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人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个难点,认为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幼儿极易产生厌烦心理,把讲数学课看成是较头痛的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问题,与数学教学忽视发挥数学中的审美作用有关。我认为,数学园地里处处开放着美丽花朵,即使是简单的数字,也放射着美的光彩。要使幼儿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不仅仅要有数理概念和大纲意识,更要具备美的修养和对幼儿的美学教育意识,并且始终把营造数学审美情境、调动幼儿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认知情境中走进数学王国。
[关键词]营造审美情境,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数学中的美育观,提高教师美学修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证明了数学美的存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把数学的认知活动和美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我多年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一、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学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人类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对美的追求,从发掘的古人类化石中我们就看到一些浸润着人类早期美学意识的骨质饰物,人类的童年既具有这种追寻美、感受美的特质。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一样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幼儿不但具备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能够激发幼儿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并有所发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高尔基说“凡是让人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还给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这就告诉我们,要积极利用周围的环境,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幼儿在与其互动中快乐学习,经受美的洗礼,接受知识的启迪,健康成长。我在幼儿数学教学中,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整合课程资源,让教育回归生活,把快乐还给孩子,让美的种子在幼儿心灵中早早发芽。
孩子们生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沟通融合。春天,万物复苏,我们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让幼儿数一数花的朵数,比一比柳条的长短、花瓣的多少,说一说花儿的颜色;与蝴蝶一起翩翩起舞,看看蝴蝶都有什么颜色的,数数红蝴蝶、白蝴蝶、花蝴蝶各有几只,比比哪只蝴蝶飞得高,那只蝴蝶飞得低,哪棵树粗,哪棵树细。不仅让幼儿在欣赏自然美景中体验了美好的情境,唤起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从这些自然的事物中认识和理解了数概念,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和生动活泼的美育活动有机结合,我感到教师和幼儿都沉浸在一种欢乐、喜悦的教学氛围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是按照“美学原则”进行的,当然作为精神生产物的数学知识也是符合美学原则的。数学具有文学和艺术所共有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美。而游戏同样具有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把数学与游戏结合起来,就是把幼儿的强烈求知意识和娱乐兴趣与数学结合起来,无疑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由此,我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比较注意了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应用。如在小班让幼儿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如果我只出示几何图片,幼儿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但通过我精心设计的智力游戏“喂饼干”,就是把小动物的嘴巴做成几何形状,用纸板做成的“饼干”也是几何形状的,我请幼儿给小动物“喂饼干”。小动物是三角形的嘴巴,就“喂”三角形的“饼干”;小动物是正方形的嘴巴就“喂”正方形的“饼干”。在教学中,我强调幼儿首先对小动物嘴巴的美感认知,由兔子的三瓣嘴联想到三叶草;由小动物的方嘴联想到牛和河马的嘴。这样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就复习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先请幼儿边唱歌边按自己的意愿找朋友,几遍音乐后,请幼儿数数找了几个朋友。当幼儿玩得轻松开心时,我提出新的要求:第一次,我请幼儿找和自己同性别的朋友;第二次,我请幼儿找穿红颜色衣服的朋友;第三次,我请幼儿找拿某色气球的朋友等,几遍音乐后,我都请幼儿数数找了几个朋友。这样幼儿在玩中既学习了给事物分类又掌握了数数等教学内容。
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美
幼儿的一日生活,美无处不在,数学处处都在。只是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属于生活的内容逐渐脱离了生活,变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如何还原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数概念,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认识时钟是大班的教学内容,如果只用一节活动课来完成教学内容,幼儿很难掌握。但我在班上装了一块数字时钟,一方面让老师掌握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去关注时钟的运动。我经常提醒幼儿关注自己几点到幼儿园?几点外出户外活动?几点上课?几点吃饭?几点开始离园?经常的提醒使一部分幼儿很快认识了整点、半点的区分,在这些幼儿的带动下,大部分幼儿对钟表产生了兴趣,我及时开展了“钟表店”的游戏活动:设计、生产、买卖钟表忙得热火朝天。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但能准确认识整点、半点,而且还能说出几点几分,教师只需将记录的方法教给幼儿,因此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孩子们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相互接触中融合地认识世界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外出参观,我们就请孩子数来往的车辆数及每辆车轮的不同数目;还记得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带幼儿去昌吉州的北公园,幼儿的门票是一元钱。来到公园门口时,我让幼儿每人拿一元钱,交给看门的工作人员;中午我们又在公园的小餐馆就餐,吃的是抓饭,我又让幼儿每人拿三元就餐,少数幼儿还拿了五元,服务员特意问幼儿找几元,幼儿都能说清楚。这类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了解了社會,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而这种良好的效果完全是靠调动幼儿的兴趣完成的。
具体说来,数学美的本质就是数学关系结构系统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意向的融合。这也就是说,数学的内在结构方法和人的意向共存、斗争之后,必然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这个新的范畴,就是数学美。也许幼儿并不能理解这种数学美在他幼小心灵中所发生的共鸣,但是客观存在的生活美的流程,从某种程度上会给孩子心灵以美的陶冶和启迪,这也就是为什么与自然和社会接触较多的孩子能够画出最美的图画,说出美丽的诗句的原因。
四、教师的美学修养对幼儿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美反映出来,使幼儿在获取知识启蒙,发展智力的同时,产生美的情感和追求美的意识,形成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是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而在所有的数学教育活动中,一个幼儿教师的美学修养、审美情趣、美育意识,往往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幼儿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孩子进行审美活动,自己必须成为在美学上有修养的人。从数学教学的需要来看,我们认为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一定的审美体验,主要包括美学理论知识以及语言美、书法美、绘画美、姿态美、服装美等知识。
