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就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原因,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对策
  健康的定义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在各种心理过程中,有些是正常的、健康的心理,有些是反常的、变态的心理。专家指出没有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成材。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孤僻,抗拒集体生活;缺乏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容易产生骄傲、苦恼、忧郁、消极、沮丧、恼怒等不良情绪;生活自理能力差,过分依赖别人以及胆小、任性、害羞等。例如,有的小学生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而对集体生活不感兴趣;有的因渴望成功而在遇到困境时心灰意冷,垂头丧气;有的因成绩比别人差而显得自卑,甚至嫉妒和怨恨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有的因一时的疏忽做了件错事而惶惶不可终日;还有的存在损人利己的畸形心态……
  二、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小学生心理会出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学生的遗传因素有关,更与后天因素,如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环境的影响有关,而后天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小学生一般处于6-11岁这个年龄段,存在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十分好奇而又辨别是非能力差的特点。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在精神生活方面却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社会上的不良文化,严重冲击着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看些什么、听些什么、想些什么,及时发现问题,教育帮助他们。
  2. 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其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不容小觑的。父母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有: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和情感交流;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有问题,对学生未能一视同仁;只注重给学生提供物质,忽略了关心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过分溺爱或保护学生;不切实际,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生硬动辄打骂;特殊家庭(单亲、父母双亡)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所有这些对子女的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3. 学校教育的主要影响
  学校教育,尤其是班集体的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往往只要分数而不顾学生的情感、兴趣和需要,认为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其他几育相比,可有可无;学校未能主动搭起一座与家庭教育形成密切联系的桥梁;有的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不高,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时候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疏导;部分教师对学生存在偏心现象,嫌差爱优,伤害中下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批评粗暴简单……
  三、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满怀爱心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们学校乃至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那么,在学校这块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如何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呢?
  1. 学校要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位置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作为素质教育一个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它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学校应把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适时适度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参加各种必要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受学习。
  2. 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综合诊治。而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舞台,往往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活动和发展。故此,学校要积极拓展校家的联系,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互相配合,通过家访、电访等形式,举办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咨询、家长学校的途径,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态,让家长成为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共同把学生带上一条健康成长的大道。
  3. 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教师要言行谨慎,勇于克服自己种种不良情绪,自动自觉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努力加强语言、行为的修养,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独立能力。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心理素质高的教师,课堂上会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以平等的挚友角色出现,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敢于说出真心话。凡事只要我们多自觉地和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就可以减少或免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4. 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一个好的班集体,就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土壤。因此作为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班主任,应该要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健康的优秀班集体,让他们在集体里获得温暖、信心和力量。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全班学生都感兴趣,都热切渴望的。在活动中,要注意倡导真善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进取心,提高他们的独立自理能力,习惯与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化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压力,愉快而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境感染学生,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来影响、教育学生。
  5. 学科教学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育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小学阶段12册语文教材为例,有关心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独立生活的;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的;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学生要增强自制力……这一篇篇教材所蕴含着的心育内容,都寓于具体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人、事、景物当中,构成一个有机的心育的整体(包括生活辅导、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等)。教学时,教师要好好驾驭这些教材,细致挖掘这些内容,充分发挥隐性资源内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形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情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6. 教师要授给学生一些自我医治心理问题的方法
  要使学生从心理障碍中挣脱出来,最主要最关键的还是要教会他们学会自己释放自己。教师要授给学生的方法有:要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有了远大的理想,就应该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心爱护,不能让父母娇宠惯了,也要正确对待父母的矛盾,当父母争吵的时候,要主动劝阻他们,或找别人倾谈,不要自己躲着生闷气;要学会散心和调节情绪,当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要试着离开现场或看一些轻松愉快的书和电影,淡化不良情绪;要学会反思和分析自己,通过写日记等方式反思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要有坚强的意志,在失败面前,不能灰心,不能气馁,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得失,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消除依赖心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切切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其他文献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城第一小学,河源517000)  【摘 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中利用情感因素,可以這样尝试:巧设情境,以情激情;动情诵读,以情带情;文本移情,以情悟情。课堂中情感因素的意义因此凸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人是充满智慧和情感的高级动物,智慧和情感的变化伴随着人的成长。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品德课堂的有效导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从有趣话题导入,激发思考;激“疑”导入,引发思考;激“情”导入,感悟主题这三个方面对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导入  品德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有
【摘 要】特色课程是指学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核心,以地域、社区与学校资源为依托,经过比较长期的课程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整体风格和出色的育人成效的课程、课程实施或课程方案。特色课程的开发,遵循科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生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兴趣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规范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实施,让课程减负高效。  
【摘 要】很多教师都有以下这样的共同经历:他们进入课堂,完全按照“课前的设想”行事,并刻意模仿老教师,但未曾想他们的课堂却一片混乱。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破坏了他们的成功,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这都需要教师优化课堂管理,协调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管理;有效;教学  一、什么是课堂管理  所谓课堂管理是教师设计和维持积极的课堂氛围,联系学生、关注教学所需
【摘 要】教师只有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本文认为,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好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化难为易,寻找数学的规律性;努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
摘 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學生的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研究性合作学习等带来极大的便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倾向于个性化、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把信息和网络技术及移动通信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空间和学习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利用,让学生能以现代信息和网络平台为载体,通过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研学后教的课堂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促进学生多样发展,是提升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学后教;提问式教学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而研学
教育与生活应该是唇齿相依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对此,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过著名的论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然而,在“重智”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现在一些地方的教育仍存在着应试化的倾向,把学生牢牢地圈进考试、升学的小圈子里。在这个小圈子里,只有分数和成绩,只有题海战术,只有一味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教育远离了生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求异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说”。并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使学生通过“说数学”来理清自己的数学思路,并能变换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创造知识;通过让学生多讲来促使学生善讲,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语言、思维也得到同步发展。 
【摘 要】“聚焦个性,谐趣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课型选取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个性化地学习,进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聚焦个性;互联网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