动内容,使劳动教育串联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之中,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环境,从小事做起。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和家长形成统一教育战线,以确保学生即便在课余时间也能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相信学校像这样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全面重视,合理评价,一定能使学生成长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敏.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2(3).
〖2〗徐仲武.劳动教育,学校如何做“真” .中国教师,2016(10).
〖3〗程晗.如何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0).
〖4〗郭青松.中小学校如何补足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劳动教育 .教书育人,2019(26).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学校策略
农村的小学生从小并不缺少劳动,但是他们缺少正确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同时也不明白劳动的意义所在。当前农村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到家长的溺爱,很多农村学生的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劳动思维进行正确的教育,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劳动、拒绝劳动等状况,不利于学生综合长久的发展。为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和正确的劳动思维意识,学校应该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当前学生的劳动意识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和估计,并针对当前教育的薄弱点和学生当前的特点开展具体策略。
一、 劳动教育的概念
劳动教育是指学校和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所制订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具体表现为使学生掌握更多劳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主观意识上愿意主动参与劳动。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使其避免产生劳动偏见,并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都是教育的重点难点。劳动教育主要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教育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课堂教育是指将劳动过程理论化,使学生通过正常上课掌握基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而实践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加到校内外劳动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劳动的内涵和乐趣。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最终可以使小学生具备热爱劳动的品质和情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愿意通过劳动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学校应该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合理规划,改变他们以往轻视劳动、懒惰等旧观念,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劳动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可以培养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都强调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出众的劳动实践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为了切实达到这样的标准,需要转变教育核心,使原本的应试教育机制转变成实践教育机制。而劳动教育则是切实实现这样转变的具体方略。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学生应该从小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勞动能力和劳动意识并没有成型,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黄金时间。学生通过从小接受的劳动教育,使他们成长为遇事愿意用实践来判断、遇到困难愿意用实际劳动来克服的优秀劳动者。
(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不可否认,当前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淡薄,这与当前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生的成长都受到了家长的悉心呵护,家长尽量不让学生从事体力劳动,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走出农村,远离劳动。在这样想法的驱动之下,小学生逐渐形成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可耻的错误观念。而这样的观念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不具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总是想着依靠他人,最终造成了学生的普遍不自立以及他们遇到问题容易逃避的现状。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打破当前的不良现状。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将会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生活条件来之不易,同时加深他们对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让他们以劳动为荣。同时,小学生还可以在劳动教育中锻炼自己不言放弃的意志力,而这种精神和价值观也可以反映在他们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上。
(三)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分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劳动教育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而开展的。但是实际上,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首先,劳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认同全面教育的同时还坚持教育的灵活性,使教育走出课本,走向实践。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德、智、体、美串联起来,因为无论哪一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劳动和实践。除此之外,通过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在现有的教学现状中发现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能性。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趋势如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其背后都离不开劳动的推动。正因如此,教师才要正确地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将其视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 学校正确开展及评价新时期农村小学劳动的教育策略
(一)重新定义劳动教育,正确评价劳动意义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生长环境在农村,因此他们从小或多或少都对劳动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学生认为劳动仅仅就是体力工作,是最低等的工作方式,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从事脑力工作。但是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即便脑力工作也是劳动的一种。因此学校为了正确开展劳动教育,首先应该重新定义劳动。学校可以在专门的课堂上向学生阐明正确的劳动意义,即劳动不是简单的出卖体力,而是运用实践得到解决问题或发展创新的成果。学校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的成果,劳动本身就是高尚而伟大的。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应该对当前的劳动教育进行正确评价,看看学生从中所得到的认知和理解是否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判断劳动的标准应该是看劳动是否为个人或他人创造了价值。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老一辈的劳动事迹或者当前社会发生的真实劳动案例为学生传递劳动正能量,激发学生对劳动的重新定义。
(二)充分利用农村环境,鼓励学生劳动从身边做起
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实现在具体实践中的教育,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小事的完成中获得劳动的满足感。劳动实践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组织劳动和自由劳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劳动教育形式,都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当前大部分的农村都具有劳动基地,教师应该谨慎挑选那些符合学生能力的,适合学生年龄和技能的劳动基地开展组织性劳动。比如和学生一起有计划地进行蔬菜种植,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到父母或家人耕种的不易,并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有所收获,在掌握劳动技术的同时收获心灵的满足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完成自己能做到的劳动。比如衣服破了自己补,垃圾满了主动去倒等。重点并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劳动的意义,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开展特色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各个学科当中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教师也可以开展专门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从事简单的技术劳动,最后通过评比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和劳动欲望。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阶段性的劳动课程,每门劳动课程之间的间隔应该不要太长,每堂劳动课应该具有具体的劳动指向性。课堂内容可以是小手工艺品的制作,也可以是培养盆栽植物,甚至可以是简单地用橡皮泥塑造形状。总之只要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使学生积累劳动技能,就算达到了劳动课开展的目标。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评价,评价内容应该尽量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课程,教师也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很多科目的开展离不开劳动教育,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劳动相关的阅读和大家一起品鉴,让大家从阅读中感受劳动的精神;或者可以在思想品德课上为学生介绍劳动人民的光荣事迹,让学生感受真实案例等。当然为了检验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教师也可以在主题班会中指定劳动主题,比如在母亲节将至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送给母亲。通过这样综合的劳动教育,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具体评价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正確评价课后劳动,充分利用课后教育阵地
除了课堂之外,学校也应该重视在课余时间内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中留下一定的劳动作业,并在第二天对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正确评价,让学生从鼓励和评价中得到劳动的动力。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劳动的真实反映是在课后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教育阵地,采用多种方法继续加深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阐明劳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家长监督学生在家里的劳动作业完成状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活用网络,与学生家长构建一个共同的微信群,当学生在课后时间完成劳动作业后,实行打卡任务以此给予学生劳动的动力。第二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劳动完成状况给予评价和肯定,进一步强调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生坚定对通过劳动教育取得成果的信心,并自信自身能够通过劳动得到更好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学校所应该具备的教育责任。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价值观进行着重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首先要重新定义劳动内容,使劳动教育串联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之中,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环境,从小事做起。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和家长形成统一教育战线,以确保学生即便在课余时间也能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相信学校像这样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全面重视,合理评价,一定能使学生成长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敏.当前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2(3).
〖2〗徐仲武.劳动教育,学校如何做“真” .中国教师,2016(10).
〖3〗程晗.如何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0).
〖4〗郭青松.中小学校如何补足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劳动教育 .教书育人,2019(2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