总之,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展示出的美,会加深幼儿对数学美的感悟和理解,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幼儿的身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营造审美情境,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数学中的美育观,提高教师美学修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证明了数学美的存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把数学的认知活动和美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我多年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一、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学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人类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对美的追求,从发掘的古人类化石中我们就看到一些浸润着人类早期美学意识的骨质饰物,人类的童年既具有这种追寻美、感受美的特质。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一样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幼儿不但具备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种能力能够激发幼儿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并有所发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高尔基说“凡是让人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还给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这就告诉我们,要积极利用周围的环境,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幼儿在与其互动中快乐学习,经受美的洗礼,接受知识的启迪,健康成长。我在幼儿数学教学中,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整合课程资源,让教育回归生活,把快乐还给孩子,让美的种子在幼儿心灵中早早发芽。
孩子们生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沟通融合。春天,万物复苏,我们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让幼儿数一数花的朵数,比一比柳条的长短、花瓣的多少,说一说花儿的颜色;与蝴蝶一起翩翩起舞,看看蝴蝶都有什么颜色的,数数红蝴蝶、白蝴蝶、花蝴蝶各有几只,比比哪只蝴蝶飞得高,那只蝴蝶飞得低,哪棵树粗,哪棵树细。不仅让幼儿在欣赏自然美景中体验了美好的情境,唤起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从这些自然的事物中认识和理解了数概念,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和生动活泼的美育活动有机结合,我感到教师和幼儿都沉浸在一种欢乐、喜悦的教学氛围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是按照“美学原则”进行的,当然作为精神生产物的数学知识也是符合美学原则的。数学具有文学和艺术所共有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美。而游戏同样具有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把数学与游戏结合起来,就是把幼儿的强烈求知意识和娱乐兴趣与数学结合起来,无疑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由此,我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比较注意了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应用。如在小班让幼儿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如果我只出示几何图片,幼儿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但通过我精心设计的智力游戏“喂饼干”,就是把小动物的嘴巴做成几何形状,用纸板做成的“饼干”也是几何形状的,我请幼儿给小动物“喂饼干”。小动物是三角形的嘴巴,就“喂”三角形的“饼干”;小动物是正方形的嘴巴就“喂”正方形的“饼干”。在教学中,我强调幼儿首先对小动物嘴巴的美感认知,由兔子的三瓣嘴联想到三叶草;由小动物的方嘴联想到牛和河马的嘴。这样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就复习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先请幼儿边唱歌边按自己的意愿找朋友,几遍音乐后,请幼儿数数找了几个朋友。当幼儿玩得轻松开心时,我提出新的要求:第一次,我请幼儿找和自己同性别的朋友;第二次,我请幼儿找穿红颜色衣服的朋友;第三次,我请幼儿找拿某色气球的朋友等,几遍音乐后,我都请幼儿数数找了几个朋友。这样幼儿在玩中既学习了给事物分类又掌握了数数等教学内容。
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美
幼儿的一日生活,美无处不在,数学处处都在。只是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属于生活的内容逐渐脱离了生活,变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如何还原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数概念,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认识时钟是大班的教学内容,如果只用一节活动课来完成教学内容,幼儿很难掌握。但我在班上装了一块数字时钟,一方面让老师掌握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去关注时钟的运动。我经常提醒幼儿关注自己几点到幼儿园?几点外出户外活动?几点上课?几点吃饭?几点开始离园?经常的提醒使一部分幼儿很快认识了整点、半点的区分,在这些幼儿的带动下,大部分幼儿对钟表产生了兴趣,我及时开展了“钟表店”的游戏活动:设计、生产、买卖钟表忙得热火朝天。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但能准确认识整点、半点,而且还能说出几点几分,教师只需将记录的方法教给幼儿,因此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孩子们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相互接触中融合地认识世界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外出参观,我们就请孩子数来往的车辆数及每辆车轮的不同数目;还记得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带幼儿去昌吉州的北公园,幼儿的门票是一元钱。来到公园门口时,我让幼儿每人拿一元钱,交给看门的工作人员;中午我们又在公园的小餐馆就餐,吃的是抓饭,我又让幼儿每人拿三元就餐,少数幼儿还拿了五元,服务员特意问幼儿找几元,幼儿都能说清楚。这类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了解了社會,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而这种良好的效果完全是靠调动幼儿的兴趣完成的。
具体说来,数学美的本质就是数学关系结构系统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意向的融合。这也就是说,数学的内在结构方法和人的意向共存、斗争之后,必然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这个新的范畴,就是数学美。也许幼儿并不能理解这种数学美在他幼小心灵中所发生的共鸣,但是客观存在的生活美的流程,从某种程度上会给孩子心灵以美的陶冶和启迪,这也就是为什么与自然和社会接触较多的孩子能够画出最美的图画,说出美丽的诗句的原因。
四、教师的美学修养对幼儿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美反映出来,使幼儿在获取知识启蒙,发展智力的同时,产生美的情感和追求美的意识,形成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是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而在所有的数学教育活动中,一个幼儿教师的美学修养、审美情趣、美育意识,往往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幼儿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孩子进行审美活动,自己必须成为在美学上有修养的人。从数学教学的需要来看,我们认为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一定的审美体验,主要包括美学理论知识以及语言美、书法美、绘画美、姿态美、服装美等知识。
总之,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展示出的美,会加深幼儿对数学美的感悟和理解,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幼儿的身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