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信息化教学和数学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数学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宁海县技工学校课改背景下数学信息化教学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改革探索的成功体会、收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化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尝试
一、背景介绍
人类在21世纪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
从2012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大赛每年都如期举行,内容以体现信息化教学为主。一年一度的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信息化课件比赛我们看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是浙江深化中职课改的最大特色。
2014年11月13日,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动员与部署视频会议召开。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宣布正式启动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全面深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努力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包括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同时,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专业、学制确定权。
根据工作部署,2014年,浙江将先选择一批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巩固、有强烈改革意愿和改革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进行试点。2015年再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进一步探索区域推进课改的政策导向、配套措施、推进模式等。2016年,力争在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
二、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似乎举步维艰,受到很多的限制,有学生学习基础的限制,也有老师知识更新的限制。
1.学生方面
从事数学教学十几年,几乎每一届的学生都会有同样的问题和回答:
“老师,数学怎么读啊?”
“老师,数学课上课能听懂,但课后自己做题又不会,怎么办?”
“老师,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放弃数学了!”
“老师,我的数学基础很差!”
总之一句话,就是技校学生不爱数学,无非是因为基础差,觉得数学太难了。我们的学生基础不好,假如用多媒体电脑上数学课,很多学生不会应用数学软件,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难度。
2.老师方面
很多数学老师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粉笔加黑板,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手段不断地改进,简单的PPT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对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学生使用电脑,老师自己首先要会使用。老师不但要有较强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有时老师自己也认为PPT并没有多大用处,就如同把黑板的内容搬到了投影仪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为了一节公开课准备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正常备课时间的十几倍。有时这样的公开课还不是上课老师一个人的付出,还是学校一个数学组的集体努力。这样的付出,真的符合我们正常的教学需求吗?
三、勇敢迈步
万事开头难,只有尝试了,才最具有发言权。就如同没有吃过鱼的人来评价鱼的味道,肯定不如吃过鱼的人评价更具体真实。婴孩要长成大人,肯定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尝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从2005年开始就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改进数学教学,尝试过程中虽然有间断,但仍然坚持,充分利用每次参加比赛和展示课等契机来锻炼自己。每一次参加教研活动,外出听课或参加培训,也是笔者向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如今的微课很流行,制作微课并使用微课也成为老师另一种上课手段,例如在浙江微课网中就有很多高中数学的微课。爱班网和考试酷等在线测试平台的合理使用,能让老师非常快捷、准确地知道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信息化手段能更好地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但是笔者结合参加的比赛和课题研究,主要在平面解析几何(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向量、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章节进行选择性的尝试。
四、尝试课例解说
笔者以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这节课为例。分享一下在课改背景下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尝试。
1.课前准备:结合专业、兴趣和特长
笔者任教的班级是高二机械专业班。学生专业成绩较好,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课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备课活动中来。在笔者的微博中布置课前任务,让他们从生活中探寻两个相交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
学生通过微博与笔者互动。有的学生用CAD和Solidworks制作几何图形,有的用相机拍摄身边的实物,有的利用网络搜索照片,还有的利用折纸形象地展示。
教师通过整理、分类,把学生的材料分为专业组、摄影组、网络组、手工组,还让学生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图形播放。通过这样的学生活动设计,既显示了学生的个性,又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这节课概念的引出奠定了基础。课堂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学。通过课前准备,教师学到了很多先前不知道的知识,也发现了学生的许多特长。
2.课中参与:几何画板寻平面角,PPT设置随机选题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探寻平面角及其取值范围。学生通过观察能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角的变化。在讲完知识点后,进入课堂诊断环节,每组派代表答题。随机选题,题型多样,难易结合,带给学生更多的神秘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做到的。
3.课后交流:新浪微博和QQ互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借助现代网络新媒体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建立课后交流平台。每周参与新浪微博和QQ互动,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在新浪微博或QQ日志上,让学生参与分享。师生互动,彼此激励,运用多种媒介手段丰富教与学。
五、尝试后的思考
信息化教学无止境,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每一次的成就,都不是一步达成的,靠的是积少成多。我们听到的成功的公开课,看到的优秀的教学课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设计动画和嵌入其他软件使课件更美观更具有动感,更符合教学需要呢?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开通的互动平台,如QQ群、微博、微信群等,就可以持续关注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哪些是在学校里还可以加强的。每一次的思考都有体会,每一次的尝试都是进步。
数学新课改无止境,今后需要继续探索。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但这只是数学课改的形式之一。为了让技校学生能更好地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笔者将不断地努力并探索,让数学更好地与专业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丛.I.阿兰兹著,丛立新等译.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中才.多媒体数学课件制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宁海县技工学校)
关键字:信息化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尝试
一、背景介绍
人类在21世纪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
从2012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大赛每年都如期举行,内容以体现信息化教学为主。一年一度的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信息化课件比赛我们看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是浙江深化中职课改的最大特色。
2014年11月13日,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动员与部署视频会议召开。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宣布正式启动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全面深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努力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包括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同时,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专业、学制确定权。
根据工作部署,2014年,浙江将先选择一批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巩固、有强烈改革意愿和改革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进行试点。2015年再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进一步探索区域推进课改的政策导向、配套措施、推进模式等。2016年,力争在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
二、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似乎举步维艰,受到很多的限制,有学生学习基础的限制,也有老师知识更新的限制。
1.学生方面
从事数学教学十几年,几乎每一届的学生都会有同样的问题和回答:
“老师,数学怎么读啊?”
