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80后”、“90后”后作为特别的一代,已经走进幼儿园,正在逐步成为青年老师的主力军。她们习惯性地认为,保育应该是保育员阿姨的事,只是“擦桌扫地”的简单工作。在她们的脑海中,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期待,对工作的整体性缺少全面认识,对保育工作的宽度、广度及重要性、保育工作的琐碎没有足够认识,没有做相应的必要的物质和心理准备。这种“重教轻保”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保教行为,成为保健管理的一个障碍。
针对这一情况,我园就如何提升“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保教水平上做了积极探索,找寻保健管理工作中的“支点”,以培养青年教师的保育意识为先,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保育技能,从而让自己在保教之路上越走越宽。
一、建章立制更新青年教师保育观念
想要“80后”、“90后”的教师重视保育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帮助她们“落地”,即抛开轻松、高位的想法,在短时间内感受失重、失落和困难。让她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从自己的角度重新认识幼儿教育,自己发现处于低年龄阶段的幼儿什么工作是最重要的,自己揣摩教育和保育的关系究竟如何,明确保育新制度与新观念。
我们结合《纲要》新理念,采用讲座、沙龙等培训方式,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慢慢注入保教并重,即“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观念,将保育工作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她们对现代保育工作意识和实质的理解。根据以往保育工作制度,我们进行制度微调,组织她们与保健老师、保教主任、保育员共同参与制订保育保健新制度、新计划,认真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心理水平、发展需要,调整低龄儿童生活主题教育内容的比重,把主题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作为预设的教育内容。
二、动态管理,引导青年教师保育跟进
制度建立后,执行是关键。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动态式保育跟进管理。
1.针对个别差异的保育问题预设
对于“80后”、“90后”的教师来说,每个幼儿每天在园的生活都会有不确定的情景发生,尤其针对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病幼或体弱儿,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关注个别幼儿的差异,常会顾此失彼。我们在培训内容和照顾对象上采用点面融合的方法,让青年教师先学习全面开展保育工作的方法,然后突出重点环节,在分析孩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关注不同环节中的特殊幼儿,熟记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幼儿表现与教师的应对策略。
2.针对重大活动的保育问题预设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些重大特色活动,如小小运动会、欢庆六一、迎新年活动,还有户外远足等活动。活动组织前,我们组织教师讨论每个活动环节应辅以怎样相应的保育措施,如活动前,可以先让孩子小解,补充适量水分,给孩子穿适量的衣服,如果户外活动运动量大,可以先给每个孩子的背上垫上小毛巾吸汗。活动中关注孩子的运动量,及时脱衣服,用言语提醒幼儿,其中还要关注中途是否有大小便的幼儿。活动后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用干毛巾将汗渍擦干净,安排安静活动稳定幼儿情绪。
3.针对传染病期间的保育问题预设
针对传染病期间,我引导青年教师思考,传染病期间怎样抓好传染病源头?可以有哪些方式确保第一时间了解传染病病原在何时何地发生?我们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幼儿在秋季易患哪些疾病》等。
二、模拟保育情境,重在实践。
“80后”“90后”的教师工作经历和经验相对缺乏,她们很少想象幼儿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在进行保育技能培训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经验、经历过的事件描述给她们听。很多教育情景由培训者用“当……的时候,我们该……做”模拟给她们听,帮助她们获得间接的保育经验。同时保育培训不局限在会议上,更多的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进行,运用模拟和实战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加强对一日生活保育工作的重视,扩大保育视野,积累实战经验,提高保育意识。
三、注重评价,提升青年教师保育技能
及时有效地评价能够帮助“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保育行为,发现自己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保育工作的差异和距离。结合日常培训与工作要求,我们针对日常保育工作、教学活动中的保育辅助、重大活动中的保育细节、传染病期间的保育预防等方面制定评价内容,从保育目标、计划性、方法、策略、适宜性等方面细化保育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发展。
综上不难看出,在激发教师的保育意识后,保教并重,从观念到行为距离并不遥远。更重要的是,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们如何持之以恒地“做”,如何行之有效地“评”?在“做”与“评”之间做好良性链接与反馈,鼓励她们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其特长。让这三大“支点”,有效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安全的、健康的保健屏障,让孩子健康快乐每一天。
参考文献:
[1]屈玉霞主编.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修订版).科学出版社.
