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德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明晰学科德育的价值意蕴,找准学科德育推进中的关键问题,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省海阳市通过行政助推和专业引领,有效推进区域内中小学学科德育的实施,整体规划各项工作,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学科德育是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重要内容,应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必然要求,让学科教学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通过行政助推和专业引领两方面的有效措施推进区域中小学学科德育,以提升教师学科德育能力为首要任务,以开展高品质教研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为根本保障,努力提升学科育人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沐浴理性精神和德性光辉,健康成长。
一、现状调查,为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把脉问诊
只有摸清县域学科德育现状,找谁关键问题,诊出病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推进对策。2017年9月,我们设计了《中小学学科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共96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作答。基于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素质是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首要因素
从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首要因素看,32.94%的教师认为是教师学科德育培训,17.59%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从教师最需提升的学科德育专业能力看,2 9.21%的教师认为是挖掘学科德育元素能力,30.17%的教师认为是整合学科德育元素能力,33.9 0%的教师认为是落实学科德育元素能力。从最大培训需求看,29.20%的教师认为是学科德育有效方法,17.27%的教师认为是学科德育专业知识。可见,教师素质是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首要因素,而教师学科德育培训亟待加强。
2.研讨质量是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重要因素
就影响学科德育研讨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看,27.61%的教师认为是研讨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如创意设计、操作流程等;26.55%的教师认为是研讨主题的筛选与确定,如需求分析、主题选择等;22.81%的教师认为是研讨活动的指导与引领,如跟进指导、专家引领等;10.45%的教师认为是研讨活动的管理与评价,如管理制度、评价机制等。可见,学科德育研讨质量是事关区域推进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尤其看重学科德育研讨活动的具体组织。
3.运行机制是制约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关键因素
就学校,乃至全市最迫切需要建立的学科德育运行机制看,4 3.92%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引领机制,如教师培训、教研指导、课题研究等;30.06%的教师认为是多元激励机制,如成果獎励、评选先进、外派学习等;15.14%的教师认为是成果共享机制,如建设资源库、在网上共享资料、编印教育内部期刊等;8.42%的教师认为是成效评估机制,如开学督导、中期检查、年终评估等。可见,区域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有良性机制作保障,而一线教师最关注的是专业引领机制。
二、研训结合,全面提升教师学科德育素养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教师素质是首要影响因素。为此,要加强专题培训,更新教师学科德育观念;开展专题研讨,共享学科德育智慧;组织专题研修,提高教师学科德育能力,进而为区域推进学科德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1.加强教师专题培训
学科德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学科育人的基本能力。我们在建立学科德育培训制度的基础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德育专题培训,让学科教师明确学科育人思想和育人方法,明确学生所要形成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教师更新学科德育观念,提升学科德育理论素养。具体培训形式有三种:一是由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德育专题培训,就具体学科作出示范引领;二是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学科德育讲座,对教师进行高位引领;三是县域学科德育研究者进行专题培训,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按主题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为确保学科德育深入发展,我们开展了多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一是主题教研。每年组织一次全市学科德育论坛、学科德育教学论文评选和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促进学科德育工作常态化。二是教学观摩。召开全市中小学学科德育观摩研讨会,组织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对与会教师进行指导。三是成果推介。每年组织科研基地、先进学校集中推介学科德育成果,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学科德育的成果转化与资源共享。专题研讨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3.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倡导学校合理规划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学科德育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学科德育能力。同时,以县级规划课题为抓手,引领教师就学科德育的有关问题进行微研讨,总结经验,提取对策,提高了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三、重构课堂,积极探索学科德育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教师在学科德育工作中必将遇到诸多难题,而重构课堂则是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关键所在。我们从目标制定、方法探索和评价改进三方面入手重构课堂,在高品质教研活动中形成稳定可靠的实践经验,进而为广大教师实施学科德育提供技术支持。
