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结合多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音乐新课标自实施以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节奏训练,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组成音乐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感知节奏,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才能有效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把控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节奏学习音乐和表达自我,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利用游戏训练,激发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小学音乐教学面对的都是低龄孩童,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喜欢贴近生活的事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强音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律动。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随节奏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等;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时钟,一个人扮演时针,一个人扮演分针,另一个人扮演秒针,三人共同模拟时钟走动的节奏,在模拟过程中找到相应的节奏感。这样的方式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音乐节奏变得生动鲜明,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其次,用身体表现节奏,感受律动乐趣。实际上,身体的律动也是一种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跟随伴奏律动身体,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现音乐节奏。在律动过程中,学生的身体会与音乐形成一体,教师不用要求所有人都整齐划一,只要求学生卡准节拍即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拍的领悟能力。随着身体的律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跟随节拍律动身体的乐趣。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学生卡准每一个节拍,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合作伴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不但能够用美妙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用情景剧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景剧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标题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正确指引学生心理发展方向,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例如,在教学《红旗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小道具(小红旗)等,并在教学之前给学生讲解我国发展简史,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将《红旗颂》改编为一部情景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曲目的认知。这样学生的表演会更加努力,也会更加用心体会乐曲的内涵。由此可见,情景剧实际上是将音乐和生活相互结合的产物,对学生心理起到了熏陶作用,达到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次,加强师生互动,渗透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間的距离,帮助教师及时感知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互动,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重要性。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给学生播放歌曲或乐曲,让学生仔细倾听,然后对其中的细节与技巧进行讲解剖析,再通过不断播放旋律的方式让学生熟悉音乐,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歌曲或乐曲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位置,学生相对被动,教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由于教师无法感受学生的内心需求,更无法了解学生究竟想要学些什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因此,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实现互动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自身角色设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思考问题时应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变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也便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边歌唱一边模仿划船的动作,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体会学生内心的变化,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喜欢教师。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知识内容,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事先将要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直接为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用来充实课堂教学,更可以丰富信息量,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水平。例如,《龟兔赛跑》这首乐曲是由大管和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通过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音乐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情节性,以故事形式慢慢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故事内容,充分开发想象力,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并掌握管弦乐的相关知识。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适当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画人物,并贯穿整节课,让有趣的动画形象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站到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目标。由于音乐课件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因此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教学课件,其中不但包括与乐曲有关的试听资料,而且包含相关的文字说明、作者简介等,学生主要负责搜集资料,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摇篮曲》罗列出来与舒伯特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并介绍摇篮曲的由来。在介绍舒伯特的生平简介时,可以使用FLASH动画图像,让整个课件都充满童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融合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
四、积极发挥评价功效,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注意教学评价语言,发挥教学评价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公正、有效的评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用宽容、平等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包容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改正缺点,面对学生的进步应及时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始终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要采用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即时评价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音乐课堂评价模式,有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放松心理,便于教师进行主动性的引导。即时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分析学生表现法,教师应遵循尊重、平等、爱护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即:用欣赏性的语言赞美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不足;二是随时观察法,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兴趣变化及心理动态变化,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理念与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梳理烦闷的情绪,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谈话法:这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建立学生积极、愉悦的心理感受,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年龄特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激励、启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席向阳.浅论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5(03):78-79.
[2]吴文漪.心之官则思——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创造[J].音乐天地,2005(07):102-103.
[3]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5):67-68.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音乐新课标自实施以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节奏训练,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组成音乐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感知节奏,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才能有效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把控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节奏学习音乐和表达自我,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利用游戏训练,激发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小学音乐教学面对的都是低龄孩童,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喜欢贴近生活的事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强音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律动。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随节奏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等;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时钟,一个人扮演时针,一个人扮演分针,另一个人扮演秒针,三人共同模拟时钟走动的节奏,在模拟过程中找到相应的节奏感。这样的方式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音乐节奏变得生动鲜明,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其次,用身体表现节奏,感受律动乐趣。实际上,身体的律动也是一种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跟随伴奏律动身体,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现音乐节奏。在律动过程中,学生的身体会与音乐形成一体,教师不用要求所有人都整齐划一,只要求学生卡准节拍即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拍的领悟能力。随着身体的律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跟随节拍律动身体的乐趣。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学生卡准每一个节拍,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合作伴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音乐不但能够用美妙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用情景剧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景剧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标题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正确指引学生心理发展方向,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例如,在教学《红旗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小道具(小红旗)等,并在教学之前给学生讲解我国发展简史,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将《红旗颂》改编为一部情景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曲目的认知。这样学生的表演会更加努力,也会更加用心体会乐曲的内涵。由此可见,情景剧实际上是将音乐和生活相互结合的产物,对学生心理起到了熏陶作用,达到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次,加强师生互动,渗透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必不可少,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間的距离,帮助教师及时感知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互动,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重要性。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给学生播放歌曲或乐曲,让学生仔细倾听,然后对其中的细节与技巧进行讲解剖析,再通过不断播放旋律的方式让学生熟悉音乐,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歌曲或乐曲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位置,学生相对被动,教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由于教师无法感受学生的内心需求,更无法了解学生究竟想要学些什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因此,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实现互动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自身角色设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思考问题时应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变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也便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边歌唱一边模仿划船的动作,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体会学生内心的变化,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喜欢教师。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知识内容,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事先将要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直接为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用来充实课堂教学,更可以丰富信息量,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水平。例如,《龟兔赛跑》这首乐曲是由大管和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通过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音乐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情节性,以故事形式慢慢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故事内容,充分开发想象力,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并掌握管弦乐的相关知识。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适当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画人物,并贯穿整节课,让有趣的动画形象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站到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交流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目标。由于音乐课件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因此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教学课件,其中不但包括与乐曲有关的试听资料,而且包含相关的文字说明、作者简介等,学生主要负责搜集资料,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摇篮曲》罗列出来与舒伯特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并介绍摇篮曲的由来。在介绍舒伯特的生平简介时,可以使用FLASH动画图像,让整个课件都充满童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融合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
四、积极发挥评价功效,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注意教学评价语言,发挥教学评价的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公正、有效的评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用宽容、平等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包容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改正缺点,面对学生的进步应及时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始终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要采用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即时评价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音乐课堂评价模式,有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放松心理,便于教师进行主动性的引导。即时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分析学生表现法,教师应遵循尊重、平等、爱护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即:用欣赏性的语言赞美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不足;二是随时观察法,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兴趣变化及心理动态变化,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理念与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梳理烦闷的情绪,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谈话法:这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建立学生积极、愉悦的心理感受,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年龄特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激励、启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席向阳.浅论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J].音乐天地,2015(03):78-79.
[2]吴文漪.心之官则思——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创造[J].音乐天地,2005(07):102-103.
[3]张方明.“新课标”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