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几点做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趋繁荣的网络时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可能。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科學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文本、动画、声音,视频等的控制,使教材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怎样将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效、生动地应用于科学课堂呢?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几点做法。
  一、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及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是前提条件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大革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它对广大科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广大教师具备“开放式教学”、“终身教学”、“网络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现代教学观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Powerpoint、SMART Notebook、Flash等;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ireworks等;音频视频剪辑软件,如光盘刻录大师等;动感相册制作软件等类似的常用软件,能够娴熟地从网上、电视节目和影碟中收集、编辑资料,能够进行图象格式、声音格式、视频格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熟练将搜集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剪辑,整合制作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所用。只有设计精美,生动,活泼,能够带给学生强烈感官体验的多媒体课件才会更受学生青睐,才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解释与用模型解释这样的科学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的概念和科学原理,解释与说明类型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呈现其内涵主旨,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些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其教育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相比的。
  在五年科学《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多媒体课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了动态的模型演示,形象的揭示了人类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化抽象为直观演示,从而更高效地了解知识。在《我是怎样出生的》、《骨骼》、《肌肉》、《大脑》、《神经》等等诸如此类的课例中,多媒体课件带来的更真实、形象的影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六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单元,《探索宇宙》单元,《进化》单元的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彰显了它无法替代的教学魅力。通过运用各种声音、影像、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求知感受,任何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段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不仅使科学课堂丰富多彩,知识的传授也更形象有力。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1、展现实验室环境下无法呈现的素材资源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如激趣导课环节、背景资源介绍环节、需要对比呈现得出结论的环节等,多媒体资源都突显了它的优越性,可以尝试充分利用。《神奇的水》一课,课前我利用百度平台搜集了许多水这一平常物质最精美,最动感的瞬间的图片,并配以恰当音乐制成动感相册,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马上对水这一平常物质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2、实验方案的呈现,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数据的填报汇总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现在的多媒体信息课件,可以在呈现以上内容时,根据需要,及时的将重点内容加以圈点强调;实验数据的汇总可以利用白板笔功能随意填写,与学生及时互动,使整个学习过程更高效,更优化。
  3、奖励评价机制环节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科学《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内容要全面化、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时机要全程化。而这些精神,在今天的多媒体信息课件中能够更好的实现。
  这里要提到近两年我校引进的SMART Notebook交互式白板软件。授课时,教师可事先建立一个专门的评价页面,可以奖励星星、花朵、奖杯、大拇指、笑脸等等学生感兴趣的任何事物,可以分组评价,也可以细致到每名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需要及时评价与鼓励的环节,建立与该评价页面的超链接,及时互动,及时评价。这样的奖励评价机制会至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也被最大程度的激发,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环节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四、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以探究为主的特色学科。课堂知识的设置,绝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或书本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上下课的铃声也绝不应该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去主动探究科学,学习科学。
  《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拓展环节中,我搜集的大量的灾害性天气图片,视频资料,学生顿时惊讶声不止,表现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我及时鼓励“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百度图片,或视频来搜索更多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的信息,会有很多你感兴趣的知识在等着你!”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时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突显了科学课堂的开放性。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把握好使用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过多的利用多媒体反而会喧宾夺主,失去了科学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和魅力。
  【作者单位:辽阳市宏伟区实验学校 辽宁】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数学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实践兴趣。  激发实践意识就是诱导学生产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需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1、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语文教师要系统研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同一班学生因为不同的教师教学,教学效果就会有明显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择校、择班班之风了。示范性是教师工作的特点,一手好字,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淡化教师“领导者”的地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师生互
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而亲子共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方式,它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一、亲子共读中的误区  经问卷调查发现,32%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就是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书籍。其实,亲
农村学生语言积累匮乏,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阅读面很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每学期仅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
一、开凿滋养身心的悠悠清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滋养孩子们热爱音乐的悠悠清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感觉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因此,面对以小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的艺术,
新的时代,召唤着具有自主性的建设者,现代教育,也正开展着以自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让孩子自主学习,是自主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重要的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十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只有找出课堂规律之所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重视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语文教学
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在课堂交往中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成了课堂交往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