1.明确学科德育目标
学科德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各科教师应把育人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1]学科思想与方法反映了学科特有的科学与人文价值,是实现学科德育目标的核心资源。我们提出了“为核心价值而教”的学科德育主张,总结出“精准化、层次化、结构化”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形成了课标分解、文本研读、学情调研、规范表述等具体步骤。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研讨,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制定出具体、明确、适切的学科德育目标,让教师找到了学科德育的真正方向。 2.探索学科德育方法
教师要把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目标由教书发展到育人,将课堂要求由“重教”转向“重学”,将课堂结构由“流程”转向“板块”,在课堂转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倡导教师依据诸如“板块梯度化、活动情境化、实施艺术化”等学科德育要求,采用模拟剧、情境场、辩论赛等小策略进行教学,避免生硬灌输和简单说教,初步做到了教学目标有德育显现点、教学内容有德育融合点、教学过程有德育联系点、教学评价有德育强化点,进一步提升了课堂品质。同时,教师要“结合案例教学、田野调查、实验操作等贴近实践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要通过设置两难问题来引发学生理性的道德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之后加以判断,悟出相应的道德,作出相应的选择”[3];要将当今世界的重大事件、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真诚研讨中展开真正的道德学习。
3.改进学科德育评价
学科德育评价是一个必须尽快突破的难题。我们借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经验,探索学科德育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深入研究“学评同构、教学一体”的课堂运行机制,总结出“任务明确化、标准具体化、驱动多样化”的学科德育评价要求,提炼出诸如交互式评价、展示式评价、团队式评价等具体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还指导教师按照“为学定标、案例探究;依标而学、问题探究;以标促学、成果探究”三个阶段推进课堂教学,通过评价驱动把学习评价标准落实,充分发挥了学科德育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
四、改进管理,建立完善的学科德育保障体系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因此,我们强化措施,改进管理,就运行机制的健全、学校管理的规范和各部门工作的协同进行了深入探讨。
1.健全运行机制
健全运行机制,是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根本举措。首先,健全组织机构。从县市、学校、级部三个层面健全学科德育研究机构,成立了学科德育专家指导小组、骨干教师团队,确立学科德育实验学校,组建了学校联盟、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架构起上下贯通的学科德育研究組织体系。其次,加强机制建设。举办学科教研会、专题培训会、课题研讨会以及组织示范观摩课等研讨活动,让学校和教师的学科德育有方向、有榜样。通过评选学科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学科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科德育优秀成果和推荐教师参评烟台市学科德育优秀课程资源、学科德育精品课例,让学校和教师的学科德育有成果、有荣誉。在督导评估时,重点看学科德育组织建设、学科德育制度建设、学科德育工作开展、学科德育课堂教学,让学校和教师的学科德育有实效、有提高。
2.规范学校管理
规范管理,是落实学科德育的必要措施。我们将学科德育列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要求学校将学科德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学科德育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扎实开展学科德育研讨活动,破解学科德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观察等教研活动,真正把学科德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立于课堂中央。
3.抓好部门协同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力求工作效益最大化。我们统筹安排科研、教研、师训、督导等部门的学科德育工作,组织学科德育成果推介活动,召开指向学科德育的课堂教学观摩会议,举办全市学科德育专题培训,在学年学校督导中重点检查学科德育工作绩效,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课题带动、教研拉动、培训推动、评价驱动”等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具体策略,为本地区的学科德育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旨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整体规划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各项工作,通过现状调查、研训结合、重构课堂、改进管理等措施,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教研组织、运行机制和实践策略,引发了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让教师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进一步提高了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房艳梅.论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 (7):4-6.
[2]田夏彪.成长中的问题:学校立德树人的着眼点[J].中国德育,2019 (12):25-28.
[3]刘慧,何泽龙.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验”[J].中国德育,2014 (3):6-9.
