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傳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其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在常态下的数学课堂中,如何去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呢?针对学生的疑点、迷茫处,知识经验和教材、教具都是启发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素材,老师那双善于捕捉和运用素材的慧眼,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转折点;起始点脉络
数学课上该做些什么?我们要带给学生的是什么?每次进入课堂之前你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吗?数学课堂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思维训练。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一、“掰”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会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我们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后续的知识内容。我们教学是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出示例题中“12÷5”这个算式,让学生试着计算,通过实践学生逐步产生了疑问:有余数,还是以前的除法?还可以继续除吗?怎么除呢?我没有立即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当出现余数时,提问:现在还能分吗?为什么?学生的答案基本统一:出现了余数就是不能再分了。当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时,我接着问如果还有余数或还不好分怎么办呢?学生自然想到了可以找更小的单位来表示。经过这样的推理演算,学生对除法的说理比较清晰了。为什么?怎么办?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是一种良好的培养,使计算理性化,不再乏味,更有意义。
二、“修”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思考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起点。
在学习了一年级老师的“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后,基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重新创设修钟表的情境,给学生展修好的钟表,再共同进行讨论。
师:(拿出其中一个8时过一点的钟表)师傅修好后,小明晚了一会儿去拿,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8时。
师:(不判断学生的答案,往后拨一小格)现在呢?
生:……(开始讨论)
师:(拨到8时前一格)现在该怎样说?
生:……
师:8时过一点,8时差一点,在数学中用大约8时来表示。10时差一点或10时多一点怎样说呢?
师:(出示几个用大约来表示的时刻)你们能读出这些时刻吗?
“大约”这个概念的出现,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原因是对于概念的内涵不熟悉,学说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感知基础之上的。所以认识“大约”,要从其内涵开始,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合理的。让学生在不断回答的过程中不加判断,就是让学生能从中自己发现矛盾,发现已有知识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们还要借助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理解就会更丰富了。
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该替刚入学3个月的孩子思考些什么?他们的习惯,他们的经验?直接把一个学生陌生的词语教给他,这是不是数学?我们要和学生在同一个起点出发,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要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数学课堂中要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思维训练要有目的和计划,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转折点;起始点脉络
数学课上该做些什么?我们要带给学生的是什么?每次进入课堂之前你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吗?数学课堂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思维训练。数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一、“掰”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会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我们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后续的知识内容。我们教学是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出示例题中“12÷5”这个算式,让学生试着计算,通过实践学生逐步产生了疑问:有余数,还是以前的除法?还可以继续除吗?怎么除呢?我没有立即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当出现余数时,提问:现在还能分吗?为什么?学生的答案基本统一:出现了余数就是不能再分了。当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时,我接着问如果还有余数或还不好分怎么办呢?学生自然想到了可以找更小的单位来表示。经过这样的推理演算,学生对除法的说理比较清晰了。为什么?怎么办?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是一种良好的培养,使计算理性化,不再乏味,更有意义。
二、“修”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思考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起点。
在学习了一年级老师的“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后,基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重新创设修钟表的情境,给学生展修好的钟表,再共同进行讨论。
师:(拿出其中一个8时过一点的钟表)师傅修好后,小明晚了一会儿去拿,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8时。
师:(不判断学生的答案,往后拨一小格)现在呢?
生:……(开始讨论)
师:(拨到8时前一格)现在该怎样说?
生:……
师:8时过一点,8时差一点,在数学中用大约8时来表示。10时差一点或10时多一点怎样说呢?
师:(出示几个用大约来表示的时刻)你们能读出这些时刻吗?
“大约”这个概念的出现,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原因是对于概念的内涵不熟悉,学说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感知基础之上的。所以认识“大约”,要从其内涵开始,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合理的。让学生在不断回答的过程中不加判断,就是让学生能从中自己发现矛盾,发现已有知识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们还要借助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理解就会更丰富了。
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该替刚入学3个月的孩子思考些什么?他们的习惯,他们的经验?直接把一个学生陌生的词语教给他,这是不是数学?我们要和学生在同一个起点出发,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要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数学课堂中要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思维训练要有目的和计划,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