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工成本控制是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三控一规范”的重要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入手,提出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人工成本;构成分析;管控措施
作为总成本中最活跃且最有激励性的活化成本的人工成本,是激活以PTA、乙二醇为原料生产聚酯产品的聚酯厂物化成本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挖潜增效力度日臻增大,企业物耗、能耗等可挖掘潜力越来越少,在人力成本方面的可挖掘潜力越来越大。
2011年3月,集团公司召开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三控制一规范”工作推进视频会,要求从“严肃编制、严控机构”、“严管总量、严把入口”入手,强化“盘活优化存量、有效使用增量”两个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工成本管控,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将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议事议程上。
因此,加强并有效管控人工成本,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人工成本的构成分析
企业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险、福利、员工教育、劳动保护费、员工住房公积金和其它人工成本费用。
(一)员工工资总额:员工工资总额指在一个年度,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属地范围内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指法规所规定的企业承担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企业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等费用。
(三)员工福利费用:员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规定支出的员工福利性费用。主要用于员工的医疗卫生费、员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等。
(四)员工教育费:员工教育费指企业为员工提高业务能力、操作技能等支付的费用。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用、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等。
(五)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购买员工岗位实际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如工作服、劳保用品等。
(六)员工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员工居住条件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员工宿舍的折旧费、企业交纳的住房公积金、实际支付给员工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等。
(七)其它成本费用:其它人工成本费用包括工会费经费、企业因招聘员工而实际花费的员工招聘费、外聘人员劳务费、创造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
二、人工成本控制
人工成本是总成的组成部分,企业严格控制人工成本,目的是为增加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控制人工成本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因为只有高效益的劳动才能带来企业经营的低成本、高利润,才有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
(一)合理定编党员,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一是要根据部门工作性质,核定岗位编制定员人数,以便从编制定员上解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是引进竞聘机制,通过考试考核择优上岗,提高岗位人员工作效率。
三是通过定期考试考核,对不称职人员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达标后竞聘上岗。
总之,合理的编制定员,引进竞聘上岗机制,开发和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用工总量得到控制,可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实现人力资源增值与人工成本的降低。
(二)调整、激活薪酬分配机制,实现分配制度合理员工认可:合理的分配制度,能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有力于形成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同时,促进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形成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薪酬的约束机制,使薪酬分配向艰苦岗位倾斜,向工作量大的岗位倾斜,向贡献大的岗位倾斜,使薪酬分配制度得到员工认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形成的劳动力价位,是通过薪酬分配渠道进入企业人工成本的,人工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太高,就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以低成本优势取胜;如果成本太低,就难以在人才竞争中,以“薪酬、福利待遇”等吸引足够的人才。因此,企业薪酬分配机制与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
(三)建立分析与控制体系,提高人工成本管控水平: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和控制体系,提高人工成本管控水平,将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人工成本增长的幅度一定要低于销售利润的增长幅度。通过合理控制用工人数和用工总量,管控人工成本支出,减少无效消耗,特别是辅助岗位要减少冗员,减低人力资源的损耗,实现人工成本管控在合理是的水平。
(四)完善规章制度,控制人工成本有章可循: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人工成本管控规章制度。考勤管理、教育经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员工节假日加班等办法,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在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基础上合理控制。教育培训费支出上,要明确经费开支项目、使用范围、支付标准额外,还应进一步履行审批程序,核准审定后方可支出。企业医疗保险基金,要按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企业社保部门要严格把关,按照规定支出员工医疗费用,不仅员工的经济负担,也有效节约人工成本支出等,这些企业要做细致性的工作,实现人工成本的管控。
三、措施与效果
2010年、2012年企业依据管理、专业技术与操作服务性岗位需要,并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进行编制定员,控制用工总量;发挥薪酬的约束机制,坚持薪酬为艰苦岗位倾斜,薪酬与效益、贡献挂钩;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和控制体系,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在节假日加班、教育培训费支出、考勤管理等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2010年至2013年人工成本人均值统计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看,考虑到工资调整、按规定考核期晋档以及社会平均工资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的影响,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四、结论