【车言勇,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程蕾,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级教师】
责任编辑 何蕊
本文系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01 7年度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的实践研究”( DYZDI051)研究成果。
学科德育是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重要内容,应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必然要求,让学科教学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通过行政助推和专业引领两方面的有效措施推进区域中小学学科德育,以提升教师学科德育能力为首要任务,以开展高品质教研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为根本保障,努力提升学科育人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沐浴理性精神和德性光辉,健康成长。
一、现状调查,为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把脉问诊
只有摸清县域学科德育现状,找谁关键问题,诊出病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推进对策。2017年9月,我们设计了《中小学学科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共96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作答。基于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素质是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首要因素
从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首要因素看,32.94%的教师认为是教师学科德育培训,17.59%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从教师最需提升的学科德育专业能力看,2 9.21%的教师认为是挖掘学科德育元素能力,30.17%的教师认为是整合学科德育元素能力,33.9 0%的教师认为是落实学科德育元素能力。从最大培训需求看,29.20%的教师认为是学科德育有效方法,17.27%的教师认为是学科德育专业知识。可见,教师素质是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首要因素,而教师学科德育培训亟待加强。
2.研讨质量是影响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重要因素
就影响学科德育研讨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看,27.61%的教师认为是研讨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如创意设计、操作流程等;26.55%的教师认为是研讨主题的筛选与确定,如需求分析、主题选择等;22.81%的教师认为是研讨活动的指导与引领,如跟进指导、专家引领等;10.45%的教师认为是研讨活动的管理与评价,如管理制度、评价机制等。可见,学科德育研讨质量是事关区域推进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尤其看重学科德育研讨活动的具体组织。
3.运行机制是制约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关键因素
就学校,乃至全市最迫切需要建立的学科德育运行机制看,4 3.92%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引领机制,如教师培训、教研指导、课题研究等;30.06%的教师认为是多元激励机制,如成果獎励、评选先进、外派学习等;15.14%的教师认为是成果共享机制,如建设资源库、在网上共享资料、编印教育内部期刊等;8.42%的教师认为是成效评估机制,如开学督导、中期检查、年终评估等。可见,区域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有良性机制作保障,而一线教师最关注的是专业引领机制。
二、研训结合,全面提升教师学科德育素养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教师素质是首要影响因素。为此,要加强专题培训,更新教师学科德育观念;开展专题研讨,共享学科德育智慧;组织专题研修,提高教师学科德育能力,进而为区域推进学科德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1.加强教师专题培训
学科德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学科育人的基本能力。我们在建立学科德育培训制度的基础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德育专题培训,让学科教师明确学科育人思想和育人方法,明确学生所要形成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教师更新学科德育观念,提升学科德育理论素养。具体培训形式有三种:一是由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德育专题培训,就具体学科作出示范引领;二是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学科德育讲座,对教师进行高位引领;三是县域学科德育研究者进行专题培训,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按主题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为确保学科德育深入发展,我们开展了多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一是主题教研。每年组织一次全市学科德育论坛、学科德育教学论文评选和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促进学科德育工作常态化。二是教学观摩。召开全市中小学学科德育观摩研讨会,组织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对与会教师进行指导。三是成果推介。每年组织科研基地、先进学校集中推介学科德育成果,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学科德育的成果转化与资源共享。专题研讨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3.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倡导学校合理规划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学科德育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学科德育能力。同时,以县级规划课题为抓手,引领教师就学科德育的有关问题进行微研讨,总结经验,提取对策,提高了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三、重构课堂,积极探索学科德育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教师在学科德育工作中必将遇到诸多难题,而重构课堂则是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关键所在。我们从目标制定、方法探索和评价改进三方面入手重构课堂,在高品质教研活动中形成稳定可靠的实践经验,进而为广大教师实施学科德育提供技术支持。