[2]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万钫编著.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针对这一情况,我园就如何提升“80后”、“90后”青年教师的保教水平上做了积极探索,找寻保健管理工作中的“支点”,以培养青年教师的保育意识为先,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保育技能,从而让自己在保教之路上越走越宽。
一、建章立制更新青年教师保育观念
想要“80后”、“90后”的教师重视保育工作,首先在思想上要帮助她们“落地”,即抛开轻松、高位的想法,在短时间内感受失重、失落和困难。让她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从自己的角度重新认识幼儿教育,自己发现处于低年龄阶段的幼儿什么工作是最重要的,自己揣摩教育和保育的关系究竟如何,明确保育新制度与新观念。
我们结合《纲要》新理念,采用讲座、沙龙等培训方式,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慢慢注入保教并重,即“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观念,将保育工作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她们对现代保育工作意识和实质的理解。根据以往保育工作制度,我们进行制度微调,组织她们与保健老师、保教主任、保育员共同参与制订保育保健新制度、新计划,认真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心理水平、发展需要,调整低龄儿童生活主题教育内容的比重,把主题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作为预设的教育内容。
二、动态管理,引导青年教师保育跟进
制度建立后,执行是关键。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动态式保育跟进管理。
1.针对个别差异的保育问题预设
对于“80后”、“90后”的教师来说,每个幼儿每天在园的生活都会有不确定的情景发生,尤其针对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病幼或体弱儿,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关注个别幼儿的差异,常会顾此失彼。我们在培训内容和照顾对象上采用点面融合的方法,让青年教师先学习全面开展保育工作的方法,然后突出重点环节,在分析孩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关注不同环节中的特殊幼儿,熟记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幼儿表现与教师的应对策略。
2.针对重大活动的保育问题预设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些重大特色活动,如小小运动会、欢庆六一、迎新年活动,还有户外远足等活动。活动组织前,我们组织教师讨论每个活动环节应辅以怎样相应的保育措施,如活动前,可以先让孩子小解,补充适量水分,给孩子穿适量的衣服,如果户外活动运动量大,可以先给每个孩子的背上垫上小毛巾吸汗。活动中关注孩子的运动量,及时脱衣服,用言语提醒幼儿,其中还要关注中途是否有大小便的幼儿。活动后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用干毛巾将汗渍擦干净,安排安静活动稳定幼儿情绪。
3.针对传染病期间的保育问题预设
针对传染病期间,我引导青年教师思考,传染病期间怎样抓好传染病源头?可以有哪些方式确保第一时间了解传染病病原在何时何地发生?我们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幼儿在秋季易患哪些疾病》等。
二、模拟保育情境,重在实践。
“80后”“90后”的教师工作经历和经验相对缺乏,她们很少想象幼儿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在进行保育技能培训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经验、经历过的事件描述给她们听。很多教育情景由培训者用“当……的时候,我们该……做”模拟给她们听,帮助她们获得间接的保育经验。同时保育培训不局限在会议上,更多的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进行,运用模拟和实战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加强对一日生活保育工作的重视,扩大保育视野,积累实战经验,提高保育意识。
三、注重评价,提升青年教师保育技能
及时有效地评价能够帮助“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保育行为,发现自己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保育工作的差异和距离。结合日常培训与工作要求,我们针对日常保育工作、教学活动中的保育辅助、重大活动中的保育细节、传染病期间的保育预防等方面制定评价内容,从保育目标、计划性、方法、策略、适宜性等方面细化保育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发展。
综上不难看出,在激发教师的保育意识后,保教并重,从观念到行为距离并不遥远。更重要的是,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们如何持之以恒地“做”,如何行之有效地“评”?在“做”与“评”之间做好良性链接与反馈,鼓励她们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其特长。让这三大“支点”,有效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安全的、健康的保健屏障,让孩子健康快乐每一天。
参考文献:
[1]屈玉霞主编.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修订版).科学出版社.
[2]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万钫编著.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