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他们大胆地创新,将启发孩子的多向思维,拓展孩子作文思路,在作文之路更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善借事物;巧借声音;据题联想;结合课文;体验生活
小语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启发他(她)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新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想象力至关重要。想象是创造之源,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引导学生想象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启发孩子的多向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宽文路。
一、 善借事物,启发想象
直观性和具体性是小学生联想的心理特点,他们想象的内容直接依据常常是某种具体的东西。比如:一张小小的邮票,上面只有图案和简单的文字,我让学生观赏着邮票,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畅所欲言,打开孩子想象的空间。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拾穗》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从远到近,观察这幅画。再主抓中间三位拾穗的妇女,引导孩子从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态,推想出她们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图画想象出整个情节,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激起浓厚的写作情趣。
二、 巧借声音,展开想象
声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的事物,既有自然的声音,如“小鸟的啾啾声、小河的哗哗声”等;也有人为的声音,如“劳动的号子声、吆喝声”等,而这些声响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场面,不同的故事。展开大胆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声响,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教师再辅以适宜的旁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便能在愉悦的氛围里产生表达欲望。在指导听声作文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采撷音乐 现在的网络发达,在网上可以下载各种各样的音效,只要我们细心地去采集,搜寻,然后将各种声音联系起来,制成音频。如把“哭声”“掌声”“加油声”“笑声”“喊叫声”等等这些生活中常现的声音组合成音频,播放给孩子听,引学生想象,拓宽想象的空间。
2. 激发想象 通过播放音频,孩子们脑洞大开,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必给予纠正或补充,而是让孩子一起来“接力”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散学生思维,然后再由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引入合理想象的“正轨”。
3. 构思成文 有了大胆想象的基础,“接力想象”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已经了然于胸,自然下笔如有神。
三、 据题联想 丰富想象
“据题联想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的题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由想象故事的情节。这个“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意从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新鲜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丰富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众所周知的成语,自作聪明的老鼠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决心改写这个成语,它们是怎样讨论、修改的呢?结局又如何,老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学生一见这个题目,浮想联翩,不一会儿,“老鼠过街,人人喊爹”“老鼠过街,人人不敢打”“老鼠过街人人送礼”,各式各样的词语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学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老鼠拟人化,想象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设计、安排故事情节,揭示故事的寓意,一篇篇生动的作文就在学生笔下诞生了。
四、 结合课文 再造想象
联想往往是创造的开端,为此我们应该教学生充分地联想。如可以利用课文中有些可以补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下雪的早晨》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时,学到“他仰起小小的头,那双发亮的眼睛,透过浓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引导孩子抓住省略号进行补白练习,想象小男孩怎么抓知了的?他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现场演绎,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孩子在脑中有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再引导孩子现场写下来。这样的教学很好地发掘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潜力,也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
还可以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如学习了《大与小》这个单元之后,让学生写《小水滴与大海》等假想作文;学习了《井底之蛙》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写《井底之蛙跳出井口后……》等等。教师要抓住课文与课外能激发学生展开假想的习作机会,引导学生敢于想象,勤于下笔,让孩子们在虚拟的想象天堂中,得到快乐,寄予美好的愿望。
五、 体验生活 创造想象
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为基础,我们让学生大量接触并观察客观事物,作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使学生获得大量信息,为丰富想象储备精神食粮,才能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
而语文教学,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仅局限在课堂中,实际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扩展学生视野,学生即情即景的想象便会脱颖而出。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课前我先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海边感受海潮,并拍摄小视频到微信上。有了这样的体会,我让学生按自己的体会大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站在钱塘江观潮的情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更能感受作者所感受的一切。我适时启发学生道:“作者看到如此壮观的潮景,他肯定有了很多很多的想象,只是不能全部把它们用文字描写在书中,你们愿意帮作者讲讲吗?”此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神思飞动,浮想联翩,他们产生了“海阔天空式”联想,妙语连珠,为自己的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启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激发学生想象,拓宽想象的渠道,是習作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要教者善于掌握,灵活运用,就会使习作教学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缪海云.给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J].教书育人,2013(1).
[2]邬锦秀.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J].小学教学研究,2002(2).