“老师,数学课上课能听懂,但课后自己做题又不会,怎么办?”
“老师,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放弃数学了!”
“老师,我的数学基础很差!”
总之一句话,就是技校学生不爱数学,无非是因为基础差,觉得数学太难了。我们的学生基础不好,假如用多媒体电脑上数学课,很多学生不会应用数学软件,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难度。
2.老师方面
很多数学老师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粉笔加黑板,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手段不断地改进,简单的PPT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对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学生使用电脑,老师自己首先要会使用。老师不但要有较强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有时老师自己也认为PPT并没有多大用处,就如同把黑板的内容搬到了投影仪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为了一节公开课准备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正常备课时间的十几倍。有时这样的公开课还不是上课老师一个人的付出,还是学校一个数学组的集体努力。这样的付出,真的符合我们正常的教学需求吗?
三、勇敢迈步
万事开头难,只有尝试了,才最具有发言权。就如同没有吃过鱼的人来评价鱼的味道,肯定不如吃过鱼的人评价更具体真实。婴孩要长成大人,肯定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尝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从2005年开始就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改进数学教学,尝试过程中虽然有间断,但仍然坚持,充分利用每次参加比赛和展示课等契机来锻炼自己。每一次参加教研活动,外出听课或参加培训,也是笔者向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如今的微课很流行,制作微课并使用微课也成为老师另一种上课手段,例如在浙江微课网中就有很多高中数学的微课。爱班网和考试酷等在线测试平台的合理使用,能让老师非常快捷、准确地知道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信息化手段能更好地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但是笔者结合参加的比赛和课题研究,主要在平面解析几何(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向量、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章节进行选择性的尝试。
四、尝试课例解说
笔者以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这节课为例。分享一下在课改背景下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尝试。
1.课前准备:结合专业、兴趣和特长
笔者任教的班级是高二机械专业班。学生专业成绩较好,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课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备课活动中来。在笔者的微博中布置课前任务,让他们从生活中探寻两个相交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
学生通过微博与笔者互动。有的学生用CAD和Solidworks制作几何图形,有的用相机拍摄身边的实物,有的利用网络搜索照片,还有的利用折纸形象地展示。
教师通过整理、分类,把学生的材料分为专业组、摄影组、网络组、手工组,还让学生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图形播放。通过这样的学生活动设计,既显示了学生的个性,又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这节课概念的引出奠定了基础。课堂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学。通过课前准备,教师学到了很多先前不知道的知识,也发现了学生的许多特长。
2.课中参与:几何画板寻平面角,PPT设置随机选题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探寻平面角及其取值范围。学生通过观察能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角的变化。在讲完知识点后,进入课堂诊断环节,每组派代表答题。随机选题,题型多样,难易结合,带给学生更多的神秘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做到的。
3.课后交流:新浪微博和QQ互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借助现代网络新媒体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建立课后交流平台。每周参与新浪微博和QQ互动,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在新浪微博或QQ日志上,让学生参与分享。师生互动,彼此激励,运用多种媒介手段丰富教与学。
五、尝试后的思考
信息化教学无止境,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每一次的成就,都不是一步达成的,靠的是积少成多。我们听到的成功的公开课,看到的优秀的教学课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设计动画和嵌入其他软件使课件更美观更具有动感,更符合教学需要呢?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开通的互动平台,如QQ群、微博、微信群等,就可以持续关注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哪些是在学校里还可以加强的。每一次的思考都有体会,每一次的尝试都是进步。
数学新课改无止境,今后需要继续探索。信息化手段运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但这只是数学课改的形式之一。为了让技校学生能更好地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笔者将不断地努力并探索,让数学更好地与专业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丛.I.阿兰兹著,丛立新等译.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中才.多媒体数学课件制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宁海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