人工成本控制是企业资源投入产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工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与企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人工成本控制重在编制定员,重在调整薪酬分配机制;建立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完善人工成本规章制度,是实现人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人工成本;构成分析;管控措施
作为总成本中最活跃且最有激励性的活化成本的人工成本,是激活以PTA、乙二醇为原料生产聚酯产品的聚酯厂物化成本的关键因素。随着企业挖潜增效力度日臻增大,企业物耗、能耗等可挖掘潜力越来越少,在人力成本方面的可挖掘潜力越来越大。
2011年3月,集团公司召开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三控制一规范”工作推进视频会,要求从“严肃编制、严控机构”、“严管总量、严把入口”入手,强化“盘活优化存量、有效使用增量”两个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工成本管控,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将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议事议程上。
因此,加强并有效管控人工成本,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人工成本的构成分析
企业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险、福利、员工教育、劳动保护费、员工住房公积金和其它人工成本费用。
(一)员工工资总额:员工工资总额指在一个年度,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属地范围内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指法规所规定的企业承担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企业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等费用。
(三)员工福利费用:员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规定支出的员工福利性费用。主要用于员工的医疗卫生费、员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等。
(四)员工教育费:员工教育费指企业为员工提高业务能力、操作技能等支付的费用。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转岗培用、职业技能鉴定费用等。
(五)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购买员工岗位实际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如工作服、劳保用品等。
(六)员工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员工居住条件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员工宿舍的折旧费、企业交纳的住房公积金、实际支付给员工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等。
(七)其它成本费用:其它人工成本费用包括工会费经费、企业因招聘员工而实际花费的员工招聘费、外聘人员劳务费、创造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
二、人工成本控制
人工成本是总成的组成部分,企业严格控制人工成本,目的是为增加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控制人工成本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因为只有高效益的劳动才能带来企业经营的低成本、高利润,才有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
(一)合理定编党员,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一是要根据部门工作性质,核定岗位编制定员人数,以便从编制定员上解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是引进竞聘机制,通过考试考核择优上岗,提高岗位人员工作效率。
三是通过定期考试考核,对不称职人员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达标后竞聘上岗。
总之,合理的编制定员,引进竞聘上岗机制,开发和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用工总量得到控制,可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实现人力资源增值与人工成本的降低。
(二)调整、激活薪酬分配机制,实现分配制度合理员工认可:合理的分配制度,能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有力于形成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同时,促进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形成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薪酬的约束机制,使薪酬分配向艰苦岗位倾斜,向工作量大的岗位倾斜,向贡献大的岗位倾斜,使薪酬分配制度得到员工认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形成的劳动力价位,是通过薪酬分配渠道进入企业人工成本的,人工成本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太高,就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以低成本优势取胜;如果成本太低,就难以在人才竞争中,以“薪酬、福利待遇”等吸引足够的人才。因此,企业薪酬分配机制与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
(三)建立分析与控制体系,提高人工成本管控水平: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和控制体系,提高人工成本管控水平,将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人工成本增长的幅度一定要低于销售利润的增长幅度。通过合理控制用工人数和用工总量,管控人工成本支出,减少无效消耗,特别是辅助岗位要减少冗员,减低人力资源的损耗,实现人工成本管控在合理是的水平。
(四)完善规章制度,控制人工成本有章可循: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人工成本管控规章制度。考勤管理、教育经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员工节假日加班等办法,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在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基础上合理控制。教育培训费支出上,要明确经费开支项目、使用范围、支付标准额外,还应进一步履行审批程序,核准审定后方可支出。企业医疗保险基金,要按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企业社保部门要严格把关,按照规定支出员工医疗费用,不仅员工的经济负担,也有效节约人工成本支出等,这些企业要做细致性的工作,实现人工成本的管控。
三、措施与效果
2010年、2012年企业依据管理、专业技术与操作服务性岗位需要,并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进行编制定员,控制用工总量;发挥薪酬的约束机制,坚持薪酬为艰苦岗位倾斜,薪酬与效益、贡献挂钩;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和控制体系,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在节假日加班、教育培训费支出、考勤管理等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2010年至2013年人工成本人均值统计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看,考虑到工资调整、按规定考核期晋档以及社会平均工资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的影响,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四、结论
人工成本控制是企业资源投入产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工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与企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人工成本控制重在编制定员,重在调整薪酬分配机制;建立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完善人工成本规章制度,是实现人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