作者简介:颜红丽,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安小学。
关键词:善借事物;巧借声音;据题联想;结合课文;体验生活
小语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启发他(她)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新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想象力至关重要。想象是创造之源,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引导学生想象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启发孩子的多向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宽文路。
一、 善借事物,启发想象
直观性和具体性是小学生联想的心理特点,他们想象的内容直接依据常常是某种具体的东西。比如:一张小小的邮票,上面只有图案和简单的文字,我让学生观赏着邮票,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畅所欲言,打开孩子想象的空间。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拾穗》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从远到近,观察这幅画。再主抓中间三位拾穗的妇女,引导孩子从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态,推想出她们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图画想象出整个情节,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激起浓厚的写作情趣。
二、 巧借声音,展开想象
声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的事物,既有自然的声音,如“小鸟的啾啾声、小河的哗哗声”等;也有人为的声音,如“劳动的号子声、吆喝声”等,而这些声响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场面,不同的故事。展开大胆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声响,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教师再辅以适宜的旁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便能在愉悦的氛围里产生表达欲望。在指导听声作文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采撷音乐 现在的网络发达,在网上可以下载各种各样的音效,只要我们细心地去采集,搜寻,然后将各种声音联系起来,制成音频。如把“哭声”“掌声”“加油声”“笑声”“喊叫声”等等这些生活中常现的声音组合成音频,播放给孩子听,引学生想象,拓宽想象的空间。
2. 激发想象 通过播放音频,孩子们脑洞大开,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必给予纠正或补充,而是让孩子一起来“接力”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散学生思维,然后再由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引入合理想象的“正轨”。
3. 构思成文 有了大胆想象的基础,“接力想象”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已经了然于胸,自然下笔如有神。
三、 据题联想 丰富想象
“据题联想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的题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由想象故事的情节。这个“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意从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新鲜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丰富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众所周知的成语,自作聪明的老鼠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决心改写这个成语,它们是怎样讨论、修改的呢?结局又如何,老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学生一见这个题目,浮想联翩,不一会儿,“老鼠过街,人人喊爹”“老鼠过街,人人不敢打”“老鼠过街人人送礼”,各式各样的词语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学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老鼠拟人化,想象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设计、安排故事情节,揭示故事的寓意,一篇篇生动的作文就在学生笔下诞生了。
四、 结合课文 再造想象
联想往往是创造的开端,为此我们应该教学生充分地联想。如可以利用课文中有些可以补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下雪的早晨》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时,学到“他仰起小小的头,那双发亮的眼睛,透过浓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引导孩子抓住省略号进行补白练习,想象小男孩怎么抓知了的?他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现场演绎,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孩子在脑中有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再引导孩子现场写下来。这样的教学很好地发掘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潜力,也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
还可以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如学习了《大与小》这个单元之后,让学生写《小水滴与大海》等假想作文;学习了《井底之蛙》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写《井底之蛙跳出井口后……》等等。教师要抓住课文与课外能激发学生展开假想的习作机会,引导学生敢于想象,勤于下笔,让孩子们在虚拟的想象天堂中,得到快乐,寄予美好的愿望。
五、 体验生活 创造想象
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为基础,我们让学生大量接触并观察客观事物,作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使学生获得大量信息,为丰富想象储备精神食粮,才能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
而语文教学,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仅局限在课堂中,实际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扩展学生视野,学生即情即景的想象便会脱颖而出。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课前我先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海边感受海潮,并拍摄小视频到微信上。有了这样的体会,我让学生按自己的体会大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站在钱塘江观潮的情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更能感受作者所感受的一切。我适时启发学生道:“作者看到如此壮观的潮景,他肯定有了很多很多的想象,只是不能全部把它们用文字描写在书中,你们愿意帮作者讲讲吗?”此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神思飞动,浮想联翩,他们产生了“海阔天空式”联想,妙语连珠,为自己的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启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激发学生想象,拓宽想象的渠道,是習作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要教者善于掌握,灵活运用,就会使习作教学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缪海云.给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J].教书育人,2013(1).
[2]邬锦秀.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J].小学教学研究,2002(2).
作者简介:颜红丽,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安小学。