1.明确学科德育目标
学科德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各科教师应把育人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1]学科思想与方法反映了学科特有的科学与人文价值,是实现学科德育目标的核心资源。我们提出了“为核心价值而教”的学科德育主张,总结出“精准化、层次化、结构化”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形成了课标分解、文本研读、学情调研、规范表述等具体步骤。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研讨,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制定出具体、明确、适切的学科德育目标,让教师找到了学科德育的真正方向。 2.探索学科德育方法
教师要把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目标由教书发展到育人,将课堂要求由“重教”转向“重学”,将课堂结构由“流程”转向“板块”,在课堂转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倡导教师依据诸如“板块梯度化、活动情境化、实施艺术化”等学科德育要求,采用模拟剧、情境场、辩论赛等小策略进行教学,避免生硬灌输和简单说教,初步做到了教学目标有德育显现点、教学内容有德育融合点、教学过程有德育联系点、教学评价有德育强化点,进一步提升了课堂品质。同时,教师要“结合案例教学、田野调查、实验操作等贴近实践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要通过设置两难问题来引发学生理性的道德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之后加以判断,悟出相应的道德,作出相应的选择”[3];要将当今世界的重大事件、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真诚研讨中展开真正的道德学习。
3.改进学科德育评价
学科德育评价是一个必须尽快突破的难题。我们借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经验,探索学科德育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深入研究“学评同构、教学一体”的课堂运行机制,总结出“任务明确化、标准具体化、驱动多样化”的学科德育评价要求,提炼出诸如交互式评价、展示式评价、团队式评价等具体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还指导教师按照“为学定标、案例探究;依标而学、问题探究;以标促学、成果探究”三个阶段推进课堂教学,通过评价驱动把学习评价标准落实,充分发挥了学科德育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
四、改进管理,建立完善的学科德育保障体系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因此,我们强化措施,改进管理,就运行机制的健全、学校管理的规范和各部门工作的协同进行了深入探讨。
1.健全运行机制
健全运行机制,是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根本举措。首先,健全组织机构。从县市、学校、级部三个层面健全学科德育研究机构,成立了学科德育专家指导小组、骨干教师团队,确立学科德育实验学校,组建了学校联盟、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架构起上下贯通的学科德育研究組织体系。其次,加强机制建设。举办学科教研会、专题培训会、课题研讨会以及组织示范观摩课等研讨活动,让学校和教师的学科德育有方向、有榜样。通过评选学科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学科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科德育优秀成果和推荐教师参评烟台市学科德育优秀课程资源、学科德育精品课例,让学校和教师的学科德育有成果、有荣誉。在督导评估时,重点看学科德育组织建设、学科德育制度建设、学科德育工作开展、学科德育课堂教学,让学校和教师的学科德育有实效、有提高。
2.规范学校管理
规范管理,是落实学科德育的必要措施。我们将学科德育列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要求学校将学科德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学科德育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扎实开展学科德育研讨活动,破解学科德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观察等教研活动,真正把学科德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立于课堂中央。
3.抓好部门协同
区域推进学科德育,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力求工作效益最大化。我们统筹安排科研、教研、师训、督导等部门的学科德育工作,组织学科德育成果推介活动,召开指向学科德育的课堂教学观摩会议,举办全市学科德育专题培训,在学年学校督导中重点检查学科德育工作绩效,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课题带动、教研拉动、培训推动、评价驱动”等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具体策略,为本地区的学科德育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区域推进学科德育,旨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整体规划区域推进学科德育的各项工作,通过现状调查、研训结合、重构课堂、改进管理等措施,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教研组织、运行机制和实践策略,引发了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让教师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进一步提高了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房艳梅.论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 (7):4-6.
[2]田夏彪.成长中的问题:学校立德树人的着眼点[J].中国德育,2019 (12):25-28.
[3]刘慧,何泽龙.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验”[J].中国德育,2014 (3):6-9.
【车言勇,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程蕾,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中级教师】
责任编辑 何蕊
本文系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01 7年度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的实践研究”( DYZDI05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