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时间轴为主线叙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梯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对第1、2章动物体的稳态与调节进行总结和延伸,又为继续探索生长素的生理过程和其他植物激素进行引导和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者把本节内容分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个课时。
  二、 教学目标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笔者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 科学思维
  1. 归纳与概括:基于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历程,概括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植物激素的概念等内容。
  2.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指出科学家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设计改正方案。
  (二) 科学探究
  通过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强化对照实验原理和单一变量原则,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实验设计思路,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三) 社会责任
  结合本地资源,把植物向光性原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科学家探究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探究式实验的设计。
  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株直立生长的盆栽,请学生思考,自然条件下盆栽怎样才能够弯曲生长?并说明原因。
  学生倾听思考以日常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 合作探究,进入主题
  1. 19世纪末 达尔文
  达尔文最先注意到植物向光性的现象,并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索(见图1)。
  提问:(1)观察图片,分别描述实验现象。(2)构成对照实验的原则是什么?(3)上述哪些实验可以形成对照实验?指出其自变量,说出每组对照实验分别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
  图1 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表述讨论结果,组间相互修正,最后听老师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强化对照实验原理和单一变量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 1910年 鲍森·詹森
  达尔文虽未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但却指引着年轻一代进行探索,其中包括鲍森·詹森(见图2)和拜尔(见图3)。
  教师提问:(1)观察图片,分别描述现象。(2)以上实验是否构成对照实验?请说明原因。(3)该实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有,请改正。
  图2 鲍森·詹森实验示意图
  学生分析实验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派代表阐述结果。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进一步强化对照实验原理和单一变量原则。
  3. 1914年 拜尔
  教师提问:(1)观察图片,描述现象。(2)该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3)以上实验是否构成对照实验?请说明原因。
  图3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分析实验现象,回答相应问题。鼓励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结论,培养学生图文信息转化的能力。
  4. 1928年 温特
  温特的实验(见图4)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三个科学家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教师提问:(1)观察以上图片,描述现象。(2)该实验是否完善以及如何改进?
  图4 温特的实验示意图
  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质疑实验并提出改正意见。引导学生领会介质转移实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形成严密的科学思维。
  5. 其他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1931年,郭葛从 中提取出 ;1946年,科学家从 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定其化学本质是 ;之后研究发现,植物体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和 等。
  阅读教材P47到P48相应内容,填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直观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梯度,鼓励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有意义学习。同时,在分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讯作者:黎云祥)
  作者简介:
  李玥,黎云祥,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节课是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为了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第二宇宙速度问题创设情境,切入主题。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与无穷限反常积分的联系,明确无穷限反常积分的应用思路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学生学习的畏惧感。同时,挖掘高等数学中课程思政元素,将高等数学上出新气象。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等数学;无穷限反常积分;课程思政  《高等数学》是面向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
摘 要:新课改已经彻底转变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四步六环节”模式中的自学、实训、研讨、展示。本文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析中职课改的实施方式,如何才能上出有高度、有質量的课改课,既要遵循“四步六环节”模式,又要让学生爱学、学懂、学会。  关键词:课改;“四步六环节”模式;教学设计;创新;评价  我校课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
摘 要: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也是公认的难度比较高的学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重点突出核心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列出主要内容、关键内容,通过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综合研究物理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改善教学现状,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内容;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恰当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学科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理念倡导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的具体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学习内容,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的具体场景,引起
摘 要:研学旅行是推进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个内容。我校把研学旅行作为梦想教育的一个特色课程。这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是内蒙古草原,我们设计了草原的衣、食、住、行四大板块,孩子们做了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孩子们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新的体验,学会了刨根问底的探究方法。  关键词:研学旅行;素质教育;探索研究  在从内蒙古草原返回呼和浩特市的大巴车上,听着车载音响里播放的一首歌
摘 要: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他们大胆地创新,将启发孩子的多向思维,拓展孩子作文思路,在作文之路更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善借事物;巧借声音;据题联想;结合课文;体验生活  小语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启发他(她)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新课标要求可以看出,
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经历。尤其是对思维能力不够完善的小学生而言,实践过程能够深化学生感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辅助学生思考和探索,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探究;活动;数学;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需要经历完善充分的感知过程,才能强化认知基础,扎实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规
摘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用活教材,从整体与全局入手,充分理解与体会编著者的意图,挖掘数学课程所蕴含的资源与价值;更好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继承与發展。  关键词:用活教材;数学学习;圆与椭圆;整体设计;内在联系;继承与发展  我思故我在。人是靠思想直立的,没有“思”是不行的,仅有“思”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思”的基础上进行“研”,我“研”
摘 要: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有六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其中前三个就是数学基本思想。建立模型思想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关键词:数学;模型;教学策略  在方程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策略有哪些?本文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一、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完整的数学活动过程  “问题情
摘 要:散文教学正如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散的形怎样做才能聚拢来,不散的神如何把握才能真正领会于胸,确实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教会学生应一直把散文当成自己心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学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心灵的触动,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培养其情感的良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散文中受益!现就散文的教学方法,在此谈几点拙见